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萎縮與貿易戰 均無法阻止來中國造車
豪華品牌車銷量持續走高、貿易戰的影響等諸多因素下,豪華乃至普通品牌的高端車型國產化都將會是大勢所趨。
以往認為高端車型因為銷量偏低,因此許多車企不愿輕易在國內投產以免。但如今,這個觀點很可能要被反轉。豪華高端車型相對單臺利潤率更高,反而不需要很高的銷量來維持總體利潤。而中國市場更多對豪華高端車型的傾斜,因此類似于寶馬X5、奔馳GLE這一類高端SUV要在中國市場獲得足夠能讓工廠盈利的銷量并非難事,甚至可以說比在美國更容易達成。
即使是非豪華品牌,也陸續將計劃在中國投產更高端的車型。比如大眾就在中國投產了輝昂、途昂這樣的達到30萬以上級別的車型。盡管輝昂賣得并不出色,不過途昂還是達到了預期。福特國產化的旗艦車型金牛座和銳界也是類似的情況。盡管不一定都能獲得預期的銷量,但這個賭注總是值得一打的。而且更多廠商愿意在國內投產高端車型也是大勢所趨。
一汽豐田確認將投產定位高于凱美瑞的Avalon(中文名稱未定),也可以說是這個趨勢的產物之一。
中國市場對新能源車的認可度毋庸置疑,就目前配套設施好不完善的情況下,新能源車市場都看到了春天的端倪,銷量同比各種暴漲,比亞迪唐DM等車型的熱賣更是讓人看到了未來的前景。
這時候豪華品牌也不甘寂寞,帶著電動車在中國生產。可以說豪華品牌與新能源車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因為新能源車注定不可能太廉價,本身面向的也是中高端消費者。因此新能源車與豪華品牌一同在中國高速開花結果是一種共生現象。
回頭看十幾年前的中國造車業,那個時候引進國產的主力主要還是以經濟型車為主。中型車已屬奢侈,緊湊型車和小型車成為國產合資品牌的主打車型。然而這樣的時代大概將一去不返。
10萬價位甚至更低的車型,因為本身利潤率已經被壓榨得差不多,如果無法獲得足夠龐大的銷量其生產根本無法維系。主推經濟型車的日本老牌車企鈴木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就是這種情況的遺憾結局。
可以預見,未來無論是合資品牌乃至是自主品牌,重心都不會再放在10萬元以下價位的經濟型車,甚至這樣的車型會越來越少。賣出更多高質且相對高價將會是未來車廠追求的結果。無不像如今的國產手機市場。
所以,盡管中國車市從總體銷量上來看,降溫幾乎已經是必然趨勢。但對高端車型的升溫卻也是客觀存在的。因此未來汽車制造業還會持續向中國轉移,中國造車業并沒有迎來冬天,我們大可不必杞人憂天。(文:太平洋汽車網 陳勝博)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