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場面”背后,是比亞迪對品牌進化的思辨
6月26日晚7點20分,北京國家網球中心亮如白晝,整個鉆石球場充盈著一股莫名的亢奮情緒。這一切,源于比亞迪品牌盛典暨全新一代唐上市發布會的舉行。
來自全國的迪粉、媒體及供應商伙伴人頭攢動,聲光電立體化的舞臺布置與呈現效果,備受關注的戰略車型全新一代唐,不論從哪一個角度來說,“大場面”都在對外釋放一個信號,比亞迪正在展現對未來進化方向的思辨。
不客氣的說,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毫無爭議的“一哥”,在過去幾年里,比亞迪稍稍有些保守。從傳統汽車時代自主研發BYD476ZQA發動機、6DCT變速箱,到新能源汽車時代自主開發DM雙模、車載電池技術,再到智能化時代引領全新的出行方式與駕乘體驗,這些都是比亞迪去“炫耀”的資本。但典型的“工科”思維,使得比亞迪并不如那些激進派那么充滿“挑釁”與“攻擊性”。不可否認的是,在比亞迪品牌發展的初期,這是其最大的優點。
但是,就如同比亞迪的舵手王傳福所說,中國汽車產業正矗立在變革的風口,“下一步該怎么走,很重要”。也正是從26日晚那場發布會開始,比亞迪展現性格的另一面,在“大場面”的波光之下,孕育的是一個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發展模式。這并不是說比亞迪變成了“鷹派”,而是比亞迪開始明白下一步到底需要怎么走下去,比亞迪用一種自問自答的形式給出了答案。
暫且先忘掉發布會上的盛況,回顧一下王傳福那場相對來說并不十分“華麗”的獨白。王傳福講了很多,“電動化、立體化和智能化為一體的3.0時代”、“全面重塑行業格局和人類出行方式”、“立體化交通”等等等等。但是,這似乎并非整場致辭的重點,隱藏在娓娓道來當中的“共享”與“開放”,才是他想要對外界傳達的關鍵詞。
首先,向全球“共享”電動車技術。
對于一家汽車企業來說,核心技術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而擁有“輕量化、高集成、高效率”三大優勢的“e平臺”,更是凝結了比亞迪十數年的心血。能夠向全球共享電動車技術,所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與“大氣”,而是一種對自身實力的深度自信與底氣。這種自信與底氣的來源,正是比亞迪在電動車技術層面的多年積淀。實際上,比亞迪在多年之前便開始做“技術輸出”,而這一次則更為徹底和堅決。放眼中國汽車品牌,比亞迪是第一個,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個。基于比亞迪“e平臺”所提供的解決方案,新能源整車研發成本可降低33%,核心零部件體積可減少30%,整車重量可減輕25%,對于核心供應商、整車企業以至整個行業的發展都將是一件好事。
其次,向公眾“開放”DiLink系統。
“代步只是智能汽車的1%,其余99%是大家正在想象的”,這是王傳福對于未來汽車生態的設想。這一設想到底該如何去實現?王傳福給出的答案是“全面開放的智能網聯系統——DiLink”。“向全球開發者開放汽車所有的傳感系統、執行系統”,王傳福這句話的分量完全不亞于“向全球共享電動車技術”。這就像把所有潛在的“后門”告訴全球的黑客,但汽車終非手機,對于開源系統如此自信的背后,展現的同樣是比亞迪在車載智聯系統層面的硬核實力。
品牌進化的路徑=“共享”+“開放”,這道看似簡單的數學題其實并不簡單。現在,再來重新審視一下那場聲勢浩大的“比亞迪品牌盛典”,釋放的不僅僅是“逼格”與“大場面”,而是比亞迪,抑或是王傳福“選擇走別人沒走過的路,走別人現在還走不了的路”的態度。
就如同比亞迪全新的品牌主張那樣,“向新而行”,用“共享”和“開放”推動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變革,并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下一步怎么走,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比亞迪已經找對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