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新勢力許你一個發財夢:炒股么?一夜暴富那種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明朝四大才子唐寅在500多年前曾說:“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這句話非常適用于現在的造車新勢力。
幾年前,無數人質疑他們是憑空臆想的PPT車企,24K純忽悠。但問題總不能一概而論,如今這個圈子已經誕生了兩家赴美上市的百億美元市值車企,所賣的車也躋進了銷量排行榜TOP10。
嘲笑的人依然只是個吃瓜群眾,而能看穿的人卻在默默持倉,甚至賺得盆滿缽滿了。
蔚來是最好的佐證,早在2018年9月就敲響了美國紐交所的金色大鐘,今年4月因為疫情等因素影響,最低跌到2美元左右,如今為12美元左右,總市值達到144.50億美元。如果當時趁低入手,你已經賺翻了。
然而這在特斯拉面前,都不算事兒。早在2010年登陸納斯達克時,特斯拉股價僅為17美元/每股,后來在攀升到200美元、300美元/股……現在已高達1499美元。算下來,特斯拉股價從最初至今已經瘋漲了88倍。
這里可以算一筆賬:2014年,Model S入門版在中國裸車價售64.8萬元,如果當時拿這筆錢買特斯拉的股票(當年200美元左右),現在再拋售就可以狂賺7倍多,足足賺了400多萬……如果膽子夠肥,賺套房也是有可能滴。
你說刺激不刺激?后不后悔?沒事,現在還有剛剛登陸納斯達克的理想汽車,以及排隊上市的小鵬汽車、威馬汽車也給你了一個發家致富的可能性。
●理想汽車:因為我“另類” 所以值百億美元
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車通過云敲鐘上市儀式宣布正式掛牌上市,成為繼蔚來之后第二家赴美上市的造車新勢力。
首次公開發行的95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每股定價為11.50美元,按照發行價計算,理想汽車的市值超過97億美元。
究竟一家只交付了1萬多輛(截止今年6月)的初創車企,憑什么能達到市值百億美元?憑它的另類。
它的另類在于產品本身。從初期打造一款小而美的低速電動車SEV,再到增程式電動車ONE,理想汽車在產品定位都是另辟蹊徑。其中,增程式電動車更是飽受爭議,但無礙它成為市場的寵兒。
根據乘聯會1-6月銷量數據顯示,理想ONE以9500輛榮登第九名,在它之前的僅有蔚來(ES6)一家造車新勢力。
它的另類還在于“摳”。前段時間,李想在朋友圈里轉發了一篇關于拜騰的文章,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省錢經》:
大意就是高管省,員工出差經費省,營銷費省……反正能省就省,剩下的錢用來研發投入。李想曾透露,理想汽車50%的資金投入在研發上,30%左右的資金投入在工廠上,只有不到20%的資金投入在人員和營銷上。
最終放映在財務報表的表現算是行內一股清流:理想汽車今年二季度凈收入19億元,較一季度的8.5億元環比增長了128.6%,凈虧損從7710萬元降至7520萬元,運營現金流從一季度的負6300萬元增至正4.5億元,毛利率從一季度的8%增至13.3%。
對比之下,隔壁家的蔚來還沒正式實現毛利轉正,今年第一季度整車銷售毛利為-7.4%。
另外,理想汽車自己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方面也有布局,包括自主研發L4級自動駕駛、Li OS實時操作系統,投資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知行科技和易航智能、無人車創業公司新石器。
但放在整個汽車產業中,理想汽車所下的籌碼并不夠強。論智能電動化技術不及特斯拉,論工藝制造不及主流傳統車企,論市場規模目前僅交付了1萬多輛,論零售門店目前全國僅有21家零售店,但市值卻達到百億美元級別(7月31日開盤首日大漲43.13%,總市值突破137.66億美元)。
看到這個數字,傳統車企必定是不服氣的。瞧福特汽車,百年歷史,流水線生產的發明者,2019年銷量490萬輛,現在的市值才268億美元。
還有一家公司令福特們更加不服氣的公司叫Nikola尼古拉,取名于美國著名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Tesla,從取名來看就知道這是一家狙擊特斯拉的新能源汽車公司。
尼古拉Nikola主營燃料電池解決方案以及卡車,今年6月借殼上市,股價從每股35美元一路上漲至80美元以上,市值站上300億美元。除了通用和特斯拉以外,Nikola的市值已經超過了所有美國汽車廠商。
對此,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就表示:“一旦該股最終企穩,作為一家罕見的零排放卡車公司,以及在全球法規的推動下,我們相信這將為投資者創造一個頗具吸引力的買入點。”
