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歷“霸道”總裁李想的造車血淚史
時間來到2019年,當理想ONE、生產資質俱備,就差交付之際,理想的錢卻差不多燒光了。
在這一年,國產特斯拉正面襲擊、國家新能源補貼收緊、新能源車銷量暴跌,資本市場的態度變得越來越理性。而且理想的“SEV低速電動車”、“增程式方案”、“靠買生產資質”造車方式,在投資機構來看,更不是什么好故事。
外憂內患之下,2019年成為李想最難熬的一年,為尋求融資,他總共見了100多家投資機構,基本杳無音訊。
事實上,從創立開始,理想汽車的融資就頗為艱難。明勢資本是理想汽車唯一的天使輪投資人,除此之外,還有李想自己掏腰包的5000萬美元,以及汽車之家的合伙人樊崢、秦致等投資的1000多萬美元才湊成了啟動資金。
在C輪以前,理想的總融資金額僅有10億美金左右,甚至不及蔚來汽車一輪融的錢。
資金捉襟見肘就導致理想不得不摳門,李想曾分享過自己的省錢秘籍:公司只有兩個VP(副總裁),出差經濟艙都必須買折扣最低的,經濟酒店都要兩個同性在一起住……
五年來,李想共花了10億美金,其中包括20多億人民幣的研發投入,20多億人民幣的工廠和生產資質購買、銷售服務體系、人力成本。這相比消耗百億元融資,辦場發布會都要8000萬人民幣的蔚來而言,真是摳到極致。
山窮水盡之際,李想最后只能“刷臉”了。2019年,理想汽車投資人、經緯合伙人張穎提醒李想:“你要去見幾個你比較鐵并且有錢的哥們”。
走了一圈,這些哥們中也就只有美團創始人王興和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肯慷慨解囊。2019年拿到一筆5.3億美元的C輪融資后,理想才逐漸有了起色。
2019年底,理想ONE正式交付,真正讓理想汽車努力了4年后見到曙光。
到今年5月,理想汽車完成第1萬輛的交付,僅用了六個半月的時間,成為單一車型交付最快破萬的新勢力車企,并且一下子沖進新能源車銷量排行榜。
同時,理想汽車也在快速拓展銷售網絡。目前,其全國擁有21家零售店、18家交付中心和17家服務中心。6月份21家店平均單店銷量達到了87輛/家。
業績逐漸轉好,理想ONE交付開始造血,IPO對于理想汽車而言就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
2020年7月30日,在中概股受阻的情況下,理想汽車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首日漲幅近50%,市值最高達到148億美元,并一度超越蔚來汽車。作為80后的李想二度敲鐘,再次迎來人生的高光時刻。
從創立到IPO,理想汽車僅用了5年又29天,再一次證明李想是個無比出色的產品經理。
他善于發掘先機,在互聯網興起、新能源車時代來臨之際,迅速把握住風口,這是成功的前提。
他善于思考,閑來沒事會在微博發表一針見血的車評見解,也愛跟網友抬杠。
他善于打造差異化的產品。從360天不斷更的汽車之家,到增程式的理想ONE,李想總是站在對立面,打擊對手。
但優秀的產品經理不代表是個優秀的企業家。從這幾次的創業來看,李想更多只是在推進從0到1的過程,并沒有太多經歷過1-10的發展期,甚至10-100的霸權期。
創業容易,守業難。當造車新勢力經歷完量產、交付、融資再到上市一系列關卡后,新一輪角逐又再上演,他們要追求持續性經營、規模經濟效益、盈利……
所以在上市儀式上,李想并沒有表現得欣喜若狂,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發展進程才跑了1%,沒啥值得慶祝的。低調完成IPO之后,大家繼續干活。”
接下來,理想汽車將會進入1-10的第二階段目標:2025年前,拿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20%的銷量。
按照目前國內新能源市場年銷100多萬輛計算,理想的銷量要達到20萬輛左右,如果單靠理想ONE在售,這個flag顯然立得有點大。
第二款量產車——X01要等到2022年才發布,而且是一款車長5.2米的全尺寸SUV,這樣的定位注定很難大規模走量,更關鍵的是,這依然是一臺增程式總成驅動的車型。
雖然增程式技術不失為一種省心的過渡方案,但目前國家堅持以純電、氫能為新能源車的發展大方向,理想第二款車再次選擇增程式技術,無疑是一場劍走偏鋒的冒險。
在近日的理想車主日上,李想再次公開擁護增程式技術,爆粗大罵那些黑增程式技術的人:
“XXX一幫搞臭技術的,今天沖我們BB,什么增程電動是個落后的技術。請問他們XX的搞出來屁技術了?一群毫無用戶思維、完全不關心用戶的人,今天研究出的技術路線,他什么技術路線啊?”
