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是誰逼小米造車的?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這是我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在小米春季新品發布會上,雷軍表示愿意賭上自己全部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2015年,被頻繁問及是否會造車的雷軍在一次演講中表示:未來三五年內都不會造電動車,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如今來到了第六個年頭,雷軍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點擊查看:終于官宣了!小米投資100億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而這一次,雷軍表示至少需要全力沖刺五到十年。
從2013年兩度拜訪埃隆·馬斯克,并成為了特斯拉車主,雷軍就一直密切的關注著電動汽車行業,期間還投資了近十家電動汽車相關的企業。但對于小米造車,這八年里雷軍顯然猶豫了許久,究竟是什么逼迫雷軍做出了這個重大的決定?
●《見證》是什么?
《見證》是太平洋汽車打造的行業欄目,在這里與網友們共同見證汽車行業大事件。揭開熱鬧喧嘩的表面,我們將一起探究行業大事件的因果以及本質,思考未來更多的可能性。
作為持續兩天的發布會的壓軸,雷軍講述小米決定造車的歷程可謂是真情流露,也讓觀眾動容。對于決定造車,雷軍將其稱之為小米的一次蛻變。而在宣布決定之前,雷軍講述了自己的三次蛻變。
1998年,還認為自己會寫一輩子程序的雷軍被迫擔起了CEO的重任,他做好了隨時回到自己熱愛的程序員崗位的選擇,可惜,一位同事不小心格式化了他的電腦和備份的硬盤,多年來辛辛苦苦寫下的代碼瞬間清零,也斷絕了雷軍回去寫代碼的退路。雷軍就這樣被迫蛻變成一個稱職的CEO。
對于小米造車,雷軍這樣描述:樹欲靜而風不止,在這個時代大浪潮面前小米將何去何從?
這是一個時代大背景下沒有退路的選擇。1月15日開始了對電動汽車行業前景的調查,雷軍描述自己對董事會的這個決定的感受:內心拒絕,感覺小米還要在手機行業繼續深耕,一如當初剛剛走上CEO崗位的他。
但智能生態時代的大浪潮已經不容他有退路了,作為小米負責人的雷軍必須要思考小米何去何從。
如今的小米已經擁有了最完善的智能生態,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到智能辦公用品。而在智能出行這一領域,同行已經開始了布局,蘋果汽車只差臨門一腳,華為布局了從智能座艙到自動駕駛等眾多領域,志在成為智能汽車時代的世界級Tier 1供應商......
發布會上,雷軍展示了小米打造的“第一臺汽車”,為了滿足一位米粉用“一輛有著全套小米智能家居的房車環游中國,感受一下行走的智能生活”的愿望,小米工程師耗時3個月改造的一部房車。
房車顯然不會是小米的目標產品,但“行走的智能生活”顯然打動了雷軍。智能生態時代,智能出行已經是民心所向,在智能出行領域,小米不得不有所行動了。
“智能汽車就是一部大手機裝了四個輪子”,發布會上雷軍借朋友之口說出了這句話,也是他說服自己造車的理由。
2007年,雷軍經歷了人生又一次大的蛻變,從創業者成為了天使投資人。雷軍自己早年因為融資難,被迫把自己創辦的國內最早的電商平臺之一的卓越網賣給亞馬遜。這段經歷,讓雷軍希望通過自己的一點努力,給后來的創業者多一些機會。
多年后,雷軍拜會了亞馬遜總裁貝佐斯,貝佐斯見他的第一句話就是:“我沒有照顧好你的卓越”。回憶這段往事,雷軍有些動容。如今的小米已經是世界第三大手機品牌,世界500強企業,但看得出雷軍依然懷念早年連續創業的經歷。
“汽車行業非常復雜,投資巨大且回報周期很長,很容易就陷入泥潭”,“別人已經在電動汽車行業經營了至少五六年,你們這個時候進入太晚了”。朋友對雷軍的忠告也是雷軍自己猶豫的緣由。
但是小米創建之初可謂一無所有,靠著幾個人挑戰世界級的巨頭,小米成功了。今天的雷軍不再是一無所有,今天的雷軍還是那個一往無前的雷軍嗎?
