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上最強純電轎車?美國造車新勢力Lucid Air
特斯拉經常被吐槽的地方,除了做工差以外,就是內飾質感也不怎么好。而Lucid Air作為后生的豪華產品,在內飾用料這塊就下了不少心血,畢竟總不能重復特斯拉的錯誤。當然,Lucid Air雖然自詡是革命性的產品,但想要提升內飾質感,還是逃不掉上皮革包覆:Lucid Air內艙共有Nappa真皮、真皮和仿皮三種皮質可選。
不過,純電車嘛,總得多少強調一下環保的,所以Lucid Air在內飾上使用了可持續采伐的木材、可持續生產的羊駝毛以及100%回收紗線混紡絨面。雖然名字聽上去比較高端,但實際上這種絨面的觸感與我們常接觸的翻毛皮是相近的。
如果你認真觀察的話,可以發現Lucid Air前艙是用深色調,而后艙使用淺色調的。很少車型會在一個車艙中出現前后兩種截然不同的色調,Lucid Air算其中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代表。Lucid表示前艙用深色代表著著重駕駛車輛,后艙使用淺色調則反映了放松的精神。
前面已經提到,Lucid Air車頂采用了大面積玻璃覆蓋,所以前后排人員可以感受到強烈的空間感,用官方的話術來說就是:“給予車內每一名乘員開闊的天空景色”。有一說一,這樣大膽的設計可以給到消費者一種新鮮感,在里面開車時你會覺得相當有趣,不會再像往常那么壓抑。不過還是那句話,我希望這些車頂玻璃可以融入波音787那種可變色舷窗,這樣車內人員就可以更好地按需享用這一片天空景色。
但由于車頂少了一根前橫梁,所以A柱部分必須做的很粗壯才能滿足整車的剛性以及安全性表現。Lucid Air同樣如此,我們可以看到其兩根A柱是十分健壯的,不過考慮到整個車頂設計偏扁平,我覺得這兩個A柱可能會影響到駕駛員的視野。
常規的環抱式中控臺上,Lucid Air造了一個玻璃座艙顯示屏。整個顯示屏很有意思,它是一個34英寸弧形玻璃5K顯示屏,這樣的設計可以讓駕駛員更好地掌控整車的信息,并且可以給到駕駛員足夠的視覺質感。無獨有偶,前幾個月凱迪拉克發布的Lyriq概念車上,也采用了類似的弧形屏幕設計。這樣儀表盤與中控屏連貫的設計,相比分體式設計整體感更強,當然,成本也會更高。
而在中部通道上,還有一塊被稱為Pilot Panel的觸控板,這塊觸控板繼承了車輛不少功能開關,例如駕駛模式、座椅控制、空調控制、車輛設定等等。這個位置采用一塊觸控屏代替實體按鍵的想法,倒也不是Lucid先有的。奧迪A6、A8、Q7等等車型已經擁有這個設計,甚至國產車中奔騰T99也有這個設計。不過Lucid Air這塊屏幕的尺寸以及分辨率都要比其他車型高不少。
另外Lucid Air可能覺得前排空間不太夠,于是將這塊屏幕設計為可以電動收起的,這樣屏幕背部的儲物空間就可以放置相機錢包等物品。還別說,這個儲物格還挺隱蔽的,放點貴重物品在里面也不容易讓人找到。
倒是這個設計讓我想起了六七年前的一些中控屏設計,它們同樣是可以翻轉的,然后內部有個小的儲物空間。所以說,日光之下無新事,很多時候并不是只有純電車上才會有這些新設計,其實老的燃油車上已經出現過,只不過包裝和設計比較普通罷了。
在空間方面,Lucid Air繼承了純電車的優勢,那就是乘用艙的空間相當大,所以前后排的乘坐空間以及儲物空間表現都是十分理想的。目前Lucid Air只提供5座版本車型,而在2022年,Lucid Air將可選配4座版本,也就是后座是兩張行政級座椅,這樣后排可以形成一個頭等艙般的空間。
電動車的靈魂,除了智能功能外,就是三電系統。不妨先來看看Lucid Air的參數:綜合續航517英里(約合832公里)、最大馬力1080hp、0-96km/h僅需2.5秒、充電20分鐘可續航480公里。這些參數都是頂配的Lucid Air才有,低配車型會稍弱一些。回頭來看,這些參數顯然放在現在來看,都是頂尖的。性能參數上最新發布的特斯拉Model S Plaid版也能與Lucid Air相匹敵,不過快充效率上,特斯拉還是打不過Lucid。
