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車不考慮?這樣選車會讓你錯過更多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兄弟,我想知道15-20萬買什么車好,最好省油空間大保養便宜不要這么多小問題,有哪些車可以推薦下嗎?但我不想要日系車。”作為資深汽車編輯,這是我經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不過那句“我不想要日系車”讓我感到無語。下面,我想給大家聊聊中國人買車的奇葩內心戲,以及“不買日系車”你會錯過什么。
周末到了,我們不妨聊點輕松的話題。過去的周一到周五各新車產品都被各大媒體從全方位角度解讀了一番,那么周末就適合吐槽與探討一些讓人費解的事情。比如很多人討論起買車都有自己的見解——“我要省油”、“我要SUV”、“我要大氣一點”、“我喜歡運動點”、“我不要日本車!”……
SUV已經成為中國消費者熱捧的車型,上圖為本月上市的較為重磅的SUV——東風標致5008。
中國人買車的內心戲,主要分三種想法:第一種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筆者經常會被問道,15萬預算,福特福克斯、思域以及雷凌雙擎哪個好,我希望省油空間大安全好開。
福克斯、思域和雷凌雙擎,空間大省油好開……應該是思域吧,各方面都與對手差別不大之際,還贏在好開。
然后筆者認真給他們分析了一番各自的優缺點,最后對方告訴筆者:“我買車了,大眾尚酷。”是不是很奇怪,大眾尚酷根本不是他問我的15萬的那三臺轎車當中,也沒有空間大這個特點,最后卻選擇了這款。說白了,就是自己不清楚想要什么。
第二種情況,就是打腫臉充胖子型。另一種問題我也經常被問道:“25萬預算有什么車推薦,我喜歡奧迪A4L,但是32萬落地有點超預算,如果能壓到30萬也能接受。或者你給我推薦些空間大的轎車吧。”好了,接下來我給他推薦25萬預算空間大的轎車,當然包括邁騰、天籟、凱美瑞、君越、皇冠……最后他都不喜歡。
新一代奧迪A4L顏值與科技感十足,不過定價稍高讓部分消費者望而卻步,期待1.4T車型盡快上市降低售價門檻。
那我給推薦豪華品牌,既然能接受30萬,而且要空間大,那我推薦中大型的雷克薩斯ES吧,他說超預算了。這時我就納悶,為何30萬買奧迪A4L則不認為超預算,30萬可以落地的雷克薩斯ES卻說超預算呢?說白了,就是心中覺得雷克薩斯品牌不如他喜歡的奧迪,所以可以接受奧迪30萬拿下,但不代表能接受其他車子要他掏30萬購買。
第三種情況,就是愛國情結型。買車的心理防線都是:“我不要日本車,日本車皮薄紙糊德國車皮實耐撞;買自主品牌愛國;愛國情結不買日系車所以買了韓國車;歷史原因不要日本車,只要買歐洲車都要比買日本車愛國。”
這也是一種比較奇特的內心戲,歐美的碰撞測試都已經無數次證明在日本車在碰撞測試中的優異成績,甚至排名多次位于歐美車之前(詳見鏈接:最新2017年第二批E-NCAP碰撞成績),中國人還是喜歡用毫無根據的“日本車皮薄紙糊德國車皮實耐撞”的老觀點選車,明顯認知度有待提高。買自主車愛國也是狹隘的思維,現在許多自主品牌用的都是用來自日本的三菱發動機、日本制造的愛信變速箱甚至日本品牌淘汰下來的底盤等等,這不也是變相買了日本貨么?
豐田最新小型SUV——C-HR在歐盟新車安全評鑒協會碰撞測試中有上佳的碰撞成績,甚至超越了同期測試的新一代奧迪Q5以及新一代路虎發現。
“愛國情結不買日系車所以買了韓國車”,那韓國最近的“薩德部署計劃”,不也是影響中韓關系的做法么?還有最后的觀點——“只要買歐洲車都比買日本車愛國,所以一定要買歐洲車。”,當年八國聯軍侵華不是也有德國、美國、法國、意大利等歐洲國家么?何以見得只要買歐洲車都比買日本車愛國?
