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逸·純電一周體驗 平凡日子無太多焦慮
所以一周下來,盡情的體驗了這輛軒逸•純電,該回到整體聊聊成本這件事了。也先拋個結(jié)論:電動車的最大限制不是電池,而是充電設施。
▶用電成本
軒逸•純電在這一周中共跑了222公里,所以說充滿電跑一周完全沒有問題。但因為習慣了燃油車的續(xù)航,每次看到充電樁都想上去充電。充電電費按平均1.5元/kW·h,用了大約31kW·h,電費成本也就46元左右,平均每公里電費為0.21元。
采用快充可以在1.5小時內(nèi)充滿,普通的充電樁也可以在5-6小時內(nèi)充滿,所以充電時間成本也并不高,看個電影逛個超市出來就滿電了。但因為沒辦法一充完電就去提車,所以將車繼續(xù)停在停車場,等下班后再拿。而這四次充電,用去了差不多60元的停車費。當然,如果你裝了家用充電樁,或者公司提供充電樁,這筆費用可以省去,而且燃油車的停車費也同樣不可避免。
充電的時間成本并不算高,看個電影、逛個商場的時候,就可以增加100多公里的續(xù)航。
▶看不見的成本
用車習慣的改變可以說是最大的成本之一:燃油車可以給你提供任意的點到點的服務,到了就把車停下;而電動車則只能提供固定的點到點,要先規(guī)劃好行程,要考慮電量夠不夠用,到了能不能充電。這意味著你的生活圈、生活習慣都將受到影響。當然,只是作為上下班通勤使用,軒逸·純電有著非常大的優(yōu)勢。
里程焦慮:不得不說軒逸•純電的“用電經(jīng)濟性”做的還是挺好的,一周使用下來,百公里耗電14度左右。況且這一周的使用跑了不少高速,只是日常通勤的情況下,續(xù)航能力會更高?;蛟S是燃油車留下的習慣,看到續(xù)航里程不到150km就想著加油,所以盡管這周只跑了200多公里,完全在軒逸的滿電續(xù)航里程內(nèi),還是因為自身的里程焦慮看到充電樁就想充。但到了后面幾天,對這輛車的續(xù)航能力有了更清晰的了解,焦慮的程度并沒有剛開始那么嚴重。相信如果你長期使用這輛電動車,你的里程焦慮也會慢慢緩解。
充電焦慮: 如果家里沒有安裝充電樁的條件,公司停車場也不提供充電服務,找充電站將成為最大的用車焦慮。因為你在APP上看到空閑充電樁可能正好停了一輛燃油車,亦或是你面前的三個充電樁沒一個是可以正常使用的。沒錯,這一周的用車體驗中小編就遇到了這些情況。當然,如果你是真正的車主,相信這種焦慮發(fā)生的情況應該很少。
充電樁故障率高的驚人,基本上每3個充電樁就能遇到1個故障的。
1.有路癡癥、健忘癥等等影響續(xù)航里程的癥狀的司機,使用純電車時一定要慎重。并不是車的問題,而且很多地方的配套設施確實不夠完善。使用燃油車時,油表亮了再找加油站也不遲;但如果是純電動車,提示續(xù)航里程不足時,快速的在附近找到充電樁并不那么容易。
2.特斯拉的帶動下,純電動車朝著電子產(chǎn)品的方法發(fā)展,大談智能化設備、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等等,以至于很多廠家忘了它首先應該是一輛車,所以消費者也像對待電子產(chǎn)品一樣對待純電動車:即使購買了純電動車,家里還是有一輛燃油車作為常用的出行工具。這完全違背了純電動車經(jīng)濟性、環(huán)保的初衷。
日產(chǎn)是最早推出純電動車型的車企之一,旗下的聆風在海外早已成為最暢銷的純電動車型。軒逸•純電也是這樣一輛車,并沒有過多的花俏的智能設備,無論是從駕駛質(zhì)感、還是內(nèi)飾外觀,都像一臺實用的家用燃油車。在大力推動新能源發(fā)展的我國,也應該有一輛更加貼近生活的電動車出現(xiàn)了。
3.新能源是未來汽車行業(yè)發(fā)展的趨勢,這一點是無可反駁。但現(xiàn)在購買一輛電動車,在法律法規(guī)、配套服務、購車成本都沒有優(yōu)勢的現(xiàn)狀下,真的值得嗎?
筆者并不是不支持環(huán)保,也期待著更美的環(huán)境更藍的天空。但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生活的成本讓我更傾向于從一個小市民心態(tài)出發(fā),在上面那些成本的影響下,有什么能讓我選擇軒逸•純電呢?
答案是有的:固定的點到點的生活、相對較小的生活圈、城市中心完善的充電服務、第二輛經(jīng)濟性用車……如果你是符合其中一項,并且能夠很快的接受新鮮事物,調(diào)整自己的用車習慣,軒逸·純電會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wǎng) 宋興平)
>>點擊查看今日優(yōu)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