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超過美國后 雷克薩斯離國產還有多遠?
阻礙雷克薩斯國產的因素主要是合資機制和工人素質。
無論是廣汽豐田還是一汽豐田,照搬北美那套半KD的國產模式,需要大規模地從日本進口車輛零部件,成本會因為關稅、物流、倉儲等費用直線上升。在這種情況下,還要保證雷克薩斯一貫的超高品質,高成本使得最終國產雷克薩斯的售價并不會比純進口降低太多。而且因為合資的機制,雷克薩斯的利潤還會被分走一半。
單車利潤低還好解決,相信國產雷克薩斯后銷量會隨之上升,薄利多銷還是能比純進口賺得多。但另外一方面,國產的雷克薩斯也將會擠壓豐田品牌旗下車型的市場,保守的豐田不愿意冒這個險。
而更重要的,還是“人”的原因。
國內工廠由于建設都比較新,生產設備領先全球一點都不出奇。所以蔚來的人才敢說江淮工廠比保時捷工廠先進。設備先進,并不意味著生產出來的車型就好。
武功不行的趙敏就算有倚天劍也打不贏赤手空拳的張無忌。再先進的自動化生產設備,也是需要人進行操作、控制和修理的。而本身設備的調整和設定,更是需要人的參與。在可預見的未來,制造業中,人的因素依舊不可抹殺。甚至越是生產具有高品質的產品,人的因素就越加重要。
就像豐田創始人豐田喜一郎數十年前所說,人是豐田最寶貴的資產。離開了那些為廣大信賴豐田的高品質的顧客制造了幾十年汽車的人,豐田什么都不是。
國內豐田合資工廠雖然本身生產的形式按照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豐田生產方式)的設置,但是在人員經驗、素質等各方面,都無法跟豐田北美地區的工廠相提并論,日本地區的就更不用說了。
德系三巨頭奧迪、寶馬、奔馳在中國市場的成功使得國產被豪華品牌視為促進銷量、擴大國內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凱迪拉克、沃爾沃、英菲尼迪、謳歌、捷豹路虎前仆后繼落戶國內,國產確實為不少豪華品牌帶來了跳躍式的突破。但幸福并不屬于所有人,同為日系豪華品牌的謳歌和英菲尼迪國產后的表現實在令人唏噓。
遲遲不肯國產,或許讓雷克薩斯錯失了將BBA改寫為BBAL的最佳契機,但這可能并不是它最想要的。以其突出的車型品質和可靠性,再結合優質的口碑效應、保客營銷方式和被廣泛稱道的售后服務,雷克薩斯純進口車身份在中國市場,再和諧不過了。
牽不了手的,才叫女神。國不了產的,才叫雷克薩斯。
所以,你說雷克薩斯到底要不要國產呢?
——投票結果
拒絕國產:99%;
支持國產:1%;
評論區:雖然買不起,但是跪求不國產啊……
(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謝鵬)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