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顏值的前沿科技產物 奧迪e-tron解析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汽車工業的高速發展讓五花八門的新車在近些年不斷涌現,如今可能一款造型靚麗的跑車都沒辦法給人們太多吸引力。但奧迪有這么一款新車,它擁有帥氣有型的外觀,裝配虛擬外后視鏡,內飾不僅豪華還融合了多項前沿科技,同時動力輸出超過400匹。看到這里,想必你已經迫不及待地想了解它了。這款新車即是奧迪近日在美國舊金山正式發布的e-tron,接下來文章將對奧迪e-tron進行深入的解析。
奧迪e-tron誕生于奧迪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工廠,計劃于2019年引入中國市場,2020年實現國產。此前奧迪只推出過油電混合車型,例如Q7 45 e-tron和A6L 40 e-tron。
“e-tron”一詞原先代表奧迪的插電式混動技術,如今成為了奧迪純電動SUV的名字。由技術變成車名的經歷恰恰與“quattro”一詞的經歷相反:奧迪Quattro賽車在上世紀80年代的WRC賽場所向披靡,成為一段傳奇。如今quattro已成為奧迪自家縱置平臺四驅技術的代名詞。
奧迪e-tron是奧迪首款純電動量產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標志著奧迪正式進軍電動車市場。
奧迪e-tron延續了其概念車版本的外觀設計,繼承了奧迪最新的設計語言,同時對細節之處進行迎合純電動車身份的雕琢。這款帥氣有型但也不是特別前衛的SUV在輪廓線條上與最新的奧迪Q系列非常相似,但仔細品味還是能找出諸多不同。
即便是純電動車,奧迪標志性的大尺寸中網也不可或缺。相比家族內其他成員,奧迪e-tron的中網變得扁平、條幅更密集,帶來的視覺效果個人覺得足夠給好評:比奧迪Q7大氣卻又略顯呆滯的中網要靈動許多,比起當紅的奧迪Q5L上的中網則要更加犀利。
這款中網與奧迪Q8和全新Q3上的很相似。為何都是奧迪家族最新一代SUV,怎么有兩種不同款式的中網呢?原來是這樣的:最早推出的Q7、Q5和Q2奠定了Q系列全新車型的設計語言,而后馬克·萊馳特(Marc Lichte)取代艾格成為奧迪設計總監,該設計語言于是得到進一步深化,同時也稍作修改,新樣式的中網由此誕生。
來到奧迪一直引以為傲的大燈組。近十幾年來奧迪的前大燈造型一直朝“銳利”、“有神”的方向發展,早期奧迪以其大燈出眾的科技感和走在潮流最前線的造型贏得了“燈廠”的綽號。時至今日,LED大燈早已泛濫,各大廠商均有的五花八門的“玩燈”方案。
于是現在的奧迪在追求大燈光源“科幻程度”的同時也下了更多功夫到大燈與整個前臉的搭配上。奧迪e-tron上的前大燈組在犀利有神的同時,也很好地對應了進氣格柵的造型設計,兩者協調搭配,于是前臉擁有了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車身側面是我們熟悉的模樣,車頂弧線和車窗造型都與奧迪現款Q系列很相似。可仔細端詳卻有有所不同:對比奧迪Q5,新車車頂更具流線型,車身姿態更低矮,甚至有幾分A6 allroad的影子。這也在側面體現出新車擁有比奧迪Q系列普通燃油版更強的公路性能。
奧迪對大五幅輪轂一直有偏好,旗下偏向運動的車型均簡單粗暴地配上了“戰斧”輪轂,奧迪e-tron也不例外,21英寸“戰斧”上身。“戰斧”輪轂帶來了較高的視覺沖擊力,但有些款式會稍顯笨重,質感一般,如果有多條幅的輪轂作為選裝配置會更好。準量產版官圖上那套輪轂哪去了?