與此同時,李想還在朋友圈貼出了一張圖片,即1881年法國人特魯夫就發明了第一輛電動車;1886年卡爾·本茨發明了內燃機汽車;1900年,斐迪南·保時捷才發明了增程電動車。
潛臺詞是:電動車比汽油車、增程電動車的出現都要早,從時間軸來看,為什么不說電動車是最落后的技術?增程電動車難道不是更先進的技術嗎?
顯然,技術的先進性并不能單靠時間來衡量,也別忘了增程式技術還存在著NVH性能、饋電狀態下的能耗效率等方面的缺點。從市場、政策等因素考慮,是堅持增程式技術,還是向純電方案轉移,將很大程度影響理想汽車未來的市場規模。
不過,買車只是理想汽車未來的基礎業務,理想最終的定位將變成一家汽車科技企業,一家越來越像特斯拉的公司。
李想在上市敲鐘的那天,毫不掩飾自己的野心:理想汽車還將橫跨三個行業:數字交通、智能科技、房地產。
拋開處于衰退期的房地產不談,數字交通、智能科技一定會成為理想汽車的業務核心。畢竟智能化是未來汽車最大的增值點,就像特斯拉FSD套件售價高達6萬元人民幣,邊際成本在下降,價格卻在攀升。
目前,理想汽車設定了清晰的自動駕駛線路目標:從 L2 輔助駕駛水平、再到NOA(相當于L3級別) ,以及 L4級別FSD(Full Self Driving)。
理想汽車自動駕駛進度表 | |
時間 | 目標 |
2021-2022年 | 實現相當于 L3 級別的導航自動駕駛——NOA |
2023年 | 推出全新車型 X01,標配 L4 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硬件系統 |
2024年左右 | 將 L4 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通過 OTA 的方式量產上車 |
從自研的范圍來看,理想的路徑與特斯拉相似,包括自研車載操作系統Li OS、域控制器、自動駕駛仿真平臺、FSD。
而在應用層面的布局,理想汽車比蔚來、小鵬先行一步。理想汽車已兩次投資無人配送初創企業新石器,并且將SEV項目的生產線、底盤轉讓給后者,通過深度綁定,加快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與落地。
在這個萬億規模的智能汽車市場,黃金遍地,有傳統車企、新造車企搶奪,也有蘋果、谷歌、騰訊、華為等科技巨頭蜂擁而來。進入1-10階段的理想汽車要找到自己的位置,比0-1階段更為艱辛。
在李想心中,自動駕駛是理想汽車的命。他的下一步希望在 2025 年獲得一張自動駕駛賽道的入場券。到 2035 年,讓理想汽車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運營商。可以看出,李想是以超越特斯拉為己任。
李想背后的鐵桿粉絲王興說:“那些認為李想是操盤一個千億美元的理想汽車的朋友們,你們還是低估了一個數量級。”
如今,李想再次找到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創業激情,雖然已飽經滄桑,卻依然熱淚盈眶。(文:太平洋汽車網 曾惠君)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