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停火 汽車界巨頭就能安心了?
在7月6日,特斯拉價格隨著加征關稅迎來全面上漲。其中,漲幅最小的Model S 75D上漲了13.93萬元,為84.99萬元;Model X P100D漲幅最大,上漲25.56萬元至157.22萬元。在8月中旬,特斯拉又微漲了一次。
在此背景下,2018年特斯拉銷量出現了劇烈的波動。一季度總體增長110%,二季度總體增長5%,三季度下滑37%,形成嚴峻的負增長壓力。四季度的10月銷量僅211輛,下滑70%,特斯拉對關稅的反應異常激烈。
屢屢傳出破產傳聞的特斯拉可謂刻不容緩,一方面加快國產的進程,10月認購上海1200畝土地推進國產化,最快明年下半年部分投產,離抗戰勝利也越來越近了。另一方面,開始對Model S官降,以挽救其在中國市場的頹勢。
特朗普發動的這股戰火波及的不只是美系車企,就連表面看起來不相干的德系、日系車企也中箭。比如,寶馬目前在南卡羅來納州斯帕坦堡(Spartanburg)建立了45萬輛年產能的工廠,主要生產寶馬X3、X4、X5、X6、X7,且生產的汽車70%用于出口。
正當中美關系處于水深火熱之際,中國政府在今年7月與多年的"老鐵”德國政府撮合了一大批中德車企的聯姻,其中最大的重磅炸彈當屬寶馬將對華晨寶馬持續投資,并且在10月正式官宣:2022年前將以290億元人民幣收購華晨寶馬汽車25%的權益,寶馬將成為首位開放股比限制的受益者。
同時,寶馬還帶來寶馬X5即將國產的利好消息,作為同級有力選手的寶馬X5一時間給同級別的奔馳GLE、奧迪Q7等宿敵產生不少壓力,或將驅動一眾競爭對手加入國產的陣營。
而寶馬的對手奔馳也在美國建立自己的生產體系,即奔馳GLE和奔馳GLS車型,在關稅加征后,漲幅在2.80萬-13.50萬元之間。在今年前11個月,奔馳在華累計銷量為622391輛(含smart品牌),同比增長11%,而奔馳GLE在11月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
雖然中美貿易戰對奔馳并未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未來也不排除讓奔馳GLE和奔馳GLS車型走上國產的道路。至于另一派系的本田和沃爾沃也有意擱淺謳歌、沃爾沃S60出口到中國的計劃。
誠然,如果貿易戰持續升級,它將對美系車企帶來深遠的影響,一眾美系車企在中國市場舉步維艱,因為當下的中國市場已經不是過往幾十年前的境況,主導權已經不再只是掌握在少數車企手上。
中美貿易爭端的升級成為今年來多家中德車企加碼合作的催化劑,比如寶馬增持華晨寶馬股權至75%、長城寶馬合資成立光束汽車、大眾引進西雅特品牌等等,可以說德系車企相比美系車企而言,在中國市場擁有更暢通無阻的前景。
再加上,近年來自主品牌齊齊發力,向一眾合資品牌暗地里發起戰書,比如吉利就立下“2020年實現銷售200萬輛”的宏愿,而在2017年,上汽通用銷量為200萬輛左右,吉利則為120萬輛, 而來到今年上半年上汽通用銷量為95.75萬輛,吉利為76.66萬輛,兩者之間的差距在不斷縮小,而在吉利身后還有長安、長城等自主品牌對合資品牌虎視眈眈。
所以在美系車企受阻,德系、日系不斷鞏固根基、自主品牌日漸蠶食之下,中國市場的格局將發生大逆轉。幸好,來到年底,中美已經達成初步和解的共識,停止升級關稅矛盾,但休戰期只有90天,這期間對雙方而言正是一場關乎兩國經濟利益的博弈戰。盡管雙方都對和解充滿信心,但也別忘了特朗普政府對發動中美貿易戰的“初心”。
對于一直高舉“重塑美國制造業和創造就業”口號的特朗普而言,不斷崛起的中國就像一根刺,不同以往中國向美國出口衣服、玩具等低端產品,中國已經向美國輸送電子產品、電器等智造產品中實現轉型,甚至不少中國制造的汽車返銷美國,就連廣汽傳祺也在密謀進攻美國市場。于是,羨慕嫉妒恨的特朗普心生扭轉貿易逆差的大計,最終目的在于遏制中國。
所以,只要中國制造業不斷壯大,對美國構成重大威脅,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就永遠不會停止,美系車企甚至與美國有著關聯的車企都不能就此進入舒適區,未來的重重挑戰仍不可預測。(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