2018超吉聯賽寧波站觀賽記 感受激情碰撞
【太平洋汽車網 賽事頻道】作為2018吉利超級聯賽的收官之戰,此次寧波總決賽的活動可謂豐富多彩:既有現款帝豪GL賽車開放給各位汽車愛好者們體驗,也有“激情碰撞”的全年總決賽,更有“賽道金花”們展現出的颯爽英姿。
“超吉聯賽”是一項始于2006年,是國內最早的單一品牌、單一車輛(比如今年是統一的帝豪GL賽車)房車賽事,面向非職業車手開放(說白了就是老百姓都能報名參加),能直接剔除各賽車性能的差異,保證公平。同時,吉利更在其中設立了“巾幗杯”,即為取得優異表現的女性車手提供特別獎項,以推動汽車運動在女性車主群體中的影響力。
而作為2018超吉聯賽的收官之站——寧波站,競爭可謂十分激烈:能參加寧波站總決賽的,都是之前四個分站能取得前三的車手。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太平洋汽車網的大蔥老師,也參加了珠海站選拔賽的戰斗。(詳情戳下圖)。
帝豪GL作為一輛精品家轎,很多人對其理解亦僅僅停留在“這車外觀不錯”“是國產車”的水平之上。但當經過改裝后的帝豪GL賽車出現在世人眼前時,它所傳達出的賽車氣質還是十分濃厚的:恰到好處的藍白涂裝、寬體大包圍、鍛造輪圈、半熱熔胎、紅色剎車卡鉗、大尾翼,還有內部的“腳手架”和賽車筒椅……一切都有模有樣。
帝豪GL賽車在前臉上的改動并不像許多改裝車一般夸張,主要還是為賽道性能服務的:“鏟地”的前包圍能“削風而過”,為賽車提供一定量的下壓力的同時,也改善了引擎艙的冷卻條件;但引擎蓋上那“硬皮鯊”味十足的仿中冷器進氣口,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
來到側面,吉利帝豪GL賽車的輪廓與標準版帝豪GL如出一轍,但底盤高度、“向前俯沖”的程度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來自吉利賽車部門的寬體包圍十分奪目,它不僅令整車的“進攻氣息”更為鮮明,還能大幅拓寬輪距,令車輛行駛穩定性顯著提升。
4條235/45 R17規格的路航半熱熔性能胎兼顧了損耗成本與抓地力,并與來自ARTKA的12幅鍛造輪轂、內部的紅色卡鉗、加大的劃線剎車盤有機結合,無論在性能、視覺效果上均十分符合整車氣質。同時,普通版帝豪GL的原廠懸架設計得到了保留,僅4根避震器被更換為更短行程/更耐沖擊的絞牙避震罷了。
令人意想不到,帝豪GL賽車的運動氣質竟在尾部顯得愈發強烈:肌肉感、粗狂感更強的鉚釘元素輪拱包圍、“穿風”設計的半鏤空保險杠,以及鍵盤車神們最愛的大尾翼、粗大的單出尾喉一次給到,讓人完全聯想不起普通帝豪GL車型的模樣了。
值得一提的是,帝豪GL賽車在該賽道上的極速僅為150km/h左右,此時空氣動力學套件所能提供的下壓力對賽車自重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不會出現像F1那樣不同速度下抓地力涇渭分明的情況,對各位賽道新手來說十分友好。
進入車內,包裹著Alcantara材料的OMP三幅賽規方向盤令整個內飾氛圍一下子“戰斗”了起來,但完整保留的原廠中控臺和帶車門未關指示的儀表盤(有時還“嗶嗶嗶嗶”地報警)、原封未動的門板令人總覺得這是輛“半成品”賽車。
但一坐進這張“貼在地板上”的Sparco Sprint筒椅,之前對這車所有的疑問,都被解答得明明白白:其一體成型的緊湊骨架+快脫式4點安全帶能將你身體除頭部外的部分,無論在多么嚴重的事故中,都能被緊緊地束縛在正確的位置上;同時,它那恰到好處的人體工學設計,不會讓人覺得束手束腳,因此可全情地投入到激烈比賽中去。
