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停火 汽車界巨頭就能安心了?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12月1日,一場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的G20峰會改變了年度大戲中美貿易戰的劇情走向:中美雙方同意停止加征新的關稅,意味著中美貿易關系逐漸明朗化。那么曾經受到重創的汽車產業是否可以扭轉命運?
今年內打響的中美貿易戰最初可追溯到3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指令有關部門對部分中國進口商品進行大規模加征關稅,并限制中國企業對美投資并購。隨后中國政府唯有作出對美產商品加征25%關稅進行反擊,接下來的5月、6月、7月又再經歷停戰、互相報復性加征關稅等神轉折(此處省略3000字),最終中國對美產汽車的關稅定格在40%。
在250多天后的12月1日,美國原定于2019年1月1日將2000億美元的進口中國產品關稅由10%上調至25%的措施停止,維持10%稅率不變,同時中國同意從美國購買尚未達成協議但數量巨大的農業、能源、工業和其他產品。
但這只是暫時性的停戰,中美雙方僅有90天的“休戰”期。這90天內中美將圍繞強制技術轉讓、知識產權保護、非關稅壁壘等問題協商,一旦談不攏,美國仍然會故伎重演。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后,推行了一系列的貿易保護政策,包括保護知識產權、扭轉貿易逆差等。而在汽車產業,以通用、福特為首的技術專業戶在中國多年內以技術轉讓換取市場。對保護意識過強的特朗普而言,這將喪失本國的技術優勢,最終世界霸主的地位恐被中國動搖。
根據乘聯會統計,2017年中國汽車進口量達到125萬輛,其中28萬輛來自美國工廠,總價值大約131億美元,單車均價4.68萬美元,分別占據中國進口整車中的22.4%銷量份額和25.7%金額份額。
反過來,2017年中國對美國整車出口為5.4萬輛,價值14.3億美元,單車價格約2.65萬美元。在中國制造整車對外出口業務中,美國市場僅占5%銷量份額和10%金額份額。
對比之下,顯然美國一方的汽車行業傷得更深。在關稅戰爭全面爆發的這幾個月來,通用、福特、特斯拉等美系車企都分別遭受著利潤下降、銷量暴跌等厄運,甚至連并非美系血統,但在美國投產的奔馳、寶馬等車企都經歷著成本上升或銷量下滑的尷尬期。
即將無法改變宏觀環境,各大汽車制造商也只能見招拆招,產能布局范圍較窄的車企則自行承擔增加的關稅,產能輻射范圍廣的則轉移產能或者改變進口中國的渠道,盡量降低因關稅政策帶來的風險,總之車企在今年內的日子并不好過。
百年福特雖然已經見慣大場面,但面對中美貿易戰的沖擊,也難免需要接受一連串的靈魂拷問。首先,貿易戰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成本的增加,由于美國政府對鋼材和鋁征收懲罰性關稅,導致福特不得不承受額外的成本,官方給出的數字是近十億美金,福特今年的盈利能力又將大打折扣。
另一個反應在賬面上的變化就是銷量下降。特朗普打響的貿易戰影響范圍已經不再局限于中國,福特在歐洲已經出現銷量下滑,今年二季度福特歐洲銷量36.7萬輛,同比減少2.1%。而在中國市場,長安福特在今年1-11月累計售出359935輛新車,同比跌幅為51%;第三季度在中國市場虧損3.78億美元。雖然,福特銷量不如理想更大程度取決于目前的產品投放速度慢等原因,但中美貿易戰引發的反美、觀望情緒都是銷量下降一大原因。
再者就是福特取消了中國生產的福克斯返銷美國的計劃。特朗普曾鼓勵福特將福克斯帶回美國生產,但畢竟中國的人工制造成本比美國低得多,在密歇根工廠福克斯產能關閉、國產福克斯出口美國后,福特有望每年節約5億美元開支。所以,抱緊中國市場這條大腿才是明智之舉,如今返銷計劃已經被撲空,也給特朗普打了一記耳光。
因為利潤的下降,福特在近期還宣布執行“重組計劃”,25000名員工將淪為下崗工人,雖然目前影響范圍只涉及歐洲市場,但有關專家預測未來不排除在北美市場也進行大洗牌。目前,福特已公開表示明年春天會削減美國兩家工廠的生產班制,將受影響的工人轉移到附近生產SUV車型和變速器的工廠,削減成本之風會不會席卷美國本土,結果可想而知。
福特每年向中國進口8萬輛左右的新車,旗下豪華品牌林肯就占據較大的比例。為了不喪失中國這塊蛋糕,林肯更多的是選擇自己承擔關稅差額,實行漲稅不漲價。首先是9月對林肯領航員售價上調了6.60萬-7.00萬,其他車型基本未出現漲價的情況,而作為MKX中期改款的航海家宣布不受關稅的影響。
雖然如此,但也抵擋不住林肯往下走的趨勢。2017年,林肯在華銷量為5萬輛左右,今年前十個月,林肯累計在華銷量4.44萬輛,同比微增了3%。雖然林肯的中國銷量目前來看仍然有所增長,但前幾年林肯的銷量可是達到180%(2016年同比增長)、60%左右(2017年同比增長)。今年整體成績還沒正式放榜,但目測最好的結果也只能維持上年5萬輛左右的水平,而林肯曾經信誓旦旦放出的“2020年全球銷量30萬輛”的目標恐將推遲實現。
在目前陰晴不定的環境下,林肯最理想的出路只有實現國產,為此林肯新飛行家將在2019年實現國產;林肯MKC和林肯MKZ則緊隨其后;林肯航海家Nautilus將于2021年國產。
在國內,通用集團大部分車型都實現了國產,僅昂科雷需從美國引進,而由中國制造的昂科威在承擔著返銷美國的任務,但在關稅新政影響下,這款在美國市場買了3年的“國產貨”昂科威或將從美國市場下架了。整體而言,通用受關稅政策影響并不深,從前三季度的成績來看,其銷量仍然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長。
通用汽車在今年第三季度凈收入達358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6.4%。其中,通用汽車北美市場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為28億美元,調整后息稅前利潤率為10.2%;而在中國市場,通用汽車的投資收益達到5億美元,刷新同期歷史新高,但通用能安然無恙地度過這個敏感期。
通用汽車在去年第三季度中國銷量占全球總銷量比重為42.38%,作為全球最大汽車市場亦是通用汽車最大希望的中國市場在今年陷入低迷,比以往都更難為通用提供緩沖。
關稅變動導致通用處于極度不穩定的狀態,銷量的影響暫且不必多提,汽車零部件成本的暴增更令通用扎心。比如上汽通用未來三年將從美國采購價值22億美元的零部件產品,成本的水漲船高直接關系到整車的終端售價。
如果說中美貿易戰是通用需要面對的外患,那么目前通用所推行的改革正是自2008年破產重組以來最大的內憂。近期,通用汽車宣布旗下五座工廠計劃于明年停產,其中四座位于美國國內,且裁員多達1.4萬人。
此舉已經引來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龍顏大怒,關閉工廠的行為是“忘恩負義”,要求通用汽車償還納稅人2009年拯救他們所付出的112億美元,并且威脅要廢除通用汽車從美國政府獲得的電動汽車補貼。但在資本主義社會下,通用也是遵循經濟規律的自然之舉,或者一定程度上也可視作是通用對美國政府的回擊。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