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系車爆發的一年 能否找回曾經的市場?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從年初現代途勝完成改款上市,再到下半年全新現代索納塔(詢底價|查參配)、伊蘭特、ix35以及起亞K5凱酷等車型扎堆投入市場。這一年的韓系車,有點集中發力的既視感,車型在“新鮮度”上相比以往,要來得更強烈一些。因為再不爆發,怕是在中國茫茫的車市中逐漸沉淪。
翻開2020年截止至11月份的國內汽車銷量榜單,排名TOP 10的品牌已不見韓系車的身影,想要找到它們還得往下再數數,韓系車最有影響力的兩個品牌,現代排名16位,起亞在24位。
盡管數據并不算難看,但如果將時間軸拉長,來個縱向對比,這可與韓系車在中國市場的“高光時刻”相去甚遠。
在眾多韓國汽車品牌里頭,消費者最為熟悉的品牌莫過于現代和起亞,其次還有雙龍、大宇等品牌。截至目前,前兩位在國內的知名度與認可度尚算合格,而后兩位則與主流市場漸行漸遠,在國內市場基本銷聲匿跡。
韓國品牌最先進入中國汽車市場,還要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第11屆亞運會主辦權最終由北京奪得,而受限于當時的綜合國力,在并不富裕的年代想要圓滿舉行亞運會難度不小,因此急需多方資源的導入與支持。
而韓國也向北京亞運組委會捐贈了一批韓系車,以支持亞運會的舉行。這批車輛就包括現代、大宇等主流車型。就這樣,韓系車順勢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當時韓國的第二大車企——大宇也在積極地引入進口車,貴族、藍天等車型被國人所熟知。
而到了2002年,韓國現代公司與北京汽車一同出資,合作設立了“北京現代”這一品牌,這是中國加入WTO后第一個獲批的中外合資汽車生產項目,正式開啟現代在中國的發展之路。
其中,以索納塔、伊蘭特、現代ix35等車型最具影響力。索納塔也是北京現代第一款國產車型,上市第二年就取得5萬輛的銷量成績,目前也已經進化至第十代。而在2003年,第三代伊蘭特的面世同樣帶來不俗的市場表現,次年單車型便獲得超過10萬輛的銷量,到了2008年就突破70萬輛,影響力可見一斑。
相同的年份,東風悅達起亞汽車公司也正式成立,這家公司由東風汽車、江蘇悅達投資公司和韓國起亞自動車公司三方合資而成。在當年11月份,千里馬作為品牌的第一款國產車型,與現代索納塔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時隔8年,東風悅達起亞的第100萬輛汽車便已宣告下線,規模化的起亞開始按下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加速鍵。多款經典車型陸續投放上市,其中就有國人熟悉的K3、K5車型。
在韓系車的“黃金年代”里,2016年韓系車的銷量達到182萬輛。其中,北京現代全年銷量達到114萬輛,增長幅度為7.5%,超額完成年度目標。領動、索納塔、ix35、途勝等車型效益明顯,帶動了北京現代的整體銷量。
東風悅達起亞實現年度銷量65萬輛,增幅也有5.5%,總產量也達到400萬輛之多。當年品牌的銷冠車型K3,全年共銷售19萬輛,在總銷量中占比30%。而智跑則成為品牌SUV中的主力擔當,貢獻7萬+的銷量。
經歷過高光時刻,低谷期自然也在預料之中,但誰沒想到此情此景卻來得如此快,快到有些措手不及。進入2017年,以北京現代和東風悅達起亞為首的韓系車,正遭受著前所未有的頹勢,這一年的銷量成績單,與剛過去的一年(2016年)相比,冰冷的數字面前也預示著總體的不理想。
如果給2016年韓系車的表現打上75的分數,那次年的表現則只能給到60分。根據當年的銷量數據,2017年韓系車的總銷量下滑至120萬輛。
北京現代完成78.5萬輛的銷量,同比降幅約為30%。盡管仍處在當年TOP 10的名次內,但降幅比例最多成為熱議的話題之一。而東風悅達起亞同年的銷量也僅有約36萬輛,“收獲”45%的降幅,品牌榜排名第22位。
