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要逆襲了?聊聊幾款日系純電SUV新寵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在2022年五一假期來臨前的兩個星期,國內車市似乎分外熱鬧,隔三差五都有重磅新車發布或上市。當然,這也許是北京車展延期帶來的錯覺,由于車展改期影響了不少汽車廠商原定的新車亮相、預售或上市的節奏,于是大家也只能分散地改成線上發布了。在這堆新車里面,有幾款日系純電SUV頗為吸引小編的注意力,它們就是本田e:NS1(詢底價|查參配)/極湃1、一豐/廣豐bZ4X和東風日產Ayria。似乎日系廠商終于要在純電領域發力了,它們各自有哪些值得討論亮點?哪款最能吸引您的注意力?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一細看。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剛剛上市的東本e:NS1和即將上市的廣本極湃1(詢底價|查參配),這兩款車無論是造型、內飾還是車名都高度相似,一時間或者會令您分不清楚。其實這兩款車就猶如豐田、本田常見的雙車策略一樣,是同一款車放在兩處生產,僅在細節處和某些配置會略有差異。當然,由于廣汽極湃1尚未正式上市,具體配置和價格尚未披露,因此小編還未能100%確認兩款車的孿生程度有多高。但根據此前工信部的申報信息來看,這兩款都提供了兩種不同功率版本可選,低功率版(134kW)和高功率版(150kW)都是一致的,并搭載容量為68.8kWh的三元鋰電池。
東本e:NS1和廣本極湃1(原名e:NP1)的概念原型車為e:Prototype,最早亮相于2021年上海車展,當時只是展示一個造型,具體配置和動力尚未釋出。要等到以量產車的身份正式亮相之時,則是在2021年10月中旬,當時本田中國發布了電動化策略,官宣了純電動車品牌“e:N”。除了這兩款量產車之外,本田還帶來三款設計前衛的概念車,一次過來五連發,而且還披露了新架構新技術,可謂聲勢浩大。
用本田官方的解釋,“e:N”是以新時代獨具本田特色的純電動車為目標。其中,“e:N”中的“e”是energize(動力),也是electric(電能),“N”是New(嶄新),也是Next(進化)。
雖然說是說最新發布的電動車,但設計其實早有預覽,那就是第二代繽智(Vezel)。相信對本田海外動態有留意的朋友,對這個造型都不會陌生,e:NS1和極湃1的主體輪廓、除中控屏以外的內飾設計明顯來自2021年上半年在日本上市并大受歡迎的換代繽智,只不過新車為了彰顯EV屬性,針對前臉格柵、輪轂和大燈組等細節有所調整,中控屏也改為國內流行的巨型豎屏。
e:NS1/極湃1的設計總的來說還是蠻和諧的,因為是電車的原因,車頭的進氣格柵采用了完全封閉的設計,快/慢充的充電口隱藏在車頭正前方發光的車標飾板內。細長的LED大燈與前飾條融為一體,中網下方則采用了一個半包的設計,兩側的缺口一直延伸到前燈組的兩側,搭配鍍鉻飾條后使得車頭視覺重心分布較為合理。
(除了輪轂款式、前后保險杠套件之外,e:NS1 /極湃1這對孿生車實在令人難以分辨,不知道極湃1后續會否有個性化配件或涂裝供消費者選擇?)
(雖然本文主要講純電SUV,但小編也想嘮叨兩句,給大家理清一下車名關系。e:NS1 /極湃1的造型和內飾脫胎自第二代Vezel,也就是我們熟悉的繽智,它在日本市場名字不變,但在歐洲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被叫做HR-V。凌亂的是,不久前本田發布的美規HR-V卻是另一款車,底盤由最新的11代思域發展而來。)
(由于這一代繽智的設計質感大升,它在日本相當賣座。不過,對于鐘情這套設計但又想買燃油車的朋友亦無須失望,因為它也即將以新一代東本XR-V的身份引進國產,目前新車已現身工信部網站。此外,定位略高一點的美規HR-V偽裝車在國內也已被抓拍到,暫時未知會否被廣本引進。)
兩者的車尾造型也難以令人一眼分辨出來,貫穿式LED尾燈的形狀與前臉造型相呼應,也跟東本U-RV非常相似。當然,最大的亮點是熟悉的本田“H”標被取消,改成“Honda”字母標,驟眼一看有點陌生感。車身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分別為4390/1790/1560mm,軸距為2610mm。
e:NS1/極湃的內飾依然是幾乎一樣,從方向盤、空調設計乃至兩邊門板等主體風格,也是源自海外的二代繽智。不過,與許多當今流行的純電動汽車一樣,國產車型的中控改為巨大的豎屏布局(15.2英寸豎屏+10.25英寸全液晶儀表盤),還采用了更具精致的超窄邊框造型,底下留有實體雙閃燈按鍵和少量觸控按鍵。除此之外,兩者都搭載了e:N OS全棧智控生態系統,內置了Honda CONNCET 3.0電車專屬版本,在這套系統內集合了AI語音助理、車家互聯、能量管理、OTA在線升級等20項以上的功能。還支持手機遠程操控,支持通過App控制車門鎖、車窗、空調等等,在A柱上還搭載了DMC駕駛員狀態感知系統,可有效識別駕駛員狀態。