除開那套優秀的賽車座椅,這套來自MUGEN的賽用踏板改裝套件也“好評如潮”:磨砂質感的離合/剎車/油門踏板腳感細膩、線性,同時三個踏板的幾何擺布也十分合理,能夠輕松做出上賽道必備的跟趾動作。
但不得不提的是,既然裝備了低高度的賽車座椅,但愛信6MT變速箱的檔桿安放位置卻與普通版車型相同,這就造成了車手與檔桿的距離很尷尬,要抬手去“夠”檔把,人性化設計略顯不足。而至于其他的防滾架、滅火器、車內/外一鍵斷電開關的布置,帝豪GL賽車則遵循了FIA的相關標準,體現了“賽車的核心是安全,不是速度”的硬道理。
此次場地試駕,實在寧波賽車場的漂移場地舉行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能開著帝豪GL賽車進行漂移:教練們先為我們講解了場地布局及規則,并親身示范了一次平穩的直線加速、調頭彎、S彎等項目,強化了大家的安全意識。
意外的是,小編竟然是第一個體驗的嘉賓。在戴完面罩、頭盔后,小編輕手輕腳(實際上是笨手笨腳)地坐進賽車座椅、艱難地把腿收進車內后,小編被兩個教練溫柔地系上4點式安全帶,并調好座椅前后距離后,是時候出發了!
松掉手邊的手剎,將裸露的愛信6MT變速箱檔桿推進一擋,左腳離合右腳大油門,帶教練做出允許發車的手勢后快彈離合。在夾雜著離合器結合、前輪撓胎的摩擦聲、前輪濺起的小沙粒拍打擋泥板的聲音中,帝豪GL賽車載著小編迅速沖了出去。
待輪胎重回抓地狀態,轉速掉落到2000RPM并重新上升時,能清晰感覺到這臺1.4T的引擎帶來的加速感還是相當不錯的:小編認為這具引擎在2000RPM到5000RPM的轉速區間內,其充足的扭矩輸出與變速箱的1檔齒比結合順暢,能為帝豪GL帶來超過預期的加速感。
而上到二擋,受限于原廠未變的齒比,帝豪GL的轉速跌落還是很明顯的,而加速感也比1檔時差了不少,何況受制于賽道布局和家用變速器的較長換擋時間,能用上二擋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所以小編干脆從第二個彎開始,直接全程使用1檔跑。
在接近入彎需要剎車時,裝備半熱熔胎的帝豪GL賽車在減速加速度、線性可控度這兩個指標上,都遠遠超出了小編的期待,相比普通的帝豪GL亦有著脫胎換骨的提升。而底盤的表現同樣穩健:改裝后的絞牙懸掛、各類加強桿件發揮了作用,在搭配原廠的前麥弗遜+后扭力梁架構下已實現良好的車身支撐,并帶有不錯的“活性”,幾乎沒有出現前后/左右側傾過大等情況,給人較強信心。
但在彎中,前驅車與生俱來的扭力轉向和推頭現象被大扭力的渦輪發動機+1檔的大齒比放大,必須要盡可能多打方向盤和略微松開油門才能讓帝豪GL賽車回到正常的軌道上。
總而言之,吉利帝豪GL車系雖采用了前麥弗遜+后扭力梁的懸掛設計,但幾何設定還是十分成熟、可靠,能帶來不錯的操控穩定性,無論在日常駕駛還是在賽道上的表現均稱得上得體,是一款不錯的車手培養“胚子”。
寧波國際賽道是一條經過國際汽聯(FIA)、國際摩聯(FIM)認證的二級賽道,擁有高精度的Mylaps X2計時系統,無論在軟硬件上均稱得上國內一流。4.01公里長的賽道上,分布著22個彎角(包括13個左彎和9個右彎),地形總起伏更達到了24米,對賽車的動力、制動、操控性要求很高。
特別地,在11-18號彎的范圍內是一座小山,意味著每圈都要上下山各一次,令整個賽道變得更有挑戰性。小編十分喜歡在5/6號彎的機位拍攝推頭/打轉/沖出賽道的賽車,以及在17/18號彎的機位拍攝盤旋下山的賽車,可謂十分刺激。
