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車談 | “碰瓷”定性犯罪/能自己跑的出租車
♦ 事件回顧:10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關于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
♦ 詳情解碼:
公安部表示,實施“碰瓷”的違法犯罪分子往往以此為業,一些由“碰瓷”結成的犯罪集團更是組織嚴密、分工明確,其手法具有多樣性和隱蔽性,有的在“碰瓷”行為被識破后,直接對被害人實施搶劫、搶奪、故意傷害等違法犯罪活動,甚至還滋生黑惡勢力,成為影響社會治安的重大隱患。而此次制定《指導意見》,有利于震懾和嚴懲此類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維護社會秩序,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
近年來,“碰瓷”案件屢屢登上新聞頭條,成為社會熱點事件,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近來隨著行車記錄儀的普及及道路監控的完善,“碰瓷”現象有所減少,但仍然時有發生。尤其在取證難、調查難等麻煩面前,不少車主選擇了私了。
本次兩高一部聯合發布《關于依法辦理“碰瓷”違法犯罪案件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懲治“碰瓷”違法犯罪行為的法律適用,公檢法部門間的分工配合,以及定罪量刑等問題。體現了公檢法機關對“碰瓷”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嚴厲懲治、絕不姑息的決心和態度。
同時大家也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遇到此類情形,應當及時報警,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要適時公開曝光一批典型案例,通過對案件解讀,有效震懾違法犯罪分子,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 事件回顧:近日,中國第一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奧迪汽車股份公司在長春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成立一家生產PPE平臺純電動汽車的合資公司。
♦ 詳情解碼:
PPE平臺是奧迪與保時捷共同為大型電動車開發的高端電動車平臺,該平臺打造的車型具備更加輕量化的車身和更高的車身剛度,并覆蓋轎跑、旅行、SUV等多種車型,首款車型將于2024年投產。隨著PPE平臺的入華,奧迪未來將推出的高端電動車型也將在實現國產。
而本次簽約的另一大看點是奧迪將在國內成立“第三家”合資公司。目前,奧迪擁有一汽-大眾10%的股份和上汽大眾1%的股份,分別對應一汽-大眾奧迪與上汽奧迪。奧迪在新合資公司的股份占比值得關注。
由于一汽-大眾的歷史原因,奧迪在引進國內時持有了一汽-大眾合資公司10%的股份,德國大眾和大眾中國分部持有20%和10%,一汽持有合資公司60%的股份。隨著奧迪包括A6L等車型的熱銷,奧迪在合資公司內取得的利潤與獲得的分紅出現脫節。對于股比的談判早已進行了多年。
早在2014年就曾傳出消息,奧迪持有的股份要提高至19%,但最后不了了之。隨著國內近年放開對汽車企業合資公司50:50的股比限制,寶馬在華晨寶馬的股份提高到了75%,戴姆勒欲提高在北京奔馳股比的傳聞也不絕于耳。但一汽-大眾奧迪股比的談判卻十分敏感,進行的頗為艱難。
2016年,上汽奧迪的消息傳出,2018年,奧迪斥資1.15億元認購上汽大眾1%的股份取得了在上汽大眾生產奧迪車型的權利。起初傳出雙方將成立50:50股比的合資銷售公司,但隨著經銷商抗議事件出現了變數,至今沒有明確合資方案。不過隨著上汽奧迪A7L諜照的曝光,上汽奧迪項目已經塵埃落定。
本次奧迪與一汽簽署諒解備忘錄將成立合資公司,具體細節尚未敲定,在沒有50:50股比限制的前提下,雙方在新合資公司的股份占比成為了最大懸疑,值得期待。
♦ 事件回顧:Innoviz Technologies宣布推出新一代傳感器,名為InnovizTwo。新款高性能車用級激光雷達傳感器成本更低,官方稱可為所有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提供一個功能齊全的解決方案。