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特斯拉、蔚來、理想、尼古拉這一批新能源初創車企會在市值上屢屢超越傳統車企。說白了,這是一片一望無際的藍海,而且正好新勢力們缺錢,資本家缺具有前景的投資項目,一拍即合。
●小鵬汽車:蔚來、理想等等我
可以預見,除了上述幾家新能源初創車企在美股鋒芒畢露外,接下來還有多家類似的車企排著隊,擠上IPO這座獨木橋。
這不,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三劍客”之一的小鵬汽車在理想汽車正式掛牌上市的第二天,也被傳出計劃在今年8月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IPO規模至少為7億美元。
如無意外,小鵬汽車將會成為第三家登陸美股的造車新勢力,市值也有望達到百億美元。捋一捋小鵬汽車今年的舉動,似乎一如既往的按部就班,不急不慢地進行著:
今年4月,小鵬汽車P7正式上市;5月,小鵬通過收購福迪汽車正式獲得生產資質;7月17日,P7在北京、上海、廣東肇慶、成都四地開展規模化交付;7月20日,完成了近5億美元的C+輪融資。
在終端表現上,小鵬汽車在2020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下滑51%至4698輛,在造車新勢力銷量榜上跌出前三,但一點不妨礙伯樂們的瘋狂點贊。據公開信息統計,從2015年4月的天使輪融資至今,小鵬汽車已累計完成10輪融資,共獲得約203億元資金支持。
在不久前的6月,昆侖萬維前董事長、Opay CEO周亞輝在朋友圈發了這張何小鵬、李想和李斌的合體照,并附文:有理想、有鵬友、有蔚來,三位過去幾年里敢把財務自由搞成財務不自由的家伙,確實創造了一個時代……如今來看,極具色彩。
●威馬:雖然低調 但也有自信
與此同時,威馬汽車也被曝出即將登陸科創板,目標估值43億美元(約合302億元人民幣)。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還蜜汁自信地表示:這個目標估值偏低。
不同于前三者,沈暉出身傳統車企,并沒有太多高談闊論。但威馬終端表現也不俗,根據官方數據顯示,威馬在6月交付量為2028輛,自2018年9月啟動交付至6月30日,累計銷量達29720輛,直至7月7日正式交付第3萬臺威馬EX5。
但有媒體挖料表示,威馬更大比重的銷量來自于出行公司的B端采購,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從2017年9月發布出行品牌“即客行”至今,威馬已經通過直接投資或間接持股形式投資了7家出行方面的公司。
另一方面,威馬汽車已累計融資近230億元人民幣,其中最近的一次融資是2019年3月的C輪,金額為30億人民幣,似乎已經駛入減速區。
從目前表現來看,威馬與小鵬汽車表現相當,而且賣點都指向智能化、價格終端化。所以,無論是從上市速度,還是市場規模來看,造車新勢力第三名的競爭激烈程度一點都不輸高考。
2020年1-6月國內造車新勢力上險量TOP6 | ||
排名 | 車企 | 上險數量(輛) |
1 | 蔚來 | 14048 |
2 | 理想 | 9667 |
3 | 威馬 | 5772 |
4 | 小鵬 | 5663 |
5 | 哪吒 | 4824 |
6 | 速達 | 1210 |
跟之前蔚來汽車IPO一樣,這一次理想汽車也少不了質疑,翻看網友評論,難免會看到“套現圈錢”的言論,到底當中究竟是否存在泡沫?
要解答這個問題,必須看看那個已經上天的特斯拉。今年來,特斯拉市值會一度達到3000億美元,馬斯克因此超越巴菲特成為全球第五大富豪,這是因為特斯拉被定義為顛覆百年造車傳統的汽車+科技公司。
它挑戰著內燃機的主導權,讓汽車產業向電池、數據、軟件等智能技術方面轉移,這個市場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膨脹著。
首先是智能化的趨勢:根據麥肯錫最新的研究報告顯示,預計到2030年,全球汽車軟件和電子架構市場將達到4千多億美金的規模,約合人民幣28074億元。
再者是電動化的趨勢:據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全球電動乘用車將2018年的200萬輛上升到2030年的2800萬輛,到2040年增長到5600萬輛。
大勢所趨下,特斯拉所帶動的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等車企們也會水漲船高。對于他們而言,特斯拉的盈利進一步證明了這個商業模式的可行性,也讓全球投資者以開放的眼光看待這些新勢力們。
其實,資本家都是看商業模式和長期投資價值的逐利主義者,他們能不看穿所謂的泡沫嗎?只是我等千千萬萬散戶因為信息不對稱,容易被割韭菜罷了。(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