虛擬外后視鏡是外觀最大的亮點。相對于傳統外后視鏡,虛擬外后視鏡將圖像通過車內顯示屏呈現給駕駛員,這下新手們倒車時暈頭轉向以及行駛時突然變道的概率或將大大降低。如果國家法規允許,虛擬外后視鏡在未來取代傳統后視鏡將成趨勢。
車尾線條簡潔、流暢、飽滿,排氣出口對應純電動車身份而不復存在。橫貫式尾燈效果搶眼,相似的款式在奧迪旗下A8、全新A6和Q8車型上均已配備,個人猜想此款尾燈設計的初衷一是為了提高視覺張力,二是其較大的面積有助于讓“燈廠”奧迪得到在燈具上繼續發揮其高超水平的空間。
車身尺寸上,奧迪e-tron的長寬高分別達到了4901/1935/1616mm,軸距達2928mm,介于奧迪Q5L和奧迪Q7之間。
奧迪e-tron與競爭車型的車身尺寸對比 | ||
車型 | 長/寬/高(mm) | 軸距(mm) |
奧迪e-tron | 4901/1935/1616 | 2928 |
奔馳EQC | 4761/1884/1624 | 2873 |
捷豹I-PACE | 4682/2011/1565 | 2990 |
特斯拉Model X | 5037/2070/1684 | 2965 |
細心的讀者會發現,上文圖中出現的兩款不同顏色的e-tron細節之處好像有所不同。沒錯,藍色的是普通版,而另一款則是S-line運動套件版。
奧迪e-tron的外觀傳承了奧迪的造車理念,又將品牌最新的設計語言與純電動車的特征相結合,重新進行詮釋,因此避免了外觀與奧迪其他車系太過相似,并沒有讓人產生千篇一律的感覺,總體來說這款新車的外觀是成功的。
奧迪的內飾一直以來都主打科技牌。從最初的懸浮式中控液晶屏到幾年前的全液晶儀表盤,再到如今的中控雙大屏配液晶儀表,奧迪一直引領著科技風內飾的潮流。奧迪e-tron內飾的樣式并沒有什么懸念。
新車的內飾樣式與奧迪A8和國內未上市的全新奧迪A6相似,給人的主觀感受是科技感爆表,并且豪華感也沒落下。但換個角度也可以說是電子味濃重,機械感嚴重缺失。不過這也符合目前大多數人的口味,畢竟現在是信息化時代,大勢所趨,喜歡純機械產品的人越來越少。
相比奧迪A8和全新奧迪A6,奧迪e-tron的中控臺及門板處的線條更加突出和豐富,這帶來了立體感與層次感很強的視覺效果。前兩者作為豪華商務車,內飾線條趨向于流暢平順,而奧迪e-tron偏向年輕化和運動。
方向盤是奧迪e-tron這款運動風SUV身上讓人不解的區域:裝配了奧迪A8同款方向盤,只不過按鍵區域略有縮小,此樣式與運動毫不沾邊。
奧德全液晶儀表盤,下到奧迪A3上至奧迪A8均在使用,其界面布局合理、信息豐富、呈像清晰細膩,早已成為“液晶儀表盤界”的翹楚。
中控雙屏幕同樣與奧迪A8和全新奧迪A6為同款,上方屏幕尺寸為10.1英寸,下方屏幕尺寸為8.6英寸,內置最新的MMI系統,布局朝駕駛者微傾。奧迪這一代雙屏幕足矣吸引每個上車的人都仔細把玩一番。
中控屏下方的電子檔把是奧迪e-tron身上極具個性的元素之一,科幻別致的它顛覆了人們對汽車電子檔把造型的普遍認知,未來汽車的電子檔把或許要朝著千奇百怪的方向發展了。
來到新車內飾最亮眼的地方:車門兩側分別設置7英寸的OLED顯示屏。這兩顯示屏具備1200×800的高清像素,亮度自動調節,作用即為呈現虛擬后視鏡拍攝的車輛后方圖像。虛擬外后視鏡的配備并不是各個國家的法規都允許,因此其先期將作為奧迪e-tron的選裝配置出現。
在車內布置大量氛圍燈已成為目前許多新車烘托內飾氛圍的慣用手段。氛圍燈的位置、顏色、亮度和質感設定得好可以帶來動感與充滿情調的內飾,而設定出現偏差可能就會帶來濃郁的鄉土氣息,讓人產生燈光源自汽配城的錯覺。作為“燈具廠”,奧迪自然不會誤入歧途。
此圖為奧迪e-tron準量產原型車的內飾官圖,奧迪e-tron量產車與其保持一致
購買中型以上SUV的消費者,或多或少對車輛的空間都有一定的需求。奧迪e-tron的空間表現在同級別車型中并不出彩,該車的側重點不在這方面。
奧迪e-tron采用前后雙異步電機的組合,即前后軸各由一個電機驅動。該車具備“日常”和“boost”兩種動力輸出模式,日常模式下系統綜合最大功率268kW(360PS),綜合最大扭矩561N·m,此模式0-100km/h加速6.6s,同時電機可在全負荷輸出狀態下持續60s。
boost模式下系統綜合最大功率達到300kW(408PS),綜合最大扭矩664N·m,官方宣稱此時0-100km/h加速時間為5.7s。
新車能夠隨行駛動態的改變連續調節前后軸分配的動力。日常行駛時,車輛由后軸電機提供動力,這點與日常主要由前軸電機提供動力的奔馳EQC截然相反。后驅為主的設定將讓e-tron彎路操控和車身響應更加靈活有趣。當車輛爬坡、全力加速或是傳感器檢測到后輪打滑時,車輛的ECU將在0.03s內讓前軸電機完全介入。
來到電池方面。眾所周知,電動汽車電池的核心為電池組,其由多個電池模塊組成,而電池模塊則由多個單體電芯組成。
根據電芯外殼的不同,可以將電池分為采用鋁塑復合膜材料的軟包電池和采用鋼/鋁殼的硬殼電池。硬殼電池又可根據內部正負極片的排列方式分為圓柱電池和方形電池。