♦ 詳情解碼:
Innoviz Technologies是一件領先的相控陣固態激光雷達供應商,2018年推出第一代高端汽車固態激光雷達傳感器InnovizOne,并率先搭載在寶馬品牌車型上,可以實現脫手輔助駕駛。
新一代InnovizTwo傳感器性能進一步提升,而成本卻降低了70%,預計將會在2021年第三季度上市。
激光雷達原本僅應用在高端測繪等少數領域,主要搭載在飛機平臺、微信等對地形等進行測繪,精度要求高且產量稀少,成本十分昂貴。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激光雷達成為被十分看好的一項硬件設備。但由于成本十分高昂,起初僅在少數測試車型上使用。
隨著自動駕駛及輔助駕駛系統的普及,對激光雷達的需求激增,大規模量產成為可能。目前全球有上百家從事激光雷達研究和開發的公司,成本大幅下降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未來更多配備激光雷達的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會出現在更加親民的車型上。
♦ 事件回顧:近日,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租車正式登陸北京、長沙、滄州部分地區。乘客無需預約,只要打開百度地圖App/Apollo GO App即可以直接下單叫車免費體驗。
♦ 詳情解碼:
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租車可以看成是百度Apollo自動駕駛項目的一項落地項目,意味著自動駕駛開始更加接近我們的生活。不過目前項目還在測試體驗階段,車輛駕駛席仍然乘坐了安全員,且僅能在少數區域固定上車點和下車點上下車。
從現場來看,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租車配備了激光雷達、多攝像頭及多毫米波雷達等感知設備,并使用了百度高精度地圖。雖然目前體驗的環節仍然有限,距離實際大規模應用尚有很大的距離,不過能夠實現落地已經是自動駕駛的一次進步。而從現場火爆的景象來看,公眾對自動駕駛出租車的熱情和接受程度也很高。
♦ 事件回顧:10月14日,理想汽車官方就“922青島事件”發出了事故說明,也取得了涉事車主的理解和諒解,這起在網上引起頗多討論的熱點事件告一段落。
♦ 詳情解碼:
事情發生在今年9月22日晚10點多,該名車主駕駛著一輛理想ONE行駛在青島G18高速左側車道(以下簡稱“922青島事件”),并且開啟了深受車主青睞的輔助駕駛功能。
根據公開的12秒視頻,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右前方一輛貨車在視頻中的0分5秒左右,向左打燈變道,0分8秒開始壓線進入左側車道。但輔助駕駛狀態下的理想ONE在之后長達7秒左右的時間內,沒有出現明顯減速跡象,也沒有向車主發出警示。
車主發現前車時,只能急忙踩剎車并向左猛打方向,但由于距離太近,最后還是撞上了貨車。車禍結果造成后排乘客輕度腦震蕩,副駕乘客鼻骨骨折、面部毀容。
事故后,理想汽車的工作人員及時介入處理,車主還是壓制不住怒火,10月6日在網上發布帖子,向理想汽車發出四大靈魂拷問:
●輔助駕駛系統為什么不能識別前車變道?
●A柱為什么會斷裂?
●全車安全氣囊為何無一打開?
●玻璃過于粉碎,部分進入副駕乘客耳道和眼睛。
10月13日晚,該名車主在理想APP和網站均發表聲明,稱事件已經得到處理完畢,疑惑也得到解決,并且刪除了相關帖子。
在這起事故中,前方貨車并線影響到車道內直行車輛的行駛承擔全責。貨車后防撞護欄不達標致使理想ONE撞入車底,A柱直接承受撞擊,車主提出的后三條疑問在這起事故中確實難以避免。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可以點擊下圖回顧。
不過理想ONE輔助駕駛系統在前車侵入車道近三分之一左右仍然沒有任何操作也沒有預警,硬件本身的較為薄弱和算法的局限性也是引起事故的原因之一。在我們之前極智+測試中,理想ONE在相應測試項目中表現也同樣不盡如人意。不過目前輔助駕駛系統仍然是L2級別,需要駕駛員時刻保持多道路情況的監視和警惕,車主的疏忽大意是造成事故的很大因素。再次呼吁大家,使用輔助駕駛功能雖省心省力,但一定要保持警惕注意安全。
理想官方回應詳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