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矩不成方圓 盤點15年汽車安全法規進化
【太平洋汽車網 新車頻道】2002年是我國入世后的第一年,正是那一年,太平洋汽車網正式上線。一路走來,我們目睹了中國汽車業高速發展的15年,鑒證了中國車市上家用車的15年質變,更幫助和陪伴了千千萬車友開啟精彩汽車生活。
今年是太平洋汽車網成立15周年,15年專業評測、15年初心不改、15年砥礪前行! PCauto將推出15年特別策劃,尋跡15年汽車進化,此為開篇。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2002年到2017年,國內外汽車安全法規的進化之路。
點擊圖片查看——太平洋汽車網15周年系列策劃:
早在2011年就有統計指出,全球處于使用狀態的各種汽車總保有量已經突破了10億輛。反觀歷史數據,自從1970年以來,全球汽車總數量幾乎每15年就翻一番,按照這個增速來看,預計到2050年,這一數字就能突破25億輛了。
而近年來我國機動車保有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截止2017年3月底,根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的數據顯示,我國機動車保有量首次突破3億輛,其中汽車保有量首次超過2億輛,機動車駕駛人數已經超過3.64億人。
正是由于日益劇增的汽車保有量,交通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球范圍內都非常嚴峻的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全球道路安全現狀報告》顯示,雖然世界各國道路安全均有所改善,但每年仍有大概125萬人因道路交通事故失去了他們的生命,還有2000萬至5000萬人受到非致命傷害,其中許多因此而殘疾。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如果不持續采取行動,預計到2030年道路交通事故將成為全球第七大死因。
我國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盡管自2002年起,我國汽車交通事故發生數呈現持續減少態勢,但情況而然不容樂觀。根據數據顯示,在2015年,我國汽車交通事故發生數也達到了129155起,因汽車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為42388人,因交通事故受傷人數為132952人。
這一系列觸目驚心的數據直觀地反映出了一個事實:盡管我國乃至世界范圍,汽車交通事故已經較往年有所改善,但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制定完善相關汽車安全法規,以強制手段來提升汽車安全是相當有必要的。
另外有資料顯示,我國萬車死亡率約為6.2,這一數據是發達國家的4到8倍,這也從一個側面表現出我國汽車安全法規的完善依然任重道遠。
汽車面世至今已經有131年,而隨著汽車技術發展,汽車安全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俗話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規范汽車安全性同樣離不開監管方面制定的強制性法規。而在這一方面,美國應該是走在最前面的國家。早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就建立了影響至今的聯邦機動車安全標準FMVSS,這個安全標準可以算得上是最早的汽車安全性法規,而隨著逐年不斷完善,美國FMVSS以及簡歷了包括主動安全法規和被動安全法規在內的幾十項內容,該法規在全球范圍內都具有頗高的參考價值。
而除了美國的FMVSS外,在歐洲也相繼推出了歐洲經濟委員會ECE、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安全法規,而日本也推出了日本道理運輸車輛保安標準TRIAS。可以說,美、歐、日等國家地區的汽車安全法規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相對比較嚴苛了,也得益于這些法規的制定與執行,促使了汽車廠商加大了在汽車安全性技術方面的研究,推出了汽車安全性的發展。
而在國內方面,我國最早的汽車主動安全方面的標準應該是在1987年9月21日由公安部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87》,該標準在1988年1月1日正式開始執行,主要規定了機動車的整車以及其發動機、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照明系統等相關運行安全的技術要求。而自推出之年起,我國有關部門也不斷對標準進行修訂,以逐漸完善汽車安全標準。
但值得留意的是,雖然標準與法規的約束力性質是不同的。標準更多的是一種直覺承擔義務性質的約束力,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約束力。而事實上,直到2002年,我國強制認證制度開展(CCC認證),這才開始采用了強制性標準。
