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喜提季度盈利 國產Model 3表示還沒贏夠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論世界上誰吹牛最厲害?我舉雙腳雙手為馬斯克投一票,厲害在于敢想,敢做,最后竟然都實現了。繼火箭上天、挖隧道等業務落地后,作為主業的特斯拉在今年第三季度迎來年內首次盈利,在前兩個季度都在虧本賣車之下,也總算是嘗到一點甜頭了。
不過,季度盈利那都不算事兒,最令馬斯克開心的事莫過于,走量的中國制造Model 3在同期提前投產和開啟預售,意味著離特斯拉在中國賺大發真的不遠了。
在地獄產能、交付跳票、質量憂慮等層層疑云下,華爾街的投資者們普遍并不看好特斯拉。不過,這回特斯拉總算讓唱衰自己的人啪啪啪地打臉了。事關特斯拉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了年內首次季度盈利,盈利達到1.43億美元。
這樣的成績,對于特斯拉來說,簡直是喜大普奔了。而馬斯克仿佛也露出老父親式的微笑,無論是國外的推特,還是國內的微博,都迫不及待地向全球吃瓜群眾宣布這一利好消息。要知道,特斯拉今年一季度凈虧損7.02億美元,二季度凈虧損4.08億美元,所以三季度的1.43億美元盈利來得格外珍貴。
同時,第三季度的扭虧為盈助推特斯拉股價盤后大漲約20%,達到306美元/股,時隔而八個月時間,又令股價重回300美元水平,此刻的特斯拉終于吐氣揚眉了。
但……別開心太早,再詳細地查看特斯拉第三季度的財務數據,其實營收、凈利潤都在呈現下降的趨勢:
特斯拉2019年第三季度財務數據 | ||
類別 | 營收(美元) | 歸屬股東凈利潤(美元) |
2019年Q3 | 63.03億 | 1.43億 |
2019年Q2 | 63.50億 | —— |
同比變化 | -1% | —— |
2018年Q3 | 68.24億 | 3.11億 |
同比變化 | -8% | -54% |
業績的好轉很大程度來源于大規模壓縮成本,以及產能加速帶來體量的提升。根據數據顯示,特斯拉汽車業務第三季度總營收成本為51.12億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53億美元。
其中,汽車銷售業務與租賃業務的營收成本、整體運營成本、發電和儲能業務的營收成本均低于去年同期,運營成本同比下降16%至9.3億美元,是Model 3投產以來的最低水平。
為了最大程度控制成本,特斯拉可是使出渾身解數:一邊大面積關停了線下門店轉向線上零售,在國內包括北京大悅城店、深圳海岸城店、廣州麗柏店與白天鵝店等門店已經銷聲匿跡;
另一方面,特斯拉還通過了三輪裁員來削減人力成本,甚至還省到“不提供免費廁紙”、“讓員工回家洗車”,而馬斯克自己出差中國都要下榻經濟型酒店……當然花邊新聞看看就好,可以肯定的是,特斯拉真的摳,創業真的艱難。
雖然,節省成本的確讓財務數據體面了許多,但對于消費者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比如線下體驗弱化,以及質量更難保證等等。
在“節流”的同時,特斯拉還在忙于“開源”。其中,價格最親民且最走量(占所有車型的82%)的Model 3就是最大的功臣,第三季度交付量達到79703輛,同比增長42%。這得益于特斯拉將資源向Model 3傾斜,整體營收、單車利潤等隨之有所調整,加上成本最大限量的壓榨,整體單車利潤由二季度的18.9%提升到三季度的22.8%。
特斯拉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產銷數據 | ||||||
車型 | 2019產量 | 2018年產量 | 產量同比變化 | 2019年交付量 | 2018年交付量 | 交付量同比變化 |
Model S & Model X | 16318 | 26903 | -39% | 17483 | 27710 | -37% |
Model 3 | 79837 | 53239 | 50% | 79703 | 56065 | 42% |
在Model 3薄利多銷之下,特斯拉總算迎來一線曙光。更令人雞凍的是,特斯拉在發布第三季度盈利公告的同一星期內,還大張旗鼓地官宣國產Model 3已經在上海工廠提前試生產,同時Model3標準續航升級版車型開放預訂,起售價為35.58萬元。
側面反映出,特斯拉離大量瓜分中國市場只差一步之遙,在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賣最走量且最賺錢的車型,意義之大不言而喻。
