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等6大汽車集團自主核心競爭力大比拼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日前,工信部、財政部、發改委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重點行業企業兼并重組的指導意見》,《意見》明確,到2015年,前10家整車企業產業集中度達到90%,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
上汽、一汽、長安……現今雄踞國內車市龍虎榜的國企巨頭們,誰更有資本在這一輪淘汰賽中獲勝?
一汽:全線布局迎挑戰
一汽集團在2012年銷量中位居第三,雖然一汽集團官方沒有公布去年各業務板塊的銷量以及盈利情況,但從一汽集團旗下兩家乘用車上市公司一汽夏利和一汽轎車公布的產銷數據來看,去年一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約為30萬輛。雖然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高于上汽集團,但一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車包括紅旗、奔騰、歐朗、吉林汽車、天津一汽以及一汽華利等品牌,單車利潤并不容樂觀,尤其是利潤較高的紅旗品牌目前仍在渠道鋪建時期,尚難轉化為實際利潤,歐朗、森雅等低端品牌的利潤率更低。
點評:自主一直是一汽著力最大的板塊,尤其在歐朗發布和紅旗重生之后,一汽自主乘用車已經形成了全線布局的態勢。但是目前為止仍然沒有進入到收獲階段。根據一汽集團的規劃,2013年將是關鍵一年,紅旗品牌今年將正式面向普通消費市場,同時,還將推出紅旗的高端SUV車型,而紅旗品牌今年將迎來不錯的歷史機遇——公車采購在壓縮總量的同時,將向自主品牌明顯傾斜。
一汽集團早已為振興自主品牌制定了雄偉的目標——根據一汽集團的“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一汽集團的產銷目標為40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的銷量目標為200萬輛。為實現這一目標,一汽集團還須付出更多的努力。
長安:品牌突圍贏成效
作為自主品牌一直占據主流的長安來說,自主一方面是銷量構成的中堅力量,一方面,未來的發展仍主要依靠自主品牌。2012年,長安自主品牌轎車共銷售23萬輛,增長12%,遠高于國內自主品牌轎車3%平均增幅。其中,去年3月底上市的逸動全年銷量超過4萬輛,悅翔V3、V5和CS35上市后也是供不應求。其中最引人矚目的莫過于逸動,不久前,在業內一個權威評選中,逸動斬獲“2012年度緊湊型乘用車”大獎,也成為該車型上市半年以來獲得的第20項專業大獎。另外,長安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2800余輛,是國內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區域最廣、行業最多、數量最大”的企業。
點評:長安自主的高端突破是依靠自身強大的研發能力支撐。據了解,目前,長安汽車已經擁有300多項專利,平均每天產生3項專利;科研投入160億元,建成14個領域的國際先進實驗室;先后在意大利都靈、日本橫濱、英國諾丁漢、美國底特律成立研發中心,構成五國九地的全球研發格局。在這一體系之下,必將誕生更多的高端產品,而按照長安汽車的規劃,到2020年,長安汽車產銷量將達600萬輛,其中60%~70%為自主品牌,將打造成為世界一流的汽車企業。
上汽:自主迎來收獲期
上汽集團作為國內車企集團的“老大”,其自主品牌經過數年打磨也取得了突破,日前,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公司發布數據稱其2012年銷量達200017輛,同比增長23.5%。更值得注意的是,20萬輛的年銷量背后是平均單車售價11.2萬元,這意味著通常情況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10萬元“見光死”的魔咒也被上汽乘用車打破。上汽乘用車實現這一年銷量用了5年半,并且年復合增長率達到59.3%,上汽乘用車實現了自主品牌發展歷程中的最快紀錄和最高含金量。
