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環保只是個偽命題 純電動車路在何方?
環不環保的問題看完之后,再來回顧下這幾年國內電動車的發展歷程,這里面,真有一部分血淚史。
“電動車就是垃圾!”,我們能找到不少此類的論調。坦而言之,一部分純電動車確實是垃圾,垃圾中的戰斗機,如老年代步車的存在有力的支撐了這一觀點。OK,那有人說,老年代步車是手工小作坊,還有那么多有生產資質的正規主機廠。
一些看起來正經的廠家也會為了補貼做出不恥之事。比如早年賣15萬,微型車尺寸、沒有ABS、全車零氣囊的知豆。筆者還有幸開過知豆D2、D2S,無一例外的轉向還都出了問題,方向左打20°之后車子才能走直線,真是不走尋常路。
再來看看2016年中國電動車銷量排上Top 10,我們只能說這些相對知豆都是合格產品,但是說它們有多么令人印象深刻的品質,抱歉,真談不上來。如果不是各大城市的限號政策、政府+地方補助、政府機關單位、出租車公司大批采購,這些純電動車在同價位燃油車面前毫無競爭力。
江淮、比亞迪這些正規廠商呢,抱歉,2016發改委自己調查公布的騙補車廠里面,金龍、宇通、天津比亞迪、現代、吉利、福田、江淮、日產等數十家整機廠全都在目。
從發改委公布的名單里,93家新能源車企中有72家都在騙錢,騙補車輛總計達到76374輛,涉及金額共92.707億元,平均一輛車騙12萬!涉案車輛總數超過2015年總銷量的四分之一,這意味著2015年每賣出4輛新能源車,就有1輛是騙補的。
不過萬事都不能以偏概全,騙補是時代發展的陣痛,也屬于政策激勵下畸形的產物,但不能就否認了電動車發展的全部結果。我們的汽車工業整體基礎本就博薄弱,國產車的質量也就最近兩三年才由吉利、觀致這樣的廠商帶起來,電動車的發展初期,我們就只能造出這樣的產品,真的不好評價。
但市場不能總靠政策維持下去吧,這一波補貼的紅利送完之后,我希望能有更優秀的,產品競爭力能靠齊特斯拉的國產電動車出現。
現階段,阻礙純電動車發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續航和充電。續航的問題使電動車目前的主要定位只能是室內通勤工具,要上高速、要跨省,你會遇到N多麻煩。
要提前做好功課看哪個服務區有充電樁,然后規劃好在哪里停車充電,運氣不好的話可能你去到充電樁后發現充電樁是壞的或者別的車占著位子,想死的新都有了。
然后,如果沒有快充的話,你想充滿電跑300km,估計要充8小時以上,從艷陽高照等到日落西山。遇上大熱天/大冬天的時候,你可能還不敢開空調,因為那樣你的續航里程可能又會縮減50km。
相較于燃油車,純電動二手車市場更不受待見,保值率也就成了大問題。主要原因有三:1、純電動車市場保有量小,很多車型二手車市場老板不敢收;2、電動車發展才短短幾年時間,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評估鑒定辦法還未建立;3、除了機械層面的損耗外,電動車還有電池損耗這一項,而電池在一臺電動車的成本里可能占到20%以上。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