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大起底 是圈錢還是真造車?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近期,賈躍亭的FF法拉第未來踢恒大出局一事激起千層浪,皆因FF集合了造車新勢力“難產”與“瘋狂燒錢”兩大通病,不禁令人發問到底造車新勢力在玩空手套白狼的套路,還是真的想實現顛覆傳統出行的造車夢?
想要論證它們的造車動機方法只有一個,就是坐等交付!畢竟交付代表一切,代表著產品將毫無保留地接受普羅大眾的檢驗,代表全產業鏈是否跟得上市場需求變化的節奏。目前造車新勢力大致可分為已經實現交付、即將交付以及概念車階段三大陣營?,F在,我們不妨根據產能交付、造車資質、產品、融資等多個維度,本著不吹不黑的態度扒一扒三大陣營的綜合實力。
造車新勢力三大陣營一覽表 | ||||
已開啟交付階段 | NIO蔚來 | 威馬汽車 | 云度汽車 | 前途汽車 |
即將交付階段 | 小鵬汽車 | 電咖汽車 | 合眾新能源哪吒汽車 | —— |
概念車階段 | 車和家理想智造 | 零跑汽車 | 拜騰汽車 | 愛馳汽車 |
雖說造車新勢力頭頂著生產資質與交付的兩座大山,但也有個別拔尖分子脫穎而出,比如蔚來、威馬等網紅就率先從概念車向量產交付順利過渡,搶先在市場跑馬圈地。
蔚來汽車可謂是整個造車界的當紅炸子雞,無論是今年9月12日赴美上市,還是公開懟傳統車企,“抬杠”保時捷工廠,成立4年的蔚來汽車每逢爆出新聞都必定承包各大媒體的頭條,究竟蔚來是有多大的能耐?請看下表:
1分鐘讀懂蔚來汽車 | |
創立背景 | 2014年,“出行教父”李斌創立蔚來汽車,其英文品牌名為“NIO”,取意A New Day |
造車理念 | 主張重塑造車后的產業鏈,全方位服務用戶,實行直銷同時將后市場服務包圍 |
融資情況 | 累計融資已超2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38億元) |
技術研發 | 全球總部與研發中心(上海)、北美總部(圣何塞)、造型設計中心(慕尼黑)、極限性能研發中心(倫敦) |
生產基地 | 采用“先代工,后自建”模式,合肥生產基地規劃滿負荷雙班產能為10萬輛(單班產能5萬輛),自由工廠產能則在10萬-20萬輛之間 |
生產資質 | 由江淮代工生產 |
首款車型 | 蔚來ES8定位為7座純電動SUV,綜合續航355公里,售價為44.8-54.8萬元 |
交付進度 | 5月底啟動交付,目前交付3368輛(截至9月30日),計劃到今年年底完成交付1 萬輛 |
產品規劃 | 每年推出一款新品, 包括定位緊湊型SUV的蔚來ES3、定位跨界Coupe車型的蔚 來ET5、定位轎車的蔚來ET3以及定位MPV的蔚來EF9 |
朋友圈 | 分別與廣汽、長安汽車開發新能源車,與博世集團合作研發自動駕駛等技術 |
首先必須提及的是蔚來汽車強大的背景,立志構建出行帝國的李斌在四年間已經拉來了馬化騰、雷軍、張磊、俞敏洪、王衛等知名大咖為其站臺(投資),甚至還有不知妻美的劉強東。
在眾多大佬的拔刀相助下,蔚來汽車累計融資已超2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38億元)。在這四年間,蔚來汽車的24億美元主要花費在產品研發、營銷渠道開拓上,包括先后研發了包括EP9、ES8、ES6在內的多款新能源汽車,同時在國內多地建設了蔚來體驗中心,并布局充換電和售后服務網絡。
不過汽車制造可是資金與技術密集型產業,連李斌自己也提到造車最少要投入200億元,當蔚來ES8還沒正式上市的前幾年,虧損已經成為蔚來的“家常便飯”。從2016年、2017年到2018上半年,蔚來凈虧損分別為25.7億元、50.2億元和33.2億元。
目前,已經啟動交付的蔚來ES8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作為一7座純電動SUV,其外形可以用“不拘一格”來形容,而在最關鍵的續航能力上,ES8在NEDC綜合工況下的續航里程達355公里,60km/h等速續航里程為500公里。
那么問題來了,ES8又會有多少人買賬呢?蔚來ES8目前預訂量大概在1.5萬輛左右。而據蔚來近期公布的報告顯示,2018年Q3蔚來生產了4206輛ES8,交付了3268輛;截至10月底蔚來的交付總數達到4941臺,覆蓋170座城市;預計Q4將交付6700~7000輛,較Q3增長約105%~114.2%。