點評:上汽乘用車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有一些背后的原因值得借鑒和玩味。首先,在路線選擇上,上汽選擇了海外收購,在當時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創新之舉,并且為其品牌成功造勢;其次,在定位選擇上,上汽乘用車直接從中高端進行突破,繞過了自主品牌的發展瓶頸,當然,這一過程并不輕松;再次,在產品營銷方面,上汽乘用車主打數字化與智能化,并且在其服務標準上向合資品牌看齊,這一切最終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不過,在目前榮威已經在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之后,名爵未來的發展更值得關注,作為一個曾經享譽國際的品牌,如何重振雄風并且帶動上汽乘用車的出口業務,這將繼續考驗上汽乘用車的眼光和智慧。
廣汽:主打SUV破瓶頸
2012年,廣汽傳祺共銷售3.3萬輛,同比增幅高達94%,遠超市場同期7.1%的平均增幅。其中,2012年12月,廣汽傳祺月銷量突破6000輛,全年達3.3萬輛,同比增幅翻番。傳祺GS5更以環比持續增30%的成績,成為第一個在中高端SUV前十陣營實現持續增長的自主品牌中型城市SUV。業內專家認為,在汽車銷售“微增長”時代,廣汽傳祺取得如此優異的銷售業績,與高品質車型及精準的市場定位密不可分。GS5自上市以來,銷量持續攀升,2012年第四季度更以環比30%的月增幅,屢創銷量新高,12月突破5000大關,躋身主流熱銷中高端SUV行列。
點評:廣汽傳祺剛一上市便遇到北京限購,自主品牌隨之跌入谷底,其市場表現一直不溫不火,2012年SUV車型GS5成為了其品牌的突破之作。在當前SUV細分市場火爆的情況下,自主品牌進軍這一領域成為上佳的選擇。在2012年表現突出的長城便是因為其SUV市場的表現而獲得了消費者普遍認可,據了解,在2013年長城還將推出高端SUV車型,繼續在品牌上突破。事實證明這是一條成功的路線,廣汽傳祺也選擇這一領域突圍,為其品牌開拓了新的空間,為廣汽傳祺繼續發力打下了品牌基礎。
東風:“意料之外”高增長
相比大部分自主品牌的低迷態勢,東風乘用車卻一反常態,日前,東風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柳玉春在2013營銷年會上公布:東風風神2012年銷量突破6萬輛,超額完成年初制定的5萬輛銷售任務,成功實現銷量倍增,同時宣布東風風神2013年銷量目標為10萬輛,保持倍增態勢。對這一成績,業內人士表示有些意想不到,而即便是東風乘用車內部人員也表示沒想到風神會這么“火”。 據了解,東風風神全系產品不僅贏得國內消費者青睞,更是走出國門,受到海外用戶追捧,8月份,S30單筆出口委內瑞拉4000輛,在當地供不應求,甚至出現排隊爭購現象。
點評:據了解,風神取得如此神速的進步,其根源在于東風集團的大力支持。2011年底,東風發布自主品牌“乾”D300計劃,將投入300個億用于自主品牌乘用車事業的發展。作為東風自主品牌事業的核心單元,東風風神獲得東風集團技術、資金、人力等多方面支持。
同時,風神自身的產品以及品質保證更是贏得了消費者的信賴。不過,目前來看,東風風神全系產品,布局在6-14萬元價格區間,如果要繼續獲得高增長以及長久的發展,品牌突破將是無法繞過的一關。據了解,在2013年風神將推出兩款新產品,是否能夠在品牌層面有所作為將是其2013年最大的看點。
北汽:逐步走出創業期
2012年對于北汽自主乘用車來說,算是元年和起點。去年3月19日,北京汽車E系列上市,到年底E系列累計銷量20008輛。其中,2012年6月以來,E系列的月銷量一直穩定在2000輛以上,并且季度環比增長分別為18%和48%,在年底收官之戰中更是實現了“兩級跳”,月終端銷量連續突破3000輛和4000輛大關,一舉奠定了在A0級車市場的領先地位。作為新晉自主品牌,北京汽車E系列在寒流逆襲A0級車市的情況下堅守銷量目標不退不讓,順利完成了全年銷售任務。在業內開創了“銷量增長快、渠道建設快、口碑積累快”的“北汽速度”。
點評:2012年對于自主品牌而言不是一個好年景,其中A0級別轎車受挫更為明顯。根據統計顯示,2012年1月至11月,自主品牌A0級轎車銷量同比下滑8.7%,市場占有率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北京汽車E系列卻逆勢增長,這不僅讓北京汽車在自主品牌轎車市場的第一年交出了優秀的答卷,也為北汽集團自主品牌戰略的整體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未來,基于北汽收購薩博技術的新產品將陸續推出,有了E系列建立起的口碑以及服務政策,將使得年輕的北京汽車自主品牌迅速走出創業期,逐步進入所在細分市場的主流。
(文/汽車導報)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