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萬能拿下 豪華品牌入門SUV大戰前瞻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大市尖品競林立,簡言道盡誰家興。神州大地上存在著許多難以理解的矛盾現象,而表現在中國汽車市場領域的就是,明明SUV同樣坐5人的情況下不比轎車強到哪里去,而卻有消費者以各種一年都用不到一次的功能作為理由,說服自己喜歡上SUV。因此,各細分層級的SUV方興未艾之景并非泡沫,另據最新的4月份銷量數據顯示,前十名中有5款車型是SUV。這也難怪一、二線的豪華品牌看著眼饞,紛紛推出入門級別的SUV車型,想分一杯羹。
車型匯總 | ||
類別 | 車型 | 售價區間(萬元) |
BBA入門選手 | GLA | 26.98-39.90 |
Q2L | 未發布 | |
X2(預測先進口后國產) | -- | |
BBA大號選手 | X1長軸距版 | 28.38-43.90 |
GLB | 未發布 | |
Q3L | -- | |
已入場玩家 | 謳歌CDX | 22.98-31.28 |
QX30(進口) | 24.98-38.98 | |
將入場玩家 | UX(進口) | -- |
E-PACE | -- | |
XT4 | -- | |
XC40 | -- |
一目了然,這是一場老牌選手與新晉玩家之間的市場游戲,而游戲中的成員們這些年都在不斷將中國車市這塊蛋糕越分越細,從2012年第一臺華晨寶馬X1駛下沈陽大東工廠產線至今,寶馬已經成功用加長策略贏得了豪華品牌入門級別SUV的銷量桂冠。但非德系日系的車型們顯然不甘當配角,下面就這幾臺入門級豪華品牌SUV做分門別類的闡述,找出其間的共性,分析各自的差異化特點。
算上未發布的奔馳GLB和Q3L,BBA陣容共有七員大將來應對非德系的新晉玩家的挑戰,當然其中一半都用了加長駁骨的把戲。而這些年BBA也讓國內汽車媒體養成了,在旗下每一款車型國產后只盯著有沒有加長了沒的習慣,而這種可長可短的“任性”造車現象背后是戴姆勒、寶馬、大眾集團的財大氣粗和豐富的平臺可拓展性。總結其共同策略有三,其一是利用平臺優勢無限細分市場;其二是用走量或者更高端級別的車型技術下放到入門級車型上面;其三是利用品牌的口碑與壓價空間培養新一級消費者。
- ●共同策略之一
首先,平臺的優勢自然包括MFA2、MQB、和UKL三種平臺各自包辦了BBA三家入門級別的全部車型的裝配任務,非德系車企中也僅有豐田的TNGA架構能與之相比。其次,BBA三家都有豐富的引擎序列可供重新調校或者直接使用,并且都設置了多種功率輸出,進一步幫助德系品牌比其他品牌SUV能更快適應地細分市場。
- ●共同策略之二
高端車型的技術下放同樣也是BBA能在各個細分市場如魚得水的重要原因之一。下面分別以BBA三家即將入市參與競爭的車型為例,分別闡述彼此之間的那些來自頂配車型的“慷慨饋贈”。
- ●寶馬
不但上述三臺已經入市的入門級別豪華品牌SUV出自其中,所謂的大號BBA選手中的GLB和Q2L/Q3L都不例外,而說到寶馬X2就不得不提下寶馬SUV的命名法。一語概之就是別以為1比2大,寶馬“X家族”中的1、3、5都是以SUV的標準車身尺寸打造而來的(寶馬官方稱法:SAV——Sport Activity Vehicle),其尺寸和級別依次遞增;2、4、6則算是SUV界中的“異類”和“奇葩”,其被等同視為跨界車的存在(寶馬官方稱法:SAC——Sport Activity Coupe),所以寶馬X2還不如華晨寶馬X1的尺寸大。
而由于寶馬X2跨界SUV的身份,其未來要走的市場路線也更加多元,上圖的三款運動套件便是例證。而同樣由于在華晨寶馬X1上遺憾錯過的M SPORT運動套件可能隨著寶馬X2的國產而回歸,代表操控信仰的“大雞腿”檔桿以及M SPORT專屬輪圈等在等待召喚。而當進入緊湊型SUV領域,會發現車企們爭來爭去,玩的無非就是差異化戰略,因為想在別的細節上玩出花樣,實在是不劃算。那好,寶馬X2祭出了“大雞腿”檔桿,其他兩家呢?
