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要逆襲了?聊聊幾款日系純電SUV新寵
在充滿奇思異想的2000年代,日產曾經歷過一段非常有創意的時期,設計出初代天籟、350Z、Bluebird Sylphy(G11)等富有格調的產品。然而來到近十多年,日產的作品日趨平淡,與這個時代同質化。不過,當筆者在2020年北京車展上第一次看到ARIYA(詢底價|查參配)之時,竟驚喜地發現當年的"設計日產”又重現眼前了。
對于Ariya的亮相,其實最早是來自2019年東京車展的日產概念車,而在隨后的2020年,作為Ariya的量產版本正式與消費者見面,整個外觀與Ariya概念車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可惜的是,因為疫情和芯片短缺等客觀因素的影響,Ariya無論是海外上市還是引進國產的日程都遲遲未能實現,海外媒體也就是最近才得到試駕的機會,而東風日產則于近日開啟盲訂。
(2019年 Ariya概念車)
在亮相之初,被討論得最多的莫過于Ariya的整體設計。定位在跨界SUV在Ariya從誕生之初就帶著與現有產品線不一樣的風格,其展現出的簡潔流暢的美感,是現有的日產車型少有的,一方面純電SUV的身份可以讓Ariya在設計上大開拳腳,另一方面,這也是日產再度追求高端市場而選擇的風格改變。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外觀上,采用了“永恒的日式未來主義”設計語言的Ariya,有種前衛的設計感。前臉是一個巨大的V型設計,在這一點上要比現款車型更為大膽,其辨識度也很高,中網是純電車型常見的封閉式中網設計,顏色上做了啞光處理,日產Logo被放置在Ariya中網的中央,可以進行定制化且可發光。LED大燈采用狹長細窄的造型,燈角處還有“Ariya”字樣,日行燈位于大燈下方位置,類似回旋鏢的造型,還與整個V型邊進行貼合。
跨界SUV的溜背造型是Ariya最亮眼的地方,懸浮式車頂加上從B柱開始向下延伸的大溜背設計,讓整臺車都流露著動感的風格,這一點與樓蘭的設計頗為相似。車身尺寸方面,其長寬高尺寸分別為4595/1850/1655mm,軸距為2755mm。輪轂方面采用了20英寸低風阻設計的五輻式造型,不過輪胎方面從官圖來看并沒有使用純電SUV專用胎。
由于東風日產Ariya僅有寥寥幾張實車圖,車尾的圖片我們先用官圖來先睹為快。新車的車尾也很好的體現了簡潔的設計風格,尾燈是常見的貫穿式設計,值得一提的是尾標用“NISSAN”替換了原有的Logo,放置在尾燈中央,也是目前比較常見的提升質感手法。不過在日規上頗為亮眼的雙鯊魚鰭天線,這次在公布的官圖上并沒有見到。
(Ariya車身共提供七種配色。分別是Ariya獨有的琉璃金、繡錦紅、青花藍、珠玉白、玄墨黑、鎢鋼灰以及珠玉白+玄墨黑,從顏色命名和色彩調配來講,其東方意境營造得還算不錯。)
如果說外觀的溜背動感還有跡可尋,那么將日式美學放進車內裝潢當中,也算是Ariya的重磅大招。進入車內映入眼簾的是中控部分的雙12.3英寸聯屏,官方表示這塊屏幕也做了相對人性化的調整,雙聯屏做了一個前后落差,中控屏相對于儀表盤更靠近駕駛位,角度也更向主駕駛傾斜,以方便駕駛員日常的操作。
空調出風口貫穿了整個中控區域,鍍鉻條上還調了類似金色的配色,中控臺上方采用大面積的皮革面料覆蓋,還配有縫線裝飾,不僅營造出與外觀相似的簡約質感,還頗具高級感。下方保留空調控制面板,不過也是采用觸控按鍵控制。觸控按鍵控制雖然相當有科技感,也提供了觸控反饋,但根據海外的體驗來看,觸控的靈敏度與它展現的科技感并不相符,希望東風日產能夠對其進行優化。
換擋桿區域也頗為精致,類似游艇式的換擋桿再加上觸控按鍵,像單踏板模式、駕駛模式切換等功能都放在這里控制,同時側面的前后按鈕還可以控制整個換擋區域的前后移動,這一點也是相當少見的。
不得不說在中控臺以及換擋區域采用木紋飾板,加上這類灰、黑、棕的配色,讓整個內飾有種禪院的韻味。日規版本更是在“Limited”版本上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帶有顯著日式庭院紋路的地毯,不妨期待一些國內版本會不會提供類似的選裝。