目前電動車采用的最常見的三種電池形式即為軟包、圓柱和方形。奧迪e-tron采用軟包形式的鋰離子電池(與奔馳EQC電池形式相同),以平鋪的方式安裝在前后軸之間。此電池布局讓該車前后配重比趨近于50比50,整車重心也有所降低。電池組長2.28米,寬1.63米,高34厘米,重量約700kg。
奧迪e-tron采用的軟包電池的優勢/劣勢 | |
優勢 | 劣勢 |
1,體積小重量輕,能量密度高。 | 1,鋁塑膜復合材料的可靠性較難保證,機械強度較弱。 |
2,薄片式設計,易于組成電池模塊及電池組,空間利用率高。 | 2,一致性較低。 |
3,尺寸變化靈活。 | 3,相比另外兩類電池,其制造工藝導致生產效率較低,成本較高。 |
家用三相插座充電系統則作為選裝配置出現,新車支持 11kW 和 22kW 的壁掛式交流慢充,分別能在 8.5 和 4.5 小時內將電量完全充滿。對比其他純電動車型,95kW·h的動力電池在容量方面頗具優勢。WLTP工況下,該車的最高續航里程超過400km,若是以NEDC標準則續航里程可超過520km。
高端SUV常見的氣動懸掛也出現在奧迪e-tron上。該車的標準離地間隙為172mm,而空氣懸掛的高低可調范圍為76mm,車輛的最高離地間隙可達232mm,具備較為優異的通過性。當車輛速度高于120km/h時,離地間隙又將變為146mm,讓重心變低以追求更高的操控穩定性。
駕駛輔助領域,奧迪e-tron配備5個毫米波雷達、6個攝像頭和1個激光雷達,未來將具備SAE Lv.3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新車還配有最先進的動能回收技術,通過動能回收裝置可產生剎車時的制動力,實現減最高達0.3g的減速度。
作為豪華品牌純電動中型SUV,奧迪e-tron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奔馳EQC、捷豹I-PACE、特斯拉Model X以及未來將推出的寶馬iX3這幾款純電動SUV。價格方面,奧迪公布了新車在美國售價為7.48-8.70萬美元,奧迪在美國本土相似價位的車型有RS5、S7、S6、A8等,該車并不便宜。
奧迪e-tron與其競爭車型對比 | |||||||
車型 | 儲能單元 | 續航里程 | 充電時間 | 綜合最大功率 | 綜合最大扭矩 | 0-100km/h 加速時間 |
售價 |
奧迪e-tron | 95kW·h | WLTP工況超過400km, NEDC工況超過520km |
150kW直流快充至 80%電量需時30分鐘 |
300kW (408PS) |
664N·m | 5.7s | 美國售價 7.48-8.70萬美元, 引入中國后預計 80-100萬人民幣 |
捷豹I-PACE | 81kW·h | NEDC工況500km | 慢充11.4小時充滿, 直流快充至電量 80%需時40分鐘 |
294kW (400PS) |
700N·m | 4.8s | 64.80-73.68萬人民幣 |
特斯拉Model X | 75-100kw·h | 工信部工況406-552km | 快充4.5小時充滿, 慢充10.5小時充滿 |
(P100D版本)386kW (525PS) |
(P100D版本)967N·m | 3.1-5.2s | 96.49-157.22萬人民幣 |
奔馳EQC | 80kW·h | NEDC工況超過450km | 110kW直流快充10%-80%電量需時40分鐘 | 300kW (408PS) |
765N·m | 5.1s | 英國售價預計 68000英鎊起, 引入國內后預計 80-100萬人民幣 |
寶馬iX3 | 大于70kW·h | 約400km | 150kW快充約30分鐘充滿 | - | - | - | - |
不難看出,奧迪e-tron競爭對手們都擁有強悍的動力輸出,其在動力儲備方面并不占優,但擁有總容量最大的電池,在續航里程與充電時間上具具備一定的優勢,而后驅為主的四驅系統也將給新車帶來更為順暢靈活的駕駛體驗。
受環境和汽車政策的影響,如今汽車工業的發展路線已基本成型,汽車的動力總成從渦輪化到油電混合再到純電動的路線很難改變。比起燃油車,純電動車沒了引擎的轟鳴聲,少了人與機械的溝通的樂趣,但動力響應快、行駛平順、節能環保、駕駛輕松便捷,無疑更加順應人們的需求。奧迪e-tron作為奧迪首款純電動車,外觀內飾突出,賬面參數足夠優秀。而奧迪也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3款純電車型,2025年前推出12款純電動車型,豪華品牌在純電動車市場的戰役已正式打響,這對近期打算入手純電動車型的消費者來說是件好事。(文:太平洋汽車網 吳昱初)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