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寶馬/江淮大眾等 中德聯姻發力新能源
奧迪與華為正式宣布雙方將在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數字化服務、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
奧迪與華為在車聯網領域的合作可追溯到2017年,雙方以及中國相關機構共同在無錫進行了LTE-V車聯網項目的公共道路測試,基于LTE-V無線通信技術通過車輛與路口交通信號燈系統和視頻監控設施的連接,為駕駛員提供實時交通信息。
華為已經與“科技創新”、“創造力”劃上了等號,其車聯網計劃覆蓋10萬輛網聯車。有消息稱奧迪最快將于2020年推出搭載華為5G通信技術車聯網的車型,雙方強強聯合下產生的技術協同效應,將進一步鞏固各自的市場地位。
7月9日,戴姆勒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意向書,進一步深化雙方在可持續交通研究領域的合作。
未來三年,該聯合研究中心每年將投入經費數百萬元人民幣,重點關注在自動駕駛和智能交通領域的研究,繼續推動交通領域產學研結合的新模式發展。
事實上,戴姆勒與清華大學已攜手數年,雙方合作在2012年就創立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集戴姆勒的工匠智造實力與清華大學的科研才華于一身。嗯,聽起來有點復雜。
簡單來說,該研究中心針對中國各種復雜的交通狀況,進行各種你和我都看不懂的參數與算法分析,建立龐大的數據庫,不斷完善和實現自動駕駛等技術。
今年7月初,戴姆勒成為首家獲得北京市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的國際汽車制造商,未來還將在擁堵的帝都開展自動駕駛道路實測和研究,完善其自動駕駛技術在中國的應用。
清華大學-戴姆勒可持續交通聯合研究中心將進一步擴大工作范圍,例如虛擬現實等信息技術的創新,以及面向國內外人才開展的聯合教育和研究實習項目。
在國家政治層面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與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聯邦交通和數字基礎設施部代表共同簽署了《關于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
◆聲明具體內容包括:
推動國際統一標準的制定及應用、促進相關技術要求統一、促進兩國企業在智能網聯汽車及基礎設施數據共享、健全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推動制定國際統一的無線電頻率解決方案、就通信技術統一及互操作解決方案交換信息等,共同推動兩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
以上的內容像似新聞聯播式的口吻,其實最直白的解讀就是中德雙方將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兩大方面展開互補合作。咱們中國就是一位意氣風發的90后,有想法,有市場,有潛力,而德國就像一位德藝雙馨的名校教授,有經驗,有技術,雙方的合作將激發出一加一大于二的火花。
無論是汽車制造商的甜蜜牽手,還是互聯網科技公司與車企的跨界融合,都向外界釋放出汽車行業發展方向往新能源、自動駕駛、車聯網轉移的強烈信號。在全球倡導節能環保的今天,中德兩國將“新能源汽車”作為突破口,主動掌握主導全球市場的話語權,無疑將打開雙贏的局面。(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