隨著ES8的陸續交付,蔚來開始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ES8銷售營收占到總營收的97%以上(達到14.27億元),剩余的3%則來自家用充電樁的安裝(達到4270萬元),超過77%的ES8用戶家里裝充電樁,而90%的用戶購買能量無憂服務套餐。
在充電基礎設施上,蔚來共在16個城市建立30個換電站,共295輛充電車在21個城市運營,一鍵加電使用超過1萬次,大部分通過移動充電車。截至10月底,NIO APP共有62.6萬個用戶,并且活躍用戶正在上升,日活躍用戶達到17萬。
實現上市的蔚來汽車逐漸變得財大氣粗,不久前宣布在上海嘉定區投入166.6億元以加速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等領域的技術研發。
威馬汽車
除了上面的蔚來,威馬汽車在業界的呼聲也比較高。作為前吉利副總裁的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以沃爾沃為對標制造標準,產品可靠性和物理安全向沃爾沃看齊。
1分鐘讀懂威馬汽車 | |
創立背景 | 由前吉利副總裁沈暉在2015年創立 |
造車理念 | 制造“世界冠軍”級的智能汽車產品,致力于推動智慧出行產業的發展及落地。 |
融資情況 | 累計前四輪融資120億元 ,目前正洽談20億元融資 |
技術研發 | 德國(技術中心)、上海(總部、設計中心、研發中心)、北京(大數據中心)、成都(研究院)和溫州(工廠) |
人員構成 | 超過800人的核心團隊,其中70%-80%來自整車行業,20%-30%來自互聯網 |
生產基地 | 目前已經建成溫州生產基地,還計劃集成30萬輛年產能的湖北黃岡生產基地 |
生產資質 | 2018年1月獲得工信部新能源生產資質 |
首款車型 | 威馬EX5定位為緊湊型SUV,補貼前售價區間18.655-24.73萬元,補貼后售價為11.23-16.48萬元 |
交付進度 | 9月28日啟動交付,今年目標計劃交付1萬輛 |
產品規劃 | 圍繞1個核心架構,延伸出“STD”和“PL”2個整車平臺,從2018年開始,以每年至少1款的節奏陸續推出至少8款全新智能電動車,其中明年推出威馬EX5 Pro和威馬EX6兩款新車型 |
朋友圈 | 與百度、網易、騰訊等互聯網科技公司合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與德國頂尖超跑Isdera在研發、工程、產品、制造、資本等領域相互扶持 |
傳統車企浸潤多年的沈暉認為汽車是最復雜的硬件產品,造車也是一件紀律性極強的工作。“我們每個時間節點都要做到該做的事情。如果生產環節不掌握在自己手中,會很不放心”。言語之間透露出對造車的認真與務實。
至于要造出怎樣的汽車?威馬汽車給出的答案是要打造一款大眾買得起、用得爽的智能電動汽車。成立3年后的2018年,威馬汽車終于在9月28日啟動交付首款量產車型威馬EX5,補貼后11.23-16.48萬元的售價簡直驚為天人,相比蔚來ES8 40萬起步的售價,威馬汽車則更為親民,也兌現了當初要打造一臺消費者買得起的汽車的初心,至于開得爽不爽,也只有體驗過的小部分才能切身體會。
威馬目前的注冊會員達8.7萬人,在63天內已經預定突破1萬輛,截至6月11日,已付定金的用戶已累計達到11285名。其中,北京、廣東、上海的訂單量位居前三。與蔚來一樣,威馬同樣在造車新勢力中也聚集著不少人氣。
當產品問題逐漸解決,威馬也開始打起“大眾智慧出行”的主意,在10月成立“GETnGO 即客行”智慧出行品牌,同時將與海南省政府成立合資,布局汽車旅游租賃市場,在未來3年內投入1500輛共享汽車。
沈暉數十年的傳統汽車行業歷練為威馬汽車注入實干的作風,而互聯科技的飛速發展又為威馬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由此威馬也喊出了爭當“硬創新”實力派的口號,這從威馬汽車對嚴控品質、C2M模式、緊跟用戶需求等變革中可見一斑。
云度汽車
云度汽車這名字一聽不太起眼,但是它的步伐明顯比一般的造車新勢力更快,選擇一款7萬起步的低端SUV快速切入市場,率先在新能源市場打響了第一槍。
1分鐘讀懂云度汽車 | |
創立背景 | 2015年12月,云度汽車是由福汽集團等4方共同出資設立的混合制經營企業 |
造車理念 | 專注于打造純電動SUV,打造智能互聯電動車實業及互聯網產業生態圈 |
融資情況 | 成立資金為9億元,其他融資情況未對外公開 |
技術研發 | 2016年成立歐洲(意大利)設計中心,負責產品的造型開發、輕量化車身設計以及汽車碰撞安全設計 |
