拳打大眾腳踢豐田 雷諾日產三菱欲合并?
雷諾和日產完全整合的最明顯障礙之一在于政治因素。因為法國和日本都想保住他們頂尖的汽車企業。
日產已非1997年瀕臨破產邊緣的車企,現在它在全球的規模要超出雷諾。而若雷諾被日產收購,想必將引起法國方面的強烈反擊。
法國政府從本國利益出發,希望擴大就業機會,加強對大企業的控制,所以毫無疑問是想讓雷諾合并日產。如此一來法國政府就能推動雷諾的進一步全球化;另外一方面控制日產,也將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
2015年4月,法國政府將對雷諾的持股比例由15%增至19.7%。法國政府由此享有雙倍的投票權。法國政府的舉動招致日產的不滿,戈恩對此做出反擊,在當年12月份,日產討論將對雷諾的出資比率從目前的15%提高到25%。如此,按照日本《公司法》規定,雷諾將失去對日產的表決權,其最大股東法國政府的影響力也將就此被削弱。
緊接著,雷諾、日產和法國政府達成一致,法國政府不再干預日產經營,雷諾和日產保持各自的獨立性。這時,法國政府和聯盟董事會之間的緊張對峙局面才有所緩解。
戈恩業已指出,日本方面不會同意強化股權關聯,除非法國政府削減對雷諾的股權控制。終于,2017年11月,法國政府將持有雷諾的股權比例從19.7%削減回歸至15%。目前看來,事情有了轉機。
2018年2月份,戈恩表示:“一旦法國政府決定退出,所有事情都都透明了,我告訴你這一天不會等太久的。”然而,戈恩的一切構想都是寄托在單線押寶之上——只有法國政府退出,才有希望推進合并;只有充分合并,才有更大希望在新能源、智能化浪潮中存活。從這個意義上,這位傳奇人物也不啻于“孤注一擲”。
雷諾-日產-三菱聯盟2017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約為172萬輛,占全球銷量的16%,除了東風日產表現強勢之外,東風雷諾、東風英菲尼迪、廣汽三菱等合資品牌的銷量都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尤其是2017年銷量達到12.1萬輛的廣汽三菱,其銷量增長幅度已經達到了93%,實際增量為6萬輛左右,恰好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與大眾汽車2017年年銷量的差額。
因此,東風雷諾、東風英菲尼迪、廣汽三菱這些合資車企未來的銷量增長表現已經成為了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爭奪全球汽車銷量冠軍的勝負手。
在聯盟體系下,雷諾、日產和三菱可以通過平臺共享、零部件通用的方式,實現協同效應,在中國等重點市場取得好成績。如果能從聯盟走向合并,則可以在管理、營銷等更多層面,讓“不太懂中國”的雷諾和“不太擅長營銷”的三菱,借助日產的經驗與積累實現更大的在華突破。
以日產在中國多年的布局,已經可以實現“帶動其他品牌向上”。在雷諾與日產還是以聯盟伙伴身份共存于中國市場時,很難直接將類似的套路復制,而一旦完全合并,從公司文化、管理體制、技術設計到保障渠道都能夠加深關聯,正如大眾、奧迪和斯柯達在中國的操作。
于是,到這里戈恩“完全合并”的基本動因便清晰地浮出水面,不僅在于光彩奪目的銷量桂冠,也在于協同合作的實際效率;不僅在于大而泛之的全球布局,也在于關鍵肯綮的中國市場。
一個更高效、更統一、更懂中國、更有利于后來者接管、規模超過大眾豐田的龐大帝國,這是卡洛斯·戈恩的理想,豈是聯盟可以滿足?
自上世紀雷諾與日產結盟以來,合并的消息就不斷傳出。在日產成為三菱大股東后,合并的傳言更加高漲。誠然,合并可以整合三家公司的資源更好地發展,并且還將成為能與大眾、豐田抗衡的三巨頭。
但跨國的合并困難重重,法國政府和日本政府都不會愿意被兼并,而且法國和日本的企業有著不同的公司文化,合并后的整合也是一大難題。
諸位看官們覺得雷諾與日產、三菱最終能走到一起嗎?(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 謝鵬)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