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政府首次回應“水氫車”事件 沒投40億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轟轟烈烈的“水氫車”事件仍在持續發酵中。在“書記市長接連出差后”,5月26日南陽市政府正式召開了姍姍來遲的新聞通氣會,首次回應“水氫車”事件。會上,官方仍宣傳“水氫發動機汽車”專業名稱是“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和網傳“加水就能跑”并不相同。并未正面解答外界的質疑。
南陽政府稱,“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的基本技術原理是“鋁合金粉末+催化劑+水”反應制氫。該技術由湖北工業大學與青年汽車聯合研發,2010年被科技部“973計劃”批準立項,已取得相關專利。此外,南陽高新區政府網站消息顯示,高新區與青年汽車氫能源整車合作項目首期投資81.63億元,此前有媒體稱南陽政府投資了其中的40億元;對此南陽政府回應稱,40億項目資金系用于園區建設,擬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融資。不過對于政府投資的金額,龐青年表示,目前當地政府共投入了9000萬元。
南陽政府的說法得到了湖北工業大學車載鋁合金水解制氫技術團隊負責人的證實,該負責人稱,除了科技部“973計劃”外,他們還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兩年以前他們通過科技成果轉化途徑和青年汽車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開展合作研究,“其實氫能源汽車上沒有發動機,它就是氫能源電池。我們只是把制氫技術放在車上,通過制氫材料在車上產生氫氣,把氫氣輸給氫燃料電池堆,它產生電能推動汽車運行,所以這項技術應該叫做‘車載水解即時制氫氫能源汽車’。”
根據此前業內專家賈新光表示,該方案從技術角度是可以的,在車上電解水,產生氫和氧,兩者化合。但還需耗能,需要帶大電池,其次分解速度跟不上車的消耗燃燒速度。如果用電來分解氫,又增加了一道工序,這是最不合算一種方案,如此一來就沒有意義了。如果加一個太陽能分解水的裝置,將氫存起來,還需要加氣壓,過程很復雜,所以車上沒法做成。
此外,通過查詢青年集團的專利信息發現,目前其大部分專利為“外觀設計”專利,與氫能源相關的一條專利信息為2018年9月11日發布的氫燃料電動客車,其專利類型為“外觀設計”。至于其獨家的世界級“水氫發動機”技術,請網友在留言區自由發揮想象。(文:太平洋汽車網 范志成)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