在此前對東本e:NS1的評測里面,可以看到車機系統比較簡單地分為中上中下三個功能區,上部是娛樂功能、中部是車輛設置、下部是空調設置,各個分區里的功能都在堅守自己的范圍,如果某些功能能充分利用大屏這個亮點,相信會獲得更好的交互體驗和視覺享受。另外,線導航(帶AR實景導航)、QQ音樂、云聽、車家互聯、車機系統OTA升級都是支持的,語音交互識別能力也不錯,空調溫度、地點搜索、車窗控制都可以較快識別執行。
Honda SENSING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也是e:NS1一個亮點,相比本田在售燃油車的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的單目攝像頭+1個前毫米波雷達方案,Honda SENSING使用了單目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1個前中長距+4個環車角雷達)方案,在感知層面表現會更強。
實際體驗中,這套系統雖然功能也是全速域的自適應巡航和車道保持功能,但車道保持的力度要更強、車身可以更穩定地保持在車道中部,同時給予駕駛員的安全感也會好一些。另外,在儀表盤上也會有前方3個車道的車輛動態模型顯示。
前排座椅的設計貼合感不錯,座墊的長度也能滿足高個乘客的腿部承托,總體設計偏向舒適。178cm的體驗者能得到一拳兩指的頭部空間,而后排座椅的舒適度因為填充物更為飽滿,在柔軟度要要與前排座椅,而純平地臺對于后排中間乘客的腿部空間和乘坐舒適度也是非常友好的。
e:NS1是基于本田智能高效純電架構e:N Architecture F打造的,整合了驅動電機、動力電池、純電動車專屬車架以及底盤平臺,e:N Architecture有F(前置前驅)、W(后置后驅、前后雙電機四驅)三個版本,分別對應不同級別的車型。
動力方面,e:NS1會推出兩種續航版本,分別位420公里和510公里(CLTC),電池組種類均為寧德時代的三元鋰電池組,電機最大功率分別為134kW和150kW,最大扭矩同為310N·m。
我們的專業編輯不久前也曾經對東本e:NS1進行過測試,對駕駛體驗有著不錯的評價。比起以往M-NV等產品,e:NS1的支撐性會更好,通過起伏時懸架可以較快就穩住。而懸架擁有了較為厚實的質感,振動不會很尖銳地傳遞進車內。
另外,e:NS1工共有三種駕駛模式:運動/標準/經濟。標準模式下,調校跟自吸本田有點類似,也是初段顯得很“猛”,有竄出去的感覺,但如果全電門的話,你會發展中后段加速感就沒前段明顯了。城市走走停停我更偏向于用經濟模式,它開起來會更加舒適。
有關東本e:NS1更詳盡的試車報告,有興趣的讀者不妨點擊延伸閱讀:
· 東風本田e:NS1
上市日程方面,東本e:NS1已經在4月26日上市, 共推出4個車型,補貼后售價為17.50-21.80萬元。用戶也可以通過“東風本田e動”小程序和“東風本田”App查閱詳盡資訊、看車和下訂。
· 廣汽本田極湃1
而廣汽本田極湃1將于5月開啟預定,正式上市時間或要等到6月份,預計極湃1與e:NS1的價格不會有太大的出入。
在3月份的時候,廣汽本田除了發布“極湃”(英文名稱為e:NP)這個電動品牌之外,還宣布到2025年,廣汽本田每年推出1款極湃系列電動車型,并采用線上+線下雙渠道融合的銷售模式,線上用戶可完成看車、APP下訂,線下打造全新電動化銷售服務店、商超店,并建立相應的用戶共創模式。
關于工廠方面,新能源專屬工廠將于2024年竣工投產,全面應用5G技術,并導入多項先進智能設備及系統,新工廠還通過對零件庫存、裝配現場和物流對應等生產端的“智能化”革新,構建產品靈活制造能力,實現對產品個性化需求的快速應對,打造Honda“智能”、“低碳”工廠的標桿。
雖然本田這些年在純電領域沒太多的積累,但面對產銷總量連續13年位居全球第一的中國市場,本田也得跟上市場潮流的變化,那就是電動化以及智能化。之前推出的兩款電動車或許油改電的痕跡過于明顯,而在海外市場頗為亮眼的電動小車“Honda e”因為走高價精致小車的路線,以及續航里程只有220km,也不適合引入國內市場。所以本田用新繽智的整套設計+e:N OS全棧智控生態系統,放入e:N純電架構之上,得以高效完成這兩款全新的緊湊型純電SUV。不過,它們要面對的將是小鵬G3i、大眾ID.4 X/ID.4 CROZZ等實力選手,自主新勢力在用電服務、智能化水平等已經累積了不少口碑以及大量的用戶基礎,大眾的ID.系列雖然初期發展平平,但經過1年多的不懈努力也已經有起色,本田的e:N系列要面對的壓力也確實不小。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