另一方面,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這也是我國首部關于道路交通安全的法律,而該法也自2004年5月1日起開始施行,并在2007年和2011年兩次修訂。
國外汽車安全法規比國內嚴格是一個不爭的現實,其中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我國汽車工業起步比較晚、相關法律法規的修訂也略落后于其他國家。但盡管這樣, 我們還是不能否定在近15年來,我國在汽車安全法規方面確實有了很大的進步,尤其是在最近幾年,這一表現尤其明顯,這從上面的我國汽車交通事故數據分析中有所體現。
只看國家制定的汽車安全法規條條框框還是相對比較乏味,我們還是來看看幾項直接關乎行車安全的配置相對應的法規制定情況。
眾所周知,胎壓對行車安全性是相當重要的,尤其是在高速行車時,假如發生爆胎的話,后果可能會不堪設想。因此,早在2003年,美國就強制要求自2007年9月1日以后出售的輕型車都必須標配胎壓監測系統。
而歐盟則有相關規定,在2012年11月1日之后,對未配備胎壓監測系統的乘用車新車型將不予認證,在2014年11月開始,未裝配胎壓監測的乘用車將不允許在市場上銷售和注冊,而韓國也在2013年將胎壓監測列為強制安裝項目。
在國內方面,2016年9月27日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汽車電子與電磁兼容分標委在北京召開審查會,重點審查了胎壓監測系統、電磁兼容、功能安全等重要標準,最終經過論、投票等環節,會議最終以全票同意審查通過了《乘用車輪胎氣壓監測系統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GB26149)強制性國家標準送審稿,并要求標準主要起稿人按照審查意見盡快修改文稿盡快報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
盡管就如前文所說,國標并不具備強制安裝約束力,但從中我們還是能看出,在這一方面,我國還是在努力縮短與發達國家之間的距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胎壓監測將會成為我國新車出廠標配之一。
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對行車安全性有多重要的意義不用再多說。而在美國和加拿大就規定從2011年9月開始,車輛總車重在4.5噸以下的汽車都必須配備ESP,歐盟也硬性規定從2014年11月開始,總車重在3.5噸以下的車型都必須搭載電子穩定系統。
事實上,除了美國和歐盟外,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國家也陸續通過法規硬性規定新車型強制配備電子穩定系統。
而在國內方面,國家層面并未有硬性法規強制新車必須標配電子穩定系統,隨著消費者的安全意識日益提高,越來越多的汽車廠商也為旗下車型配備電子穩定系統,或者隨著我國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國家未來也將會強制把電子穩定系統列入新車標配項目。
根據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早期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美國側面碰撞已經成為了車輛交通事故死亡的主要原因。為了降低事故傷亡率,美國自2013年起就強制規定在美銷售所有車型都必須配備側面安全氣囊。
而在國內方面,雖然側面安全氣囊也并沒有相關法律法規作強制安裝,但其實不少汽車廠商也會在前排座椅上裝配側氣囊,甚至不少厚道的廠商也會為后排配備側氣囊,這是值得稱贊的。但對于事關人身安全配置,個人認為還是需要國家的強制力來進一步規范市場。
目前在世界范圍內共有96個國家和地區出臺了強制使用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的法律法規,包括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巴西、南非、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立法后上述地區的兒童乘車受傷害水平均大幅下降,如美國和德國的兒童道路交通安全死亡人數更是下降了50%左右。
2016年5月30日《中國兒童道路交通安全藍皮書》在北京發布,而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方面,《藍皮書》共采集了5000多份調查樣本,對北京、青島、大連、哈爾濱、南京、長沙、廈門、寧波等8座城市進行了調研。其中,8座城市的兒童安全座椅平均使用率為33.26%,值得留意的是,在2013年, 這一數字只有不到15%。