翻看著亞軍車手——張子儀發車前的照片,確實能發現他那超越常人的淡定與堅毅。而側面地,我們也能看出賽車的是一項十分考驗駕駛者智謀水平,而不僅僅用蠻力就能取勝的運動。
笑得最燦爛的,當屬駕駛03號車的李閔了,看來他對這場比賽抱有挺大的期待。然而事與愿違,他差點被撞得連完賽都做不到了……(感覺小編要被打了…)
同款賽車,同樣調教,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車手本身!每名車手既然都已經獲得過分站的前三,就意味著他們都不是好惹的,一場強者vs強者的酣戰即將展開,火藥味彌漫全場。
這不,開賽后第一圈就出問題了:12號賽車的駕駛員因不熟悉賽道錯過了在5號彎的剎車點,并沖出了賽道。但令人不解的是,他竟然又直插回了大部隊中,速度還沒提起來的它瞬間成為了“路障”,其它車手們也紛紛避讓。然而,仍有避讓不及的賽車撞上了12號賽車的右后方,并致使其打轉后橫停在賽道上。這時,12號的“墊底”命運已然決定。
大多數車手們在3/4圈后完全找到狀態,并隨即發起了進攻:29號賽車十分喜歡壓17/18號彎的路肩,并想借此超越前方的19號賽車,然而未能成功。
在另一邊的5/6號彎,比賽也進行到了第二圈,03號賽車正看準了對手在5號彎錯過剎車點導致讓出最佳線路的機會,從內側干凈利落地,搶在入6號彎前完成了超車。
小編僅看了兩圈就判定,這輛29號賽車可能就是本場比賽最“皮”的賽車了,而它都將在本文章出現多次:它在18號彎直接整輛車鏟上了路肩,并在離心力、懸掛反彈的協助下,完成了單前輪過彎離地的壯舉,感覺根本是來耍雜技的。
當小編還在沉浸在29號過彎的野路子時,5號彎又出情況了:23號賽車的剎車系統似乎因之前的劇烈碰撞,出現了ABS失效的故障,在正常進彎速度下,竟然會抱死輪胎,無法控制方向而沖出賽道。而小編賽后與23號車手——介棟明的交流得知,他之前被“撞丟”的,竟然遠遠不止ABS,還有右前-左后輪的整套制動系統(小汽車通常配備分別控制左前+右后 / 右前+左后的兩套獨立的制動系統),其救車技術可謂一流!
而在6號彎,好勝的3號賽車遇上了速度較慢,卻占著最佳行車線的21號賽車,想借機超越。然而,3號賽車貌似選擇超越的地點和時間都不太對:它強行擠進的21號賽車的內線,已經令雙車的側面產生了“親密接觸”,但21號賽車仍未放棄將3號賽車“關門”的機會,使勁往內線打方向。于是意外就來了:3號賽車的左前輪“吃”到了21號賽車的右前輪,導致3號賽車瞬間就“騎”到了21號賽車的車身上!終于,21號車最終做出了讓步,3號車成功超車。我們可以從21號賽車被擠壓嚴重的左前懸掛、兩側泛起的縷縷白煙可看出,這次撞擊力度真心不小。
繼續在5/6號彎,23號賽車又因為剎車故障造成了嚴重的推頭,并差點與前方的19號賽車撞在一起。23號賽車的剎車情況可謂每況愈下,2條輪胎也散發出了濃烈的胎煙。但駕駛它的車手并沒有放棄追趕,正用其控車技術努力將23號車“掰”回正確的方向,并繼續對19號車施壓。
本場比賽到了中場的時刻,場上賽車的車況都開始變得不太穩定,而多重因素造成的磕磕碰碰也是不可避免的:19號賽車直接被其它車撞掉了整個前臉,成為場上第一臺“丟臉”的賽車!幸好,其機械部分未受過多損傷,還能繼續帶領者大部隊前行。
有意思的一幕再次由29號“皮皮車”為您奉上。前驅車漂移?小意思,慣性漂移了解一下:29號車在進5號彎時方向打得過急,且5號彎心的低洼,造成了29號車的車尾持續地滑動!而駕駛員劉川則選擇了大油門+反打方向盤來救車。而到了6號彎,車手再次將車尾順著慣性甩到另一邊。慣性漂移達成!