儲物方面也很有意思,Ariya儲物箱隱藏在中控下方的位置,通過換擋區域的觸控按鈕控制開關,需要的時候從中控下方彈出。
空間上,Ariya前排座椅前方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幾乎全平的地臺,后排座椅部分同樣也是提供全平地臺,在空間上對用戶是相當的友好的。
動力方面,Ariya將提供兩個版本的動力,入門版搭載單電機并采用前驅設計,最大功率160kW,高配版將提供前后雙電機+e-4orce全輪驅動技術。在續航方面,Ariya將搭載63/87kWh容量,WLTC工況下續航超過了610km。
日產Ariya搭載了最新的ProPILOT 2.0智控領航技術、ProPILOT遠程智控泊車系統(ProPILOT Remote Park)和e-Pedal一體化智控踏板,將為駕乘者提供更加輕松的駕駛體驗。
同時,日產Ariya還搭載了包括全景式智能監控影像(Intelligent Around View Monitor), 超視距碰撞預警系統(Intelligent 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預碰撞智能剎車(Intelligent Emergency Braking)和后輪自動緊急制動(Rear Automatic Emergency Braking)等在內的日產安全屏障(NissanSafety Shield)技術。
動力方面,根據此前國內申報信息來看,新車將有兩驅版和四輪版車型,搭載前后雙電機的車型最大功率分別為160千瓦/160千瓦,動能來源為三元鋰離子電池組,最高車速為200km/h,兩驅版車型最大續航里程為610km。
至于國產版Ariya上市日程方面,新車目前已經開啟盲訂,交付88元盲訂意向金,即可享受尊享禮盒、首批產品體驗官共創權益等。至于更詳細的新車資訊、配置等信息則暫未公布。
(摘自日產美國官網)
作為參考,日產美國官網上的Ariya也已經開啟預定,目前提供4個車型,價格范圍是45950-58950美元(約合人民幣30-39萬元),價格并不便宜,并且至少要等秋季才會交付。
在Ariya正式亮相之前,相信各位對于東風日產純電車型的認知,就是在車展上曇花一現的聆風Leaf,雖然在當時是不斷有消息稱聆風Leaf將會引進國內市場,但最終我們看到的日產電動車還是那臺躲不開的軒逸,初代聆風Leaf的國產身份則變成了啟辰晨風。不過,而對于日產而言,誕生于2010年、已經發展了兩代的聆風Leaf無論在實際市場表現還是汽車市場轉型的意義上,都頗有影響力。無論是電氣化的頭啖湯,還是兩度獲得全球最暢銷電動車的殊榮,都讓日產感受到電氣化帶來的魅力。聆風Leaf的大舉成功,讓日產更多了自信,也讓日產有了嘗試走更高端電動的想法,而Ariya也終于表現出日產應有的設計質量,成為日產近年來難得的富有誠意的高級產品。
在智能化電車時代,我們熟悉的日系傳統車企,似乎出現了集體的失語。比起自主品牌大刀闊斧的力度,日系車廠此前并沒有拿出太多有誠意產品來搶占市場。直到去年12月,豐田才下定決定,宣布全面進軍電動市場:到2030年,豐田將累計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同時2030年前豐田會投入350億美元用于研發純電動汽車。緊隨其后的是本田,在3月宣布與索尼成立合資公司,計劃共同開發和銷售高附加值電動汽車,并且在剛過去的4月12日,本田宣布到2030年將會在全球推出30款純電動汽車,未來10年會投入約400億美元在電動化及軟件領域,以加快電動化進程。這幾款純電新車相信只是他們的"前菜",往后還有哪些猛料拿出來?就要看看這些車廠的誠意了。(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楊嘉臻)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