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巨頭來了 新勢力還有好日子么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這兩天,兩則新聞讓一票新勢力坐不住了。先是特斯拉宣布在臨港拿了一塊地,建設超級工廠已然實錘;緊接著,上汽大眾放話,其新能源工廠正式開工。應當說,新聞是勁爆了些,但沒有出乎大家意料。畢竟這些事兒此前早已陸續放出風來,并且,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個大肘子,特斯拉、大眾等等國際巨頭來啃幾口幾乎是必然的。
既然大家心里都早已明鏡,那還有啥坐不住的。因為還做不到從容以對,因為實力還不夠。新勢力們都聲稱有法寶,這個我們不懷疑。但汽車不比別的,靠“一招鮮”是玩不靈的。這方面,博郡汽車黃希鳴董事長在接受采訪時說過,“造車是‘短板理論’,即便在很多地方做得不錯,但如果在某些方面存在短板,就會影響整個車輛。”的確如此,打個比方,咱們很多新勢力是互聯網那山頭來的,在網聯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但在底盤、三電等方面技術底蘊相對不足。前兩天某新勢力交付的車輛被用戶曝出續航嚴重縮水,就是一個典型例子。而這足以對品牌造成致命的打擊。
顯然,以這樣的實力面對特斯拉、大眾等豪強還稚嫩了些。雖然在汽車歷史長河中,特斯拉也是個“后輩”,但人家作為電動汽車的“鼻祖”,無論是吃過的鹽還是走過的路,都要比新勢力們要多很多。而反觀大眾,雖然其有船大難掉頭的劣勢,而一旦它調轉好風帆,其百余年的造車積淀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是其經驗、理念更扎實,在技術選擇上更重根本,比如大力開發MEB平臺,展示了頗為不俗的實力。而從產品來看,特斯拉的表現無需贅言;大眾純電動汽車雖尚未問世,但從各項數據來看,已然處于領先地位。從時間來看,特斯拉、大眾等新廠將在2020年前后落聽并投產。產品的壓力、時間的逼迫,說新勢力們不慌那才怪。
這么說來,面對“特”、“大”們,難倒只有被按地上摩擦的命運么?毫無疑問,面對來勢洶洶的沖擊,加上龐大的新勢力群體的“內耗”,大家口中所說的“最多只剩三五家”將幾乎必然發生。而這“三五家”或許有所不同,但幾乎都將具備共同的特點和優勢:技術扎實出眾、產品不輸“特”“大”、要有性價比優勢。電咖張海亮曾表示,“如果產品推向市場以后,不能真正被客戶接受,或者你的產品定位沒有被用戶認可,這樣就不可能打開市場,將來會走向衰落,走向消失。”而上面這三點,正是被客戶接受的關鍵,也是很新車企的“生死線”。
從技術層面來看,很多新勢力先天不足,單靠后天彌補也很難發育良好。汽車行業的高門檻是業界公認的,甚至可以認為僅次于航空航天產業。因此,造車絕非拼拼湊湊就做好,也并非是幾個專家就能撐起一片天。打個比方,一位木匠找了兩位廚師開了間粵菜館,搞不好大廚原來還是魯菜系的(因為老板也不懂行啊!),您覺得這“粵菜”正宗不?所以,老板得是業內磨煉多年的好手,要懂行才能把得了關。這么看,掰掰手指,幾百家新車企就沒剩多少了,比如剛剛說到的張海亮(在大眾干了好些年),上文提到博郡汽車的黃希鳴(在福特、通用做了十多年,自己創業開公司,做底盤平臺開發、整車性能也有十來年),威馬的沈暉(在菲亞特、吉利工作十來年),前途的陸群(北京吉普的老臣)……不管怎么說,這老幾位都是汽車界摸爬滾打過來的,做汽車產品的路數相對來說要穩得多。
從產品的層面看,從已經交付的情況來說,前面已經說了,不盡人意。這很大程度是上面所說的技術根基不牢的緣故。以這樣的產品去跟特斯拉、大眾的產品碰,自然有些實力不濟。而要想取勝,首先得在產品力上跟人家站在一個水準上。拿上汽大眾MEB平臺的車型來說,綜合工況續航最高達到550公里,同車長情況下,空間也將比傳統燃油車更大,智能配置也將較為豐富。而上文提到的幾個新車企的產品中,威馬EX5最高460公里續航,近4.7米車長、軸距高達2.7米,還有自動泊車等功能,聽起來還不錯。博郡明年年底要量產的B級SUV,綜合工況續航最高600公里,車長不到4.7米多,軸距卻有2.9米,自動駕駛級別將在L2以上,相對更為亮眼一些。當然,這些產品力必須要經過市場校驗,尤其是續航,不能有明顯縮水。
跟特斯拉、大眾過招,還得有“打差值”的本事。人家品牌力在那擺著呢,產品相近,售價也相同的話,咋跟人家打?此前,進口特斯拉大致百萬元左右,國產化售價肯定會大幅降低,而主打普通消費者市場的大眾MEB的車型,售價估計也不會太高。威馬EX5售價在18到28萬之間,跟大眾MEB的一些車型相比,估計大差不差,正面沖突壓力不小;博郡這款B級SUV預計也是這個售價區間,這個“差值”優勢相對更大一些。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新車企找另類“差值”,比如電咖打造的產品,二三百公里續航,智能配置相對簡單,但售價在10萬以內,不跟這些大品牌直接交鋒,也是個聰明選擇。
所以,要說“特”、“大”們國產化讓不讓人害怕,關鍵還得看是不是有實力跟人家叫板。掐指算算,離2020年已經不遠,待國際品牌實現國產化,政策補貼也幾乎同步褪去,誰真的無懼沖擊挑戰,市場自然會給出答案。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