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檢方拘捕奧迪CEO 析大眾排放門處理進展
首先本文不會做任何決定性推測。在德國的“無罪推論”法律體制下,施泰德先生在證據確鑿前當然是無罪的。德國慕尼黑檢方目前的拘捕理由暫時也是避免證據可能被破壞為由,而并不是定罪。
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現有情況進行一定的推測。首先,奧迪出現大量排放作弊裝置的車型均在施泰德的主要任職期間。奧迪具有作弊裝置的車輛高達210萬輛,這種重大決策一般來說都不大可能是“臨時工”所為。目前被逮捕的一些工程師不大可能具備或者完全具備這種決策權和膽量,比如在2017年于美國佛羅里達州被逮捕并被判7年徒刑的奧利弗·施密特(Oliver Schmidt),有輿論認為只不過是替罪羔羊(當然筆者還是尊重法律,認為責任肯定存在,但不只是他個人問題)。問題的根本應該發生在高層——這坦率來說才是更合理的。
大眾集團前CEO文德恩在排放門事件辭職后一直聲稱自己不知情,但美國和德國檢方都已經開始控告文德恩。目前來看,已經退休的文德恩依舊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前面提到過皮耶希與文德恩的恩怨可能導致的“陰謀論”或許不是真的,但可以確定的是,皮耶希在排放門事件后確實像德國媒體表達過,文德恩其實早就對排放作弊知情。如果這不是皮耶希先生故意落井下石(畢竟不實言論可能會面臨誹謗罪),那就說明文德恩在排放門事件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費迪南德·皮耶希是大眾和保時捷創始人費迪南德·保時捷的外孫。大眾集團曾經的靈魂人物,后被文德恩逐出大眾集團管理董事會。曾公開聲稱文德恩對排放作弊早已了解并知情不報。
而從文德恩手中接管了奧迪汽車的施泰德,其嫌疑自然很大。前面已經說過,在證據確鑿前我們不能認為施泰德先生有責任。但可以確定的說,目前已在拘押在德國奧格斯堡——施泰德就讀大學的地方的布利根監獄中的奧迪CEO有面臨牢獄之災的風險。如果德國檢方獲得確鑿證據,那么施泰德先生將面臨至少6個月、最長可達10年的牢獄。
當然,如果檢方沒有足夠證據,施泰德先生自然將被釋放。但即使如此最終拘押時間有多久很難斷定。因為去年底已被拘押并同樣監禁在布林根這所德國最現代化監獄中的排放門嫌疑人、前奧迪發動機工程師沃爾夫岡·哈茨目前仍未獲得釋放。
由于施泰德先生被拘押時間的不確定,大眾方面只能暫時免去其奧迪CEO職務,由原奧迪汽車銷售和市場部董事會成員、出生于荷蘭鹿特丹的伯藍·紹特出任奧迪汽車董事會臨時董事長。
如果施泰德先生無罪釋放,那么原則上奧迪將繼續由施泰德領導,伯藍·紹特不會繼續擔任董事長一席。但如果施泰德并定罪,那么奧迪汽車就必須選出新的領導人。可能將會由紹特先生繼續任職,也很有可能會選出一名新的成員。
從目前情況來看,尤其是大眾集團由前寶馬高管、絕對和大眾排放門事件毫無關聯的赫伯特·迪斯掌舵后,未來的發展方針肯定會是持續而穩定的。奧迪汽車高層的動蕩預計不會對未來奧迪乃至大眾的發展有太大的影響。
經歷大眾排放門事件以及之后還接連被曝光的許多車企都或多或少在柴油機排放問題上出現的問題,都讓公眾對柴油技術的發展失去信心。加之目前主流國家政府,包括歐盟多國、中國和美國如加州一類排放法規嚴格的州都在盡可能推廣以動力電池技術為主的新能源車,大眾集團已經意識到柴油機技術已經不符合未來的發展潮流,新的柴油機計劃基本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更符合前景的電動新能源車研發計劃。
保時捷是大眾集團中對新能源技術擁抱最快的,之前推出的紐北神車918 Spyder讓人心服口服。而接下來真正面向大眾市場的Mission E系列GT轎跑車即將在明年量產并面向市場銷售。其各方面產品性有望全面超越特斯拉Model S系列產品,而價格將只有低配Panamera的水平,因此很可能將成為這一價位中最優秀的純電動汽車產品,終結特斯拉的產品當前幾乎無直接競爭對手的情況。
保時捷Mission E Cross Turismo純電動概念車。實際上已經非常接近量產形態。量產車型將采用奧迪和保時捷聯合研發的PPE平臺。
而奧迪的重心則在大眾集團最新的MEB平臺,即電動模塊化平臺。如之前的MLB和MQB平臺,MEB是專門為純電動車所打造的全新平臺。MEB的技術需求在于“整合電子控制,、減少微處理器數量,、推進新的駕駛員輔助技術的應用,并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汽車的生產方式。”該平臺的首款車型很大幾率是一款奧迪的全新電動小型SUV。
除了MEB,奧迪還與保時捷聯合研發專門為高端車型所用的PPE(Premium Platform Electric)高端電動平臺。前面提及的保時捷Mission E正是該平臺的首款量產化產品。而2020年前后,奧迪也將使用PPE推出最新的高端SUV車型E-tron Quattro。預計到2030年,大眾集團將擁有超過300款或基于現有車型和全新涉及的電動汽車產品。
施泰德與他身后的E-Tron Quattro概念SUV。該車量產后也會采用PPE平臺。在排放門事件后,施泰德主導的奧迪也積極地在電動領域發力。不管施泰德的調查結果如何,奧迪繼續深入研發電動車的方針不會改變。
總而言之,奧迪以及大眾高層因排放門事件所發生的動蕩,實則是有關當局對過去問題的整頓。實際上,集團更能通過這些問題梳理管理上的漏洞,而未來電氣化路線的方針則會更緊鑼密鼓的進行下去,并不會受到現有調查的影響。
相信法律最終會給出一個公正的結果。而奧迪以及大眾集團也許在未來一段時間仍然會受到排放門事件困擾,但勢必將慢慢走出此泥潭。未來的政策和推出的產品,也勢必會更符合當今市場的發展規律。(文/太平洋汽車網 陳勝博)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