對于特斯拉的國產,業界認為這是“狼來了”。上周開啟預訂的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車型對比初期預售的版本,漲額幅度達到2.78萬元。新車將標配基礎版輔助駕駛功能,而此前的版本不提供標配。這套輔助駕駛系統將包括碰撞預防、盲點監測、車道偏離防避、緊急車道偏離防避等主動安全,同時還具備自動輔助轉向、主動巡航控制。
在30萬區間同級別的國內市場,國產版Model 3的續航里程水平相比對競品多出20%-40%,可以說是對手難覓。就算是被譽為“中國版特斯拉”的造車新勢力們塑造出品種繁瑣的對標產品來,也很難復制出特斯拉身上的品牌影響力和科技感。
除此之外,特斯拉還全系車型入圍工信部在8月30日發布的《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將為車主節省10%車輛購置稅方面的花費;
10月17日,工信部公示了《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第325批),特斯拉上海工廠赫然在列。這讓特斯拉成為首個獲得新能源汽車國補的外資獨資品牌車企,按照新能源汽車補貼的現行規則,國產版Model 3預計獲得1.8萬元的高級別補貼。
雖然特斯拉潛在用戶并不是奔著補貼、免稅等政策紅利而來,但是幾千上萬的政策優惠,相信會對價格較為敏感的Model 3潛在車主形成一定的誘惑力。天時地利人和,國產Model 3可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也寄托著特斯拉翻身的希望。
就連馬斯克都承認,Model S和Model X確實是小眾產品。“它們很貴,產量很低。坦白地說,我們繼續制作它們更多是出于情懷,而不是其他原因。它們對未來真的不太重要。”如果說Model S、Model X不重要,而Model 3的地位就舉重若輕了,它的銷量跟特斯拉的命運畫上等號。
從長遠的目光來看,Model 3正為特斯拉開啟了平民化時代,一來讓越來越多的人踏進特斯拉的“坑”,二來也養肥了身后的配套供應鏈規模,這一切等到明年初Model 3交付時就能見分曉了。
面對凈利潤轉正、毛利率環比上漲、上海工廠投產等消息,馬斯克毫不掩飾地表露出自己的喜悅,說:It’s a great quarter(也就是高光時刻的意思了)。
換個角度來看,特斯拉的高光時刻,就是競爭對手們的至暗時刻。而在中國,最大的受害者就是造車新勢力們了,本來已經不是處于同一個量級,如今高調入華的特斯拉就正如一條鯰魚,很大程度將加快這些初創車企的消亡速度。
2019年9月特斯拉上險數與造車新勢力前三名對比 | ||
車企/車型 | 數量(輛) | |
特斯拉 | 特斯拉Model 3 | 4272 |
特斯拉 Model X | 1478 | |
特斯拉Model S | 186 | |
合計 | 5936 | |
國內造車新勢力TOP3 | 蔚來 | 1972 |
小鵬 | 1487 | |
威馬 | 1344 |
根據業內普遍預測,國內近40家造車新勢力企業中,最終只會有3家突圍成功,其余都將涼涼。即使是已經量產交付,造車新勢力也處于一片焦頭爛額的迷茫之中。
按照慣例,關系微妙的蔚來汽車免不了成為被Que的對象,先不提因為特斯拉工廠同樣選址上海,令蔚來嘉定工廠被叫停(因為發改委規定“一城不二廠”)的傷心往事。
最關鍵的是,作為最具話題性的代表,蔚來目前所處的困境正是所有造車新勢力的縮影。跟特斯拉正在經歷瘦身不同,蔚來還處于不計成本地燒錢的階段,高成本和高支出導致蔚來在第一季度的毛利率為-7.2%,Q2的毛利率受電池召回影響更是跌至負24.1%。
報告顯示,2019年第二季度蔚來的營業總收入為15.09億元,較第一季度下降7.5%。凈虧損為32.84億元,較第一季度上升25.2%,同比上升83.1%。其中,歸屬于普通股東的凈虧損額度達到33.14億元,較第一季度上升24.9%。對于蔚來而言,融資的速度必須快于燒錢的速度,不然大家也就知道結局了。
而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們的前輩,特斯拉能獲得今天的成績也沒什么值得驕傲的。畢竟在中國,它還得和新的供應商磨合,保證制造工藝,任何一個環節有閃失,都會影響交付。另外,擴張的速度越快,也意味著資金需求越大,這對財務還沒實現自由的特斯拉來說,簡直難上加難了。
總的來說,無論是季度盈利,還是上海工廠提前投產,只能算是特斯拉回擊空頭們的積極信號。在靠造車賺錢的這條路上,特斯拉還得繼續玩命狂奔呢。(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