遭遇“內憂外患”局面的韓系車,并不僅僅只是受單一“薩德事件”的影響,市場環境的轉變讓韓系車慣有的策略驟然失色。
以現代和起亞為代表的韓系車,車型及價格覆蓋面基本在主流的消費區間內,即是以擁有龐大基數的緊湊型和中型車型為主。在也是一眾品牌最受重視的規劃區域。因此,作為曾經的頭部合資品牌,現代和起亞也不得已降低姿態,以“高性價比”的方式來吸引消費者。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市場,產品優勢不明顯,另一層面的價格則更要突出“優勢”,久而久之給消費者的品牌印象級別逐步下調,消費者一提到品牌就會聯想到品牌的“低溢價”,不愿以高價來買單。
其次,車型布局同樣考驗著韓系品牌。縱觀韓系品牌在售的車型,以現代為例,轎車級別涵蓋小型至中型,除去新能源車型,共有8款車型。
假設將伊蘭特作為中間點,向上有菲斯塔、名圖、索納塔,向下則有領動、悅動、悅納、瑞納。雖說多車型可供消費者多樣選擇,但價格重疊較多及車型特點不明顯等因素,實際上對消費者來說更容易犯難。
顯然現代也開始針對性的調整,在最新款菲斯塔上市之際,僅保留1.6T動力總成的車型,以更好地為同為新款的伊蘭特讓路,以此形成錯位互補的車型布局。產品線的優化精簡能夠盡可能地減少內部車型的競爭消耗,將精力放在打磨一款精品車型身上,或許是更明智的選擇。
因為外部的競爭對手正對著你虎視眈眈,這已經不僅限于同性質的合資品牌,國內自主品牌的崛起,讓如今的汽車市場邊界弱化。自主品牌頻頻發力挑戰合資品牌,甚至是豪華品牌的舉動不再罕見。
盡管自主品牌的崛起仍有很多工作要升級,但近年來不斷涌現的新車,著實讓不少合資品牌受到沖擊,韓系車就成為首先“照顧”的對象。同樣以“高性價比”“越級配置”等作為賣點,意在培養新興的消費人群,在重新洗牌的汽車市場,試圖先入為主,設立起更高端的品牌形象,從而占有更多的份額。
如此的情況下,其他類似的德系、日系等合資品牌,不免也開始制定策略,以應對時刻變化的市場環境,依靠一貫的可靠技術、節能經濟等賣點作為支撐,加上進一步下探的終端價格,“性價比”的優勢又一次被自如的運用,韓系車一貫的光環又將“黯然失色”。
隨著汽車消費市場席卷起“青春風暴”,年輕、個性化的車型越是吃香,“爭奇斗艷”少不了外觀上的“出戲”。沒錯,你看韓系車時下的代表作,現代索納塔和起亞K5凱酷,這對“難兄難弟”的全新面貌,是不是有點熟悉由陌生呢?
容顏的變換固然是新車升級的一大重點,像起亞K5凱酷這樣積極地擁抱個性及運動化,自然受到年輕消費群體的追捧,自今年9月份上市以來,累計至11月份銷量為15070輛。而同樣換代的索納塔,也有14152輛的銷量。
爆發不止是停留在表面的造型,更重要的還有車型平臺的迭代。現代索納塔與起亞K5凱酷都是基于現代起亞集團最新的i-GMP平臺打造,它集成了集團最新的技術研發成果。在新車的車身剛性上得到強化,底盤升級讓整車駕駛操控更具質感,同時也提升了駕乘的舒適性和安全性。
類似起亞K5凱酷,新一代的動力總成同樣出現在新車上。第四代可變氣門控制技術,即CVVD配備在其1.5T動力版本。技術優勢在于進氣門打開時機和關閉時機都可以獨立控制,進而使得發動機能夠在三大循環自由的變換,以達到最佳的性能模式。
這套全新的動力系統Smart stream,除了帶來發動機結構的升級優化以外,在提高燃油效率和優化性能上同樣是功不可沒。匹配7DCT變速箱,能夠兼顧動力輸出和駕駛的平順。
在智能化進程上,最新的韓系車配置跟進速度較快,智能化的駕駛輔助系統和車機系統能夠給駕駛者提供便利,讓駕駛者更專注于駕駛,同時提升行車的安全等級。
對于驟變的汽車市場,尤其是中國這樣的消費市場,在其他合資品牌牢牢掌握核心優勢,與本土的自主品牌爭相拔高,推行高端的子品牌的背景之下。
韓系車能否憑借這輪爆發,挽回一點曾經的市場表現?短期內,尤其是新車剛上市后的效應還足以換來關注和銷量,但從長遠的角度,當熱度退減時,關注度的持續還需要品牌價值的涌現與增持,才能得到更多消費者的肯定。(圖/文:太平洋汽車網 廖煒凱)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