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奇瑞的坎坷起步之路,華晨的種種不順,似乎只是出現在一開始。當1999年華晨中華轎車第一次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都驚訝于這樣一個從不為人所知的企業竟能做出如此一款中高級轎車。但國家的一些所謂的政策,卻讓它錯過了最佳上市時機。直到三年后,中華才終于走進人們的生活。不過自此華晨的發展步伐變迅速加快,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也與日俱增。而它向9—12萬市場投放的第一款車,則是如今自主品牌“紅人”,駿捷。
![](http://img.pconline.com.cn/images/pcautogallery/modle/article/1001/600/060217_junjie_1_2_mthumb.jpg)
無論是最早的中華,還是后來的尊馳或者駿捷。華晨所走的自主之路和目前國內的這些企業都不相同。與國外先進企業和設計團隊的合作,成為了華晨盡快突破自身發展瓶頸的一種方式。自中華開始,華晨的轎車產品便打上了平寧法瑞娜的烙印;通過與寶馬合作建廠,在華生產寶馬3系與5系,華晨在尊馳和駿捷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中得到了寶馬極大的幫助;而保時捷同樣在華晨新車的底盤調校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正是有了這些外在和內涵方面的提攜,華晨的產品才能在品質和工藝上迅速成為國內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與此同時,華晨并不追求產品的數量和發布頻率。通過合作取得的優勢,華晨盡可能地在產品的品質方面有所提升。
駿捷是目前華晨轎車項目中最為成功的一款。上市一年多,無論是銷售業績還是用戶的口碑,都表明了它在這一細分市場中的地位。它的成功,不僅因為它有著和寶馬3系共線生產的“特殊待遇”,更因為它平易近人的價格,而喬治亞羅的設計也是吸引廣大消費者的重要因素。盡管它在一些細節和工藝方面存在問題,但相比它的價格,我們還能對它提多少要求呢?
當然駿捷在裝配工藝、內飾質量、車身架構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這是企業在產品衍進的過程中都會遇到的問題。既然華晨參與了寶馬的國產,那么華晨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就應當把許多先進的理念應用到自己的產品中去。對產品的小修小補只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在新產品面世的時候能把學到的優點體現出來。2008年3月華晨會推出兩廂版駿捷。或許更低的價格會吸引到更多支持國貨的用戶。但三廂版駿捷在上市一年多后,外觀內飾方面如果不進行一些改動的話,可能就無法保證其受關注度了。
此外不得不說的一點是,自主品牌由于其發展之路的特殊性,往往只能選擇廉價作為起步的資本。雖然一開始大量的普通消費者會因此而得到很大的實惠。但也會因此給消費者留下“便宜”的印象。久而久之,即便自主品牌真的制造出了質量達到甚至超過合資品牌水準的產品,很多消費者也會因為它是自主品牌而認定它的低價。一旦價格超出預期,那么受到指責是在所難免的了。其實這種心態是不正確的。價格體現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如果一件商品的價值得到提升,那么相應的價格也應當有所提升。并不能因為它從屬于某一范圍,就否定其價格。如果奇瑞、華晨、吉利等自主品牌,真的做出了優秀的產品,那么為什么不能讓他們把價格提升呢?
如果大家對自主品牌有什么看法,都可以在下面留言。我希望大家能用客觀公正的角度去看待剛剛崛起的民族汽車工業,給予鼓勵,同時也為他們指出問題所在。明天我們談談9萬以內的自主品牌。
太平洋汽車網 曹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