其實這么多年來“不買日本車”這個想法引起我的注意,我也特別對有這一類想法的人群進行深入過了解。他們不買日本車的理由雖然無非都是“日本車輕、皮薄”、“買日本車不愛國,當年日本人侵華讓中國人難息憤怒……”等。最后的觀點我無法反駁,但是“日本車輕”等觀點已經可以隨手舉出反例,比如卡羅拉整車重量為1265-1320kg(不含帶電機的雙擎版本),同是緊湊型轎車的同級銷量冠軍大眾朗逸的整車備重為1210-1300kg,何以見得日本車輕,德國車厚重?
當然,坊間經常在爭論,大眾朗逸是德國車嗎?從硬件來說它確實是德國車,來自PQ34改良版的平臺雖然是德國人已經多年不用的平臺技術,但好歹也來自于德國,變速箱、發動機也是大眾的產物,所以它還是有一定的德國血統。從市場戰略以及裝配源頭來說它又確實是中國特供的產品。很多人選擇大眾朗逸,不也是圖的“大眾=厚重”的品質么?不過上述數據已經證明卡羅拉并不比朗逸輕。
這些數據擺在對日系車有偏見的消費者面前,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后因為需要“厚重”而選擇實際數據更重的卡羅拉嗎?未必!這就是關鍵點所在,日本車質量好與壞、質感糟糕與否并非他們不選擇日系車的真正理由。其實最根本原因在于國內已經有許多地方、許多行業(可能汽車行業除外)都形成一種共識,已經有一種圈子,這種圈子的思想就是——“開歐美車的人稍微有錢有層次一些,處于社會的中上層,有面子;開日系車都是追求便宜地位處于社會中下層,開著沒面子。”所以,認同這些想法的人,更多還是因為圈子與面子決定了自己設的心理防線——“日本車不考慮!”
眾所周知,日本車定價普遍親民,而且可靠性和耐用度都是口碑所在。日本本土為資源匱乏國家,對于石油資源的珍惜讓日本車廠對于發動機燃油經濟性特別看重,因此日本車稍微省油一些也成了它在南方地區較受歡迎的原因之一。因此日系車在可靠性、耐用度以及油耗方面都有自己的傳統口碑。
而日系品牌也各有所長:豐田均衡耐用,它的混合動力系統也是全球首屈一指,作為其豪華品牌雷克薩斯這方面的體驗也更進一步;本田注重運動與操控,在發動機開發上有一定心得,而其豪華品牌謳歌在運動與科技感都表達得淋漓盡致;日產注重舒適,其豪華品牌英菲尼迪則注重舒適與運動兼顧;馬自達打造出讓人稱贊的底盤調教;三菱品牌在耐用度與經濟性都有不錯的表現;鈴木的產品性價比較好;斯巴魯的水平對置發動機以及在四驅操控方面的心得也能給予我們深刻的印象。
被稱為移動沙發的日產天籟,2011款的日式和風內飾令車主愛不釋手。
拒絕選擇日本車,則會錯過體驗上述各日系品牌的優點。而且相對來說,日系車的內飾設計、用戶體驗,座椅造型等都采用符合亞洲人身材的人體工程學設計。質量方面小毛病較少、維護費用較低、可靠性較高等都是日系車給許多車主的第一印象。不過凡事沒有絕對,近年來也有日產軒逸的燒機油事件、卡羅拉CVT變速箱異響、本田地球夢發動機積碳以及馬自達創馳藍天發動機不適應國內油品等問題出現。
某品牌車主此前組織的維權活動,以表達對其處理嚴重缺陷態度的不滿。
但總體而言,上面的問題既沒有造成重大事故傷亡,也沒鬧出大范圍的維權事件,對社會造成的負面影響較小。相比之下,某些非日系品牌暫未根治的燒機油事件,斷軸甚至對于故障敷衍了事的處理態度,高傲的公關回應等,讓人不禁陷入沉思:選擇這些品牌的消費者,才是真正的弱勢群體?
蘿卜青菜各有所愛,買什么車,喜歡什么車,筆者干涉不了。但是對日系車存在普遍的認知偏差,對歐美車過分盲目崇拜,已經成為阻礙許多消費者作出正確購車決定的一大障礙。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車本是工具,不宜附加太多感性的因素在其中,消費者應搞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和喜歡什么,然后通過各種親身試駕體驗,作出適合自己的理性決定。(文:太平洋汽車網 張捷操)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