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設計是否得到認同?
要說今年國內經濟型車市還有什么車型值得期待,相信很多人都會異口同聲的說是東風雪鐵龍的C2,不過讓我們感到意外的是,之前開發代號為T21的車型,在命名的時候確采用了歐洲版同樣的名字--C2,而之前上市的基于雪鐵龍C4平臺制造的中高級車型卻使用了一本非常本土化的名字--凱旋。查閱目前廠家公布的參數可以知道,上從外形到軸距國產C2和原版C2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只是國產C2在發動機上使用了和歐洲版本C2相同,確切的說C2與東風標致206均來自神龍所引進的PSA 1號平臺,似乎和206走的更近一些。
">
">![](http://www.zhiyoubaobao.com/teach/step1/0609/pic/001_thumb.jpg)
">
">![](http://www.zhiyoubaobao.com/teach/step1/0609/pic/6C0S8952-19245_1_thumb.jpg)
國產C2與標致206有太多相似之處
從以上的參數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國產C2在外形尺寸上要比原版大出許多,其軸距拉長了128mm,和標致206一致。國產的C2也由原來的三門設計改為五門設計,單從這一點看,我們十分清楚的看出,東風雪鐵龍了解國內目前的多數用戶的需求,如果真的推出三門設計,產品推出市場后必然得不到多數客戶的認同,因為還未有一款三門小車在國內銷售,東風雪鐵龍不敢開這個先河,國內還未到達完全個性化汽車消費的年代,廠家還是需要靠數量維持企業的生存。筆者雖未親眼看見國產的C2,但是近期通過各種方式了解到C2的效果圖,很實在說,借鑒了凱旋C-Triomphe的前臉設計,融入了雪鐵龍的新家族特征,因此在外觀上甚至要比標致206更顯大氣,但是亮點也僅僅限此部分,從側身到尾部,尤其是尾部部分和206有太多相似之處,筆者并不是認為此種設計不好看,只是難免給人留下:“這不是換了前臉的的標致206嗎?”
![](http://www.zhiyoubaobao.com/teach/step1/0609/pic/04-vts-f3q-f2.jpg)
歐洲版的雪鐵龍C2
看到C2的外形和參數,我們就不難想象雪鐵龍為什么采用這樣的設計,究其原因,就是成本的控制。目前,PSA集團的B2、M1、M2平臺已經被引進到中國,也就是神龍汽車旗下的PSA 1、2、3號平臺,分別對應標致206、標致307、標致407等三個級別的車型。迫于推出新車型的壓力,同時考慮到生產的成本,PSA集團沒有理由再建設一條在國內沒有市場前景的生產線,能夠利用PSA 1號平臺,努力的做到符合國內口味的本土化產品,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另外還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國產C2在發動機上使用了和歐洲版本C2相同,這一點必然得到多數人的認同,因為采用什么心臟對國人來說太“重要”了。
與標致206對抗還是與其聯手?
對于即將上市的C2,人們自然想到了其與標致206在市場上的關系,不可否認,兩者同平臺,發動機與車身配置相差不大,必然面對同一個銷售群體,我們估計銷售的價格也必定在一個區間,上市后也必然會搶奪一部分原本標致206的潛在買家。
不單是消費者認識到這個問題,我們相信廠家對此早有在考慮之內。其實換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我們不難想象到,標致206和C2并沒有必然的沖突,相反兩者形成了聯合之勢。首先兩者同平臺,很多的配件可以通用,必然在成本上有很大的優勢,標致和雪鐵龍同屬于法國PSA集團,兩個品牌又都是一個國內一個集團合作--東風汽車,不論怎么賣,收益者都是兩個廠家,而目前真正感到壓力的應該是廣本的FIT和上海通用雪佛蘭的LOVA系列,因為對于購買此類經濟型轎車的人群來說,他們更注重操控,206和C2的聯手,必然會吸引多數年輕的群體。
猜測雪鐵龍的準確售價
沒有意外,此次在國內上市的C2系列也推出兩個排量的車型,分別為1.4L和1.6L發動機,其配置與目前的標致206幾乎一致。查閱資料,目前標致206的銷售區間為7.78萬~10.88萬之間,在同級別車型中算是有一定的競爭力,而在PSA集團內部,標致要比雪鐵龍定位要高出一些,但是從雪鐵龍C2目前在國內的市場定位來看,其來勢似乎要比206顯得更為猛烈一些,宣傳主要集中在操控與舒適型并重,很顯然看出,國產C2似乎要比206高出一點點。所以我們認為,C2價格區間應該為7.88萬~10.98萬之間,再高就變的沒有市場,也符合業界目前8~10萬價格區間猜測。
面對這樣的本土化改造,筆者還無法預見其入市后的反應,但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怎么改,品質都不應有所改變,甚至應該比其本土要做的更好,因為在國內的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一件商品口碑的好與壞對其后續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太平洋汽車網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否則一經發現,必將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