可憐的12號賽車,第一圈被撞打轉成為墊底后,剛辛辛苦苦地追上了19號車,卻在6號彎被對方一招“暴力關門法”直接撞到了賽道外側,而速度也基本損失殆盡。后面跟著的兩輛賽車于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順勢完成對12號賽車的反超。這整個過程看得讓人百感交集。
過了好一陣子,場上又出現一臺“丟臉”的賽車。小編定眼一看,這不是3號賽車嗎,怎么跟19號一模一樣,而且連前臉、后保險杠都丟了!賽后據車手李閔交代,它的3號賽車在經歷過2次嚴重的撞擊打轉后,車輛的狀態已經非常差了:先是幾乎所有的外部裝飾件已全部撞壞,最要命的是連轉向助力都消失殆盡,最后只能通過過彎時大力掰方向盤勉強完成轉向。這也不難看出為何他駕駛的03號賽車會沖出賽道,并差點“以頭搶地”了。
令小編略感震驚的是,整場激烈的比賽下來,這20輛帝豪GL賽車接受到了十分猛烈的碰撞、損壞,卻沒有一輛車傷及核心的“三大件”而退賽,同時也沒有任何車手受到身體上的傷害!
雖說帝豪GL賽車經過了改裝以提升安全性,但誰也不能否認吉利帝豪GL的底盤、車身結構設計在應付這個等級的比賽已顯得十分合理、安全,甚至還有裕度征戰更高級別比賽的特點。
當最后一輛帝豪GL賽車拖著爆掉的輪胎緩緩駛進維修區通道,“賽道小橙人”們便又開始了辛勤的勞作。“賽道小橙人”全稱賽道裁判,任務是在比賽中傳遞旗語或實施救援。而比賽后他們則負責撿起賽道上灑落的、所有危害安全的零件,避免影響下場賽事的進行。經過剛才半小時的“碰碰車”大賽,他們每個人都可謂“滿載而歸”。
賽場上是對手,場下是好朋友:分列冠軍/亞軍/季軍的魏少辰、張子儀(因犯規被罰時10s落到第二)、梁奇在賽后等待頒獎時進行了親切友善的交流,并對對方車技表示了認可(這是小編瞎猜的…反正看他們關系挺好的)。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超吉聯賽的冠、亞、季軍車手和巾幗杯女車手們,都將獲得接受夏禹、崔岳教練的特訓,內容包括高級駕控理論培訓,跟車訓練,追擊訓練等專業賽道實踐,可謂是“用錢也買不到的福利”。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女性車手絕不與時下各類媒體炒作的“女司機”劃上等號:她們駕車技術一流,能在賽場上與男司機們分庭抗禮,毫不手軟,為我們呈現出精彩的表現,更引領了賽車運動性別平等、技術為王的良好風氣。
在國際級賽車場賽車,對于沒有萬貫家財以及顯赫身世的平民百姓來說,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夢。而吉利舉辦的超吉聯賽,便是實現這夢想的最好舞臺:具有廠方專業技術支持、賽車好上手、入門門檻低的特性,讓不少媒體老師以及其他汽車愛好者們圓夢,也為國內的賽車文化的建設注入了一支“強心針””。
但較低的準入門檻,也給了不少“野雞車手”、“碰碰車車手”以不正當競賽的機會,令其它專心比賽的車手們受到不公的待遇(萬幸這次每個車手都能完賽),這也是吉利運動部門應該加以反思的問題。
不管怎樣,2018吉利超級聯賽寧波站以及全年所有分站的比賽已然落下帷幕。超吉聯賽,2019年再見!(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秦子鈞)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