Lucid Air使用了Lucid Electric Advanced Platform (LEAP)平臺打造,這個平臺其實與其他品牌全新的純電平臺都是類似的,都是盡可能壓縮前后懸架空間,盡可能讓中部區域空間最大化,因為這樣可以給電池留出更多空間,并且也讓車內空間更大了。
先來看的位于底盤中部的電池。Lucid本身就是做電池和電機起家的,所以在這個方面自然是很有優勢的。Lucid Air兩個高配車型使用了113kWh的電池,也正是這個大容量但體積緊湊的電池,給Lucid Air帶來了超過800公里的綜合續航。并且要知道的是,這個綜合續航還是在美國EPA標準下測試得出的,EPA標準相比中國和歐洲測試標準要更為嚴格,如果轉換成我們熟悉的NEDC綜合續航,估計數值會更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Lucid自主研發的電池此前已經在國際汽聯電動方程式世錦賽(Formula E)中經過驗證,并且Lucid再結合2000多萬英里的實際測試,在量產車電池包中進一步改進,使得其穩定性以及電能管理表現都十分優異。
Lucid Air這個113kWh電池的具體供應商官方都是沒有公布的。不過此前Lucid已經宣布與三星SDI、LG化學進行電池合作,所以很大概率是由這兩家企業作為電池供應商。而具體材質方面,Lucid Air電池選用的是2170鋰電池,也就是特斯拉Model 3的同款。
另外這塊電池還有一個強悍的地方就是其支持超高速充電,它支持最高300kW、900V的直流快充,從而實現充電20分鐘續航提升480公里(每分鐘補充約32公里)。另外,Lucid Air未來還會提供雙向供電功能,假設你家里沒電或另外一臺Lucid Air沒電的話,Lucid Air可以逆向輸出電力給有需要的地方使用。
而Lucid Air除了電池有亮點外,電機的實力也很強悍。Lucid Air全系采用雙電機(前后軸各一個)的電機布局,并且電機是Lucid自家研發的。Lucid的電機厲害之處在于:體積小但輸出猛。
光說數據啥的,其實很難體現出Lucid電機的優勢之處,不過Lucid官方已經做好了競品對比圖。上圖中,從左到右分別是保時捷Taycan單電機、特斯拉Model 3單電機、特斯拉Model S雙電機、Lucid單電機,只不過Lucid官方不敢直接寫上車名,就委婉地說這是一個德國品牌、一個美國純電品牌緊湊級車型,但要猜出來對應的車型是啥并不難。
不難看出,Lucid的電機體積明顯比競品都要小不少,一方面是轉子繞組體積小、另一方面是Lucid電機的減速器集成度高,并不像其他電機一樣單獨凸出來做減速器,Lucid電機使用行星齒輪結構,將減速器集成在電機中,所以Lucid電機左右是直接接傳動軸的,這樣可以節省不少空間。
另一方面,Lucid電機雖然小、重量低,但輸出的功率確實十分搶眼,Lucid電機峰值功率可以做到670hp,而特斯拉Model S雙電機也只能做到429hp,更強的德系競品單電機也只能做到449hp,相比之下可見Lucid電機的效率是有多么高。
不過對于體積如此高度集成的電機,在散熱方面性能如何,還真是個值得考量的問題。不過Lucid經過10年和數千萬公里的測試,在這方面姑且就先相信Lucid技術實力吧。回過頭來想,北汽當初收購Lucid還真是很有道理的,要能夠取得Lucid的電機和電源管理技術,北汽新能源現在就可以活的更有底氣,而不是抱著政策大腿活著。
從技術方面來看,Lucid公司確實是相當有實力的,這也跟Lucid用了接近10年時間做研發和配套有密不可分的關聯。如果一開始就要決定造車的話,Lucid可能還真不一定能熬到現在。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