人員構成 | 核心團隊主要來自大眾、豐田、奇瑞、比亞迪、騰勢、吉利等知名車企的骨干分子 |
生產基地 | 400 畝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正在建設,計劃年產量8萬臺 |
生產資質 | 2017年6月獲得純電動車生產資質 |
上市車型 | 云度π1 360、云度π1 Pro和π3 Pro |
交付進度 | π1/π3車型已經開始交付 / π7年底啟動預售,明年交付 |
營銷模式 | 傳統4S店銷售為主,計劃到2022年全國的汽車展廳和售后數量將達到500家以上 |
產品規劃 | 計劃推出4款全新的純電動SUV產品,產品定位或將全面覆蓋小型SUV至中大型SUV細分市場 |
朋友圈 | 特來電新能源、萬幫新能源等 |
當蔚來和小鵬等一眾造車新勢力還在產能和交付事宜苦苦掙扎時,云度在2016年10月已經向市場推出了旗下的首款車型——云度π1,新車共推出200km和330km兩種續航版本的4款車型,補貼后該車售價區間為7.49-11.49萬元,正式開始向低端市場尋找自己的一片天地。
云度π1自上市之初便選擇了向C端市場和B端市場雙向并進的策略,在擴建自身銷售渠道的同時,牽手各大共享出行的平臺,既增加曝光率又減低營銷的壓力。
說時遲那時快,云度汽車在今年3月底推出了旗下的第二款車型——云度π3,并制定出了年銷3.5萬輛的目標。在向低端市場下探的同時,云度汽車還采取三款車型共同研發的策略,讓云度汽車火速殺進了新能源市場。
“在做產品規劃的時候,我們不像大部分的新興的車企,一個階段只做一臺車,我們是三臺車一起做研發。我們認為,支撐整個渠道,支撐一個品牌,一臺車是不夠的。”云度汽車官方向外界透露。得益于“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以及率先交付的先機,云度汽車在今年8月憑借511輛的月銷量成唯一上榜的新勢力車企,風頭一時蓋過了蔚來、威馬等網紅。
前途汽車
造車新勢力這個圈子從不缺乏有想法的企業,前途汽車就是其中之一。當隔壁一頭扎進家用車領域,前途汽車卻專注于打造城市超跑,別忘了跑車可是衡量一個汽車品牌技術實力及造車能力的象征,是誰給予前途汽車這么大勇氣?無疑正是其母公司長城華冠給予的支持。
1分鐘讀懂前途汽車 | |
創立背景 | 2015年02月,前途汽車以成立,其前身是長城華冠 |
造車理念 | 打造城市純電動超跑 |
融資情況 | 注冊資本為6億元,融資情況未對外公布 |
技術研發 | 將圍繞“車身輕量化”,打造包括“碳纖維快速模壓車間”及“全鋁車身焊接車間”在內的全新生產系統 |
員工構成 | 超過800人的核心團隊,其中70%-80%來自整車行業,20%-30%來自互聯網 |
生產基地 | 生產基地位于蘇州,投資超過20億元,先期產能規劃為5萬輛 |
生產資質 | 2018年4月,前途汽車獲得純電動車生產資質,成為第六家獲得工信部和發改委“雙重認可”的企業 |
首款車型 | 前途K50在今年8月8日上市,補貼后售價68.68萬元 |
交付進度 | 前途K50已經陸續交付,具體交付數量未對外公布 |
營銷體系 | 建立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蘇州等地的營銷網絡 |
產品規劃 | 基于高性能平臺、小型車平臺、中型車平臺分別打造K50、K20 Concept、Concept 1,未來還將持續開發新車型 |
朋友圈 | 與博世、埃馳建立供應商關系,與布雷博建立戰略合作 |
長城華冠主要為汽車廠商提供服務,承接主機廠產品設計、工廠建設等外包服務,曾設計過吉利熊貓、獵豹CS7、薩博純電動車等產品。雖然這些產品在市面上都沒有什么存在感,但至少相比其他從零開始的造車新勢力,這樣的技術經驗已經為前途汽車增色不少。
作為一臺跑車,前途汽車強調的是駕駛樂趣,所以輕量化成為前途K50一大設計重點,因此在前途K50上碳纖維、鋁合金等材料都被廣泛采用,并且以純電動驅動形式,令最大續航里程將超過300km,0-100km/h加速時間小于4.6S,最高時速將超過200km/h。同時通過產品設計語言、模塊化的電驅動技術來實現純電駕趣。
這樣一款高調產品的上市無疑為前途汽車了樹立高大上的形象,只不過作為一款售價高且缺乏品牌認知度的跑車想要走量卻是異想天開的事情。不過我們能想到的事情,前途汽車當然也一早就想到,因此除了秒天秒地的前途K50之外,前途汽車未來還將推出轎車系列,以豐富的產品浸蝕各大細分市場。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