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企出征俄羅斯 力壓日系不在話下?
一直以來,自主品牌走出去的路都不是一帆風順,當下全球貿易摩擦頻發,尤其是中美貿易爭端下,汽車產業成為最大重災區。原本一心踏進北美市場的廣汽傳祺,以及進軍歐洲市場的領克,就因為突如其來的高額關稅和復雜多變的政治環境而推遲上市進度,有苦訴不出。
因此,中國企業需要尋求更深度、更穩定、更全面的全球化布局,一年前的中德合作磋商就已經作出示范,此時正值中美貿易戰激化期,中國拉來了好基友——德國,一日間就簽署了長城寶馬合資成立光束汽車、寧德時代德國建廠等10多個重大項目。
與德國相比,俄羅斯的汽車工業發展并沒有可比性,當地僅有拉達一個自主品牌撐得出場面,同樣的窘況出現在東南亞、東歐等產業發展不均衡的國家,這樣就為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創造出新的商機。
另一方面,經過多年的摸索,吉利、長城、廣汽等自主品牌已經成為一股清流,當年用市場、資本換技術的學費也沒白交,他們中的大多走上了自主研發的道路,市場份額已經達到40%左右,與合資品牌一起讓中國成為年銷2800萬的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
雖然這塊大蛋糕看著真香,但是反過來看,中國汽車出口量僅有104.1萬輛,大多數都是以貿易商出口的形式,中國還有另外一個名號:“汽車出口比例全球最低的汽車大國”。
當然,我們不只是要成為汽車大國,終極目標是要成為汽車強國。所以,這就要迫使自主品牌成為全球化巨頭,沒有夢想,跟做一條咸魚有什么區別?
大眾、豐田就是這樣的過來人,本土化生產是他們的制勝秘訣之一,車賣到哪里,工廠就建到哪里,光是大眾在中國就有11家生產基地。所以,我們已經不僅僅局限在產品走出國門,而是讓技術、資本、生產研發全價值鏈走出國門。
近年來,借著“一帶一路”的舞臺,自主品牌開始從海外直接投資設廠、設立研發中心輸出技術到開展跨國并購,用技術、質量讓外國人信服,撕掉粗制濫造的標簽。
以長城為例,目前所有海外工廠都布局在“絲綢之路”,伊朗KD組裝廠、保加利亞KD組裝廠、俄羅斯圖拉工廠,構成“”陸上絲綢之路”一線;而馬來西亞KD組裝廠、突尼斯KD組裝廠構成“海上絲綢之路”一線,以及南美洲的厄瓜多爾KD組裝廠,同時更是狂砸50億元用以全球研發。
2018年國內整車企業海外建廠一覽表 | ||||
車企 | 投資金額 | 所在地 | 產能 | 投產產品 |
上汽集團 | 21億元人民幣 | 印度 | 5-7萬/輛 | MG品牌 |
7億美元 | 印尼 | 12萬/輛 | 五菱Confero S | |
吉利汽車 | 3.2億英鎊 | 英國 | 3萬/輛 | TX5增程電動車 |
3.3億美元 | 白俄羅斯 | 6萬/輛 | SC7/LC | |
東風汽車 | —— | 伊朗 | KD工廠 | 東風重、中、輕、微型商用車 |
—— | 俄羅斯 | KD工廠 | 東風重、中、輕、微型商用車 | |
中國一汽 | —— | 俄羅斯 | KD工廠 | 奔騰X80 |
廣汽傳祺 | —— | 伊朗 | CKD工廠 | GS5、GA3、GA5 |
—— | 俄羅斯 | CKD工廠 | GS5、GA3、GA5 | |
比亞迪 | 1000萬歐元 | 法國 | 200/輛 | 大巴 |
6000萬美元 | 厄瓜多爾 | 300/輛 | 純電動公交 | |
2000萬歐元 | 匈牙利 | 400/輛 | 純電動公交 | |
1億美元 | 巴西 | 4000/輛 | 比亞迪K9-電動巴士 | |
奇瑞汽車 | 3.7億美元 | 伊朗 | 1.6萬/輛 | 瑞虎5、瑞虎3、E5、風云2、新QQ等 |
2.5億元人民幣 | 馬來西亞 | 2萬/輛 | CKD工廠 | |
長安汽車 | 8.2億美元 | 巴西、俄羅斯、伊朗等 | —— | 奔奔等 |
江淮汽車 | 14.52億人民幣 | 墨西哥 | 4萬/輛 | 江淮S2、S3 |
北汽集團 | —— | 南非 | 10萬/輛 | |
5000萬美元 | 阿爾及利亞 | 5萬/輛 | 卡車、客車、專用車 | |
長城汽車 | 10億美元 | 巴西 | 5萬/輛 | 皮卡 |
注: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數據 |
與長城圖拉工廠正式竣工同期進行的還有,江淮收購哈薩克斯最大汽車工業集團阿魯爾集團股份,初期投產瑞風S3、S5和N系列高端輕卡、iEV系列電動車。
不總結不知道,多數自主品牌已經悄悄地遠走他鄉,走向更為廣闊的世界舞臺,他們不止是簡單地追求出口的規模和占有率,而是深度融合當地的上下游產業鏈,造廠搞研發,創造就業與GDP,落后的新興國家當然會被舉雙腳贊成,自主品牌也就名利雙收,讓中國逐漸實現“汽車大國”轉向“汽車強國”的產業升級夢。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在國內車市動蕩不安,國際貿易多變摩擦下,自主品牌一邊要搶占技術的制高點,一邊要深度融入全球化的氛圍中,爭取成本最小化,銷量最大化,最終成為世界一流的車企巨頭。如我們所見,以長城為首的自主品牌正朝著這樣的“詩和遠方”進發,今日的長城只是起點或者縮影,下個實現全工藝海外化生產基地或許就在吉利、上汽等品牌中誕生,中國品牌未來可期。(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