- ●奔馳
奔馳拿出來的是高端車型搭載的車載系統技術的下放,相比于“大雞腿”檔桿的顯眼,集成在中控和儀表盤背后的科技就不那么直觀了。有消息稱奔馳GLB將用上新一代奔馳A級的內飾風格,好讓一臺車長不足4米5的,由GLA跨界車加高而來的GLB做到不辱奔馳的百年豪車門楣。但從諜照來看,儀表中控連屏設計是不太可能了,但渦輪出風口應該會與GLA有著較大差別。
而既然是從跨界車改動而來,那GLB自然脫不了跨界車的車身架構,若從另外一張諜照來看,GLB更像是C級獵裝版的縮小衍生型號。而同MFA2平臺的C奔馳A級與GLA共享一套引擎序列也是順理成章,未來將主要由高低兩種功率調校的1.3T四缸引擎與2.0T引擎負責整個由MFA2平臺裝配車系的動力輸出。
- ●奧迪
至于深耕中國市場多年的四環燈廠——奧迪,近年來的車型配置水平明顯不如后進來的奔馳良心。不過好在其獨步江湖的加長駁骨神技以及LED光源科技,仍深受消費者認可。而改變了車型發展歷史的quattro四驅系統在現款一汽-大眾奧迪Q3上仍歸頂配專屬,而LED光源則從入門算起的第二款型號就標配。而想必這樣的設置也會延續到明年將國產加長的Q3L身上。
新一代奧迪Q3路試諜照
新一代奧迪Q3預計會在登陸巴黎車展首發。諜照上看到的新車套娃味道依舊濃郁,不過是進一步加大扯寬格柵,修正下前杠的細節而已。另外作為車尾顏值擔當的一字眉LED尾燈風采依舊,而后杠兩塊黑色遮擋可能預示著此次換代的重點更新部分。
新一代奧迪Q3路試諜照
而比奧迪Q3L提早來到的Q2L,目前已經開始路試操作。從露出來的前格柵和日行燈區域輪廓來看,這次國產加長的Q2,只是照搬海外版Q2的六邊形形前格柵,而似乎卻沒有沿用原來的多邊形進氣槽孔。另外,作為體現“L”字精髓的車身尺寸數據目前尚屬機密,參考海外版奧迪Q2的長寬高為4190/1790/1510mm,軸距為2600mm的情況,Q2L的車長應該不會超過4300mm,而2650mm的軸距也將是其極限水平了。
車尾部分僅僅露出的尾燈局部造型與海外版Q2有幾份相似,除此之外,尾門的線條層次也較海外版Q2顯得更加圓潤,而單出雙管尾排是否會改成嵌入式的設計,也有待偽裝揭去的那一刻,方見分曉。
至此,BBA三家的所有選手基本都已經帶到,從寶馬X2與華晨寶馬X1迥異的市場訴求,再到奔馳全力轉向年輕化市場領域,以至于顯得一貫能激起消費者市場反應的奧迪加長和套娃策略,顯得不如過去好使。
- ●共同策略之三
性價比是消費者看的,而廠家只看利潤。而任何一個細分市場在經過一定時間的發展后,都勢必從藍海變成紅海。兼具實力和眼光的BBA三強如此密集的在華推出入門級別車型的背后,不無想提前落子,玩一招“脫先”好棋之意。在口碑和性價比的雙重吸引下,入門級別的緊湊型豪華SUV或成為BBA在華銷量增長的新亮點。
- ●彼此的差異策略
至于彼此策略間的區別,則依舊表現為各家車企在造車理念上的不同。自從奔馳開始研究光源與駕駛員心理狀態間的關系,旗下車型的標簽也逐漸多了起來,而一直強調操控的寶馬自從裝上了三缸引擎,評論區里對抖震的描寫便沒有停過,最近有傳聞稱,因銷量不佳,三缸寶馬或許退市的消息,而反觀奧迪依舊是以不變應萬變。
仔細分析之下,由UKL平臺出品的寶馬X1長軸距版和X2跨界車依然有M Sport和M Sport X兩套運動套件備選,而入門型號所搭載的三缸機怎么看也與它們無關,并從側面反映出寶馬在堅守情懷與追求市場占有率之間的取舍或者是糾結。反觀MFA平臺下的GLA和GLB,前者國產后在價格下探的前提下并未簡配也沒有加長,后者尚未發布。尤其是僅比奔馳A級高出100mm的GLA以并不優秀的空間和造型,卻憑著工頻更寬的引擎和配置后來居上,可見奔馳是想以實際的使用感受爭取最多數的消費者支持。
也許是受到“加長=好賣”的思想太過深入的影響,作為曾經創下該細分市場月售1萬輛記錄的奧迪Q3,一下子拿出Q2L和Q3L兩款入門級SUV,用以鞏固自家的市場地位。相比之下,MQB平臺的拓展新也被奧迪開發的淋漓盡致,只是當加長和套娃的邊際效益逐漸遞減時,奧迪究竟還有多少創新的勇氣。
所謂的“大號”也就是加長軸距,拉長車身而已,重點是伴隨著其國產計劃而來的中國特供性質。相比非德系廠商,其國產后的車型即使有尺寸上的調整也沒有像BBA這樣備受關注,這也是造車基因所決定的。而目前對于入門級別的豪華SUV來講,除了華晨寶馬X1外,其加長幅度也基本是比沒有強的水平,因而所謂的大號“國產”計劃并不是純粹的市場行為,其中夾雜了利用國人的消費心理,達到讓德系品牌進一步占據市場份額的目的。
目前,2018款寶馬X1長軸距版已上市近一年,而GLB和Q3L則仍處在襁褓階段。結合目前寶馬X1領跑銷量榜的情況看,只是在GLA和Q3上加大一號的GLB和Q3L并不容易撼動X1長軸距版的市場地位,況且三缸引擎已經不在出現在2018款寶馬X1長軸距版的艙蓋之下,GLB要進一步壓縮售價區間和提高性價比才能與空間和操控領先同級的寶馬X1長軸距版相抗衡。至于奧迪Q3的加長作品——Q3L,則依舊有其忠實的消費群體,但顯然不及前兩者的吸引力來的強大。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