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的中國汽車市場,8萬之內,幾乎就是自主品牌的天下。能在這塊最最平民的市場區間分到一杯羹的合資品牌,我們掰著手指頭都能數出來:大眾那兩桿老槍就不談了,通用的“樂”家兄弟和賽歐,東風標致206和雪鐵龍C2的部分車型,鈴木的羚羊和雨燕部分車型,韓國的雅紳特和銳歐部分車型,以及像大發森雅這樣很難受到關注的小車。還有嗎?對了,還有一個曾經的南京菲亞特。是“曾經”。在2007年的最后一個月,兩家人終究還是分了手,離了婚,散了伙。留下了一個凄凄慘慘的派力奧系列,一個菲亞特給中國帶來的唯一的轎車系列。
為什么合資品牌很少涉足8萬內?即便是上述提到的車型,很多也是由于降價才進入了這一區間。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利潤。小型車和微型車原本利潤就很少,合資企業賺到錢還得兩家分,那么就算拿了大頭的,才多少?反正合資企業有錢有技術有經驗有現成貨,拿了更高級別的車來中國,既能忽悠中國老百姓,又能賺到大錢,此等美差何樂而不為?如果辛辛苦苦賣一年小車,到頭來獲得的利潤還不如銷量是小車一半的大車多,累不累。
而另一大原因,則是迅速崛起的中國自主品牌。成本的優勢,相對簡單的小車工藝,和更豐富的配置,都能讓自主品牌的小車甚至緊湊型中級轎車在8萬以內的空間占據主導地位。這樣的優勢,不僅使得合資品牌的小車在這一細分市場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更因為自主品牌的集體“雄起”,從價格鏈的根部給上層品牌造成了極大的壓力。如果不是這些年自主品牌的爆發式增長,不知道現在的車價會在什么樣一個高位。
第一個殺入并在這一細分市場掀起渲染大波的就是奇瑞。奇瑞,一個誕生于安徽蕪湖、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為了風云的上市,不得不借助上汽的力量。(作為一名普通的網站編輯,我無權指責國家的政策,但我的確很想知道,在當時的情況下,國家為什么對奇瑞這樣的企業視而不見!?)不過一無經驗二無技術三無國家支持的奇瑞,硬是憑借著風云的推出而在合資企業占據絕對統治地位的汽車市場獲得了生存空間。如果沒錯的話,9.98萬,就是當時它的價格。要知道在當時,普桑將近20萬,帕薩特更是接近30萬。沒錯,它質量很一般。但它價格更低,它有勇氣面對一個個車市大鱷。對我們來說,我們對奇瑞還能要求什么嗎?如果評選第一國民車的話,我會選擇風云。
編輯推薦
本文為太平洋汽車網原創文章,歡迎媒體轉載,轉載時請注明出處“太平洋汽車網PCauto”,并且加上指向:http://www.zhiyoubaobao.com/的鏈接,謝謝合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