創業的艱辛雷軍當然清楚,對于自己是否還有當年的勇氣、決心以及體力和精力的投入,雷軍也很好奇。于是雷軍做出了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的決定,小米正式進軍智能電動汽車行業。
“如今小米有了一點點積累”,雷軍很凡爾賽的在背景墻上打出了現金儲備1080億的字幕。為了造車,小米拿出了100億美元(約合657.16億人民幣)供未來十年小米在造車項目上使用。
同時“為了更好的為米粉提供更完整的智能生態”,小米汽車決定采用全資的模式,拒絕了大量外來投資。看得出小米對于智能出行賭上了多大的籌碼,這也是小米為什么選擇造車,而不是成為汽車智能生態的供應商。不過對于未來小米汽車以什么方式生產,是自建工廠還是選擇代工,發布會上并沒有明示。對于外界傳聞的與長城等企業談判代工的傳聞,小米方面也沒有做出回應。
而小米汽車的CEO,當然是由雷軍親自擔任,這是小米的一次蛻變,也是雷軍對自己的一次挑戰。
對于造車的準備,雷軍提到了三個點:我們有錢(劃掉,沒有這條)。雷軍提到的三個點是:團隊如饑似渴的學習能力、龐大而優秀的工程師團隊以及時間,小米做好了在造車上全力沖刺至少五到十年的時間的準備。
雷軍說小米要造的,是讓大家驚喜的好車,是和手機以及整個生態鏈打通,提供無所不在的智能體驗的智能電動汽車。
2016年,小米手機面臨銷量下滑、口碑下滑的巨大危機,從程序員起家的雷軍開始親自帶隊重整手機業務,雷軍開始了從軟件到硬件的有一次蛻變。如今,小米重回手機銷量世界前三,說到這里雷軍開心的笑了。
這次蛻變讓雷軍見識到了制造業的不易,而要把軟件和硬件相結合,這個難度要增加十倍以上。進入造車領域,雷軍是帶著敬畏來的。
相比此前很多跨界進入造車領域網絡上的一片聲討,小米官宣造車后,大家的反應好像“溫柔”了很多。
確實,在眾多科技行業巨頭紛紛進入造車領域后,小米官宣造車已經完全不顯得違和。而從2013年雷軍兩度拜訪馬斯克,并成為特斯拉車主后,小米要造車的傳聞就成為了每年都不會缺席的話題。
不過,大家對于小米官宣造車表現出的和諧,顯然不只是因為習慣了。發布會前小米發起了一項對造車支持度的調查,受訪的上萬人中支持率高達92%。
這些年來,小米不僅僅是在手機上表現出色,小米電視、小米智能音響甚至到小米智能插座等等,小米打造的智能生態全家桶包羅萬象,并且得到了不俗的口碑。
而對于小米汽車,米粉發出了“只要小米敢造他就敢買”的豪言。有互聯網和硬件的基礎,又有如此捧場的米粉,雷軍又怎能不被打動?
截止目前,除了發布會上提及的信息,小米汽車究竟會是怎樣的一臺車還沒有更為詳細的蛛絲馬跡可考。不過無疑,智能化以及融入小米智能生態會是新車最大的亮點之一。
雷軍表示,目前小米有約一萬人的工程師團隊,而在未來一年,這個規模會再增加五千人。雖然不能認定增加的五千工程師全部是為造車項目負責的,但小米汽車確實會擁有一支龐大的研發團隊。
但至于小米汽車何時才能來到我們身邊,可能真的需要三到五年。雷軍在發布會上表示,只要你愿意等,我們會盡早拿到大家面前。(文:太平洋汽車網 郭睿)
往期《見證》系列回顧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