在我國,兒童安全座椅同樣沒有全國性法規強制要求使用,但近幾年,兒童乘車安全在國內得到了廣泛關注,強制使用兒童交通安全座椅的呼聲越來越高。有分析之指出,我國有望在未來兩年出臺強制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全國性法規。雖然全國性法規暫未推出,但其實早在2013年12月27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修改決定》,明確規定自2014年3月1日起未滿4周歲的未成年人乘坐應配安全座椅。
在美國每年大概有292人因為倒車被撞身亡,而因此受傷的人數大概有1.8萬人,為了降低這一數字,倒車影像就被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局列為強制安裝項目。
早在2011年就有消息指出,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將要硬性規定新車強制安裝倒車影像。本來的計劃是在在2012年底,廠家們生產的新車至少要有10%配備該項技術,2013年底則提升至40%,到了2014年底則全面普及。
但由于該項法規的執行必定會給汽車廠商帶來空前的財務壓力,因此該項法規被幾次延遲自行,而美國國家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近日表示,到2018年,在美國生產的所有新車都必須標配倒車影像。而支持這項法規的車企還將會在美國IIHS(美國公路安全保險協會)車輛碰撞測試中獲得相應的加分,以此來為美國全面普及倒車攝像頭造勢。
而反觀國內,其實我國由于倒車操作不慎而導致的傷亡事件也不在少數,遺憾的是國內暫時沒有相應的法規來硬性規定倒車影像必須標配在所有車型上。
看完了國內外相關汽車安全配置的法規制定情況后,我們再來看看對于汽車安全發展著重大意義的項目——碰撞測試。
說道碰撞測試,相信大家都會想到這幾個世界上主流的安全評級機構:歐洲的E-NCAP,美國的IIHS和NHTSA以及國內的C-NCAP。
由于前面幾個碰撞測試創辦時間都比較早,我們主要來看看國內的C-NCAP碰撞測試。我國的C-NCAP碰撞測試創辦于2005年,由于起步略晚,因此它在部分測試項目上都學習了國外主流測試機構,與國際接軌。此外,C-NCAP 2018年新規還首創的將電安全納入了評分方案,這也是比較超前的。
而除了C-NCAP以外,其余幾個碰撞測試項目都在不斷加入新的測試項目來不斷完善自身規則,比如2005年IIHS引入滑車鞭打試驗、2015年E-NCAP新增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試驗等,力求讓碰撞測試結果更加準確。
其實自2002年以來,無論國內還是國外,監管方對于汽車安全法規還是作出了努力的,但在安全問題上永遠沒有做得最好而只有做得更好。另外不能否認的是,我國汽車安全法規跟其他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一定的距離,未來依然任重道遠。
聊完了國內外有關汽車安全的法規發展歷程這一沉重的話題后,我們再來盤點一下世界各地奇葩的交通法規,以此來調劑一下心情。
● 英國:十年內酒駕三次或吊銷駕照109年
大家都知道我國在2010年將將醉酒駕駛定型為犯罪,而事實上酒駕無論在哪一個國家,其處罰都是相當嚴格的。而在英國,初次酒后駕駛將會吊銷駕駛證一年,再犯的話則吊銷三年駕駛證并處巨額罰款,加入十年內有三次酒后駕駛記錄,則有可能面臨吊銷駕駛證109年……
● 美國違章司機:將安排當護士
我們都是知道美國的汽車安全法規相對比較完善,而對待違章的司機,美國也有一套自己的方法來懲罰。據說如果美國司機違章了,將會有可能安排到醫院病房專門護理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盡管不一定真的要違章司機完成所有護理工作,但看多了,估計也會怕了吧。
● 印度尼西亞:違章司機將被剃光頭
在印度尼西亞,假如司機違章被查處,除了進行罰款等常規處罰外,他們還會面臨被剃光頭的可能。這樣一來的話,當地女性司機估計會更加遵守交規吧?
● 南非:汽車必須給動物讓路
在南非道路上,動物比汽車擁有更高的路權。根據南非交規規定,公路上行駛的車型必須要給過街的牧人以及動物讓路,否則司機將會被處以巨額罰款。
● 日本:積水濺到行人將被罰
據說在日本,如果司機駕車駛過積水路段而不減速,積水濺到行人身上的話,那該司機將會面對罰款。說實話,我國就應該參考一下這個法規來整治一下雨季經常出沒的無品司機。
● 巴西:違章司機送至幼兒園“上學”
在巴西,違反交通安全法規的司機將會被送到幼兒園跟孩子們一起玩虛擬交通游戲,并從反思過錯。
自2002年以來,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汽車安全法規對汽車安全發展的貢獻還是相當大的,但汽車安全問題事關人身安全,盡管如今汽車安全已經比以前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我們依然不能丟以輕心,尤其是目前我國相關法規跟其他發達國家依然有些差距,在相關法規的修訂工作上依然任重道遠。(文:太平洋汽車網 陸杰豪)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