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蘋果造車,特斯拉造手機,賈躍亭該哭還是笑?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做標準,頂流企業做生態。
六年前,有一家中國知名企業,當時連一流都稱不上,卻已經開始打頂流生意的算盤。不僅如此,企業老板還不滿足于普通的生態,大膽提出了“生態化反”。
“生態化反”是一個令絕大多數人需要上百度,但上完百度仍舊不明覺厲的獨創概念,靠著它,那位老板在A股上收割得不亦樂乎,也因此招來“騙子”的罵名。后來由于資金鏈斷裂,拆東墻補西墻也無濟于事,一系列宏偉的夢想都沒了,只剩下窒息。
沒錯,說的就是賈躍亭和他一手打造的樂視。時過境遷回頭看,當初罵賈躍亭是騙子確實沒半點毛病,這位會計出身的企業家在沒有足夠多資金流的情況下,卻不管不顧做著很多燒錢的事情(電動車、手機、電視機、電影等),最后步子邁太大自己扯著蛋,也讓很多人損失慘重,實屬自作自受。
曾經吹過的牛逼,一一變成了二逼,企業經營失敗早已成定局,但作為一個結果,這能說明賈躍亭的戰略是錯誤的嗎?我看未必。近來科技界發生的事,其實一定程度上為這位夢想家的戰略眼光進行了正名。
3月30日,隨著一紙公告,傳聞已久的小米造車終成現實。在當天晚上的小米新品發布會上,雷軍非常動情地描述了他最近2個多月以來的所思所想,隨后他立下一個flag:這是自己最后一次創業,要為小米汽車而戰。
在公布之前,小米內部已經正式立項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未來十年將逐步加碼至100億美元(約合657億人民幣)。作為雷軍壓上全部聲譽的項目,這次由他本人親自帶隊,兼任智能電動汽車業務的CEO。
更早些時候,先是有臺灣媒體稱,蘋果公司悄悄完成蘋果汽車原型車的組裝,臺灣的一些特斯拉供應商,包括和大、和勤、富田等企業已經進入了蘋果汽車的供應商名單并接到備貨要求,以沖刺蘋果智能電動車產品在2021年9月的發布。
再接著,有海外媒體在2月初曝光蘋果公司與韓國現代集團聯手,計劃在汽車開發和生產設施方面展開合作。
小米汽車和蘋果汽車更具體是事宜這里不做探討,主要說說它倆為什么要造車。在我看來,兩家公司的出發點是相同的,那便是手機市場趨于飽和,正從增量向存量時代邁進。
Digitimes Research發布的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12.4億部,與2019年相比下降8.8%。而Canalys數據顯示,中國手機出貨量在2016年達到5.6億部高點后逐年下降,到2020年,全年出貨量僅剩3.3億,比4年前減少近一半。
長期而言,智能手機廠商的手機業務將成為紅海市場,逐步失去想象空間,因此巨頭們急需趁著手頭擁有充足的現金儲備,去大力拓展新的核心業務。而智能電動汽車,便是目前公認的最佳賽道。
當年,樂視手機也曾經是市場中的超級玩家,僅僅推出一年多,就做到其它廠商用幾年才能達到的銷量,作為掌舵人的賈躍亭意識到,照他的玩法(買會員送手機),智能手機市場的飽和速度要遠比大家想象中來得快。從這點來看,當年他有造車的想法并不足為奇,只能說過于超前,吃相也不太好。
有手機制造商想做汽車,而傳聞也有汽車制造商想做手機。
不久前,網上流傳了特斯拉智能手機的概念視頻,該產品名為“Model π”。
根據介紹,通過“Model π”,用戶不僅可以控制特斯拉汽車,甚至可以控制馬斯克旗下公司所有IT產品,比如:連接衛星互聯網服務“StarLink”,做到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均可達到210M;連接Neuralink公司的腦機接口系統,代替人腦損傷所失去的部分功能;連接并控制Boring公司推出的火焰噴射槍烤東西吃;用來挖加密貨幣“MarsCoin”等等。
就當科技宗教信徒們高呼“馬斯克牛逼”,各路媒體準備對此進行大書特書的時候,真相告訴大家,視頻只是一家叫“ADR Studio”的獨立設計工作室的打開想象,并非官方所為。
在過去數年時間內,有關于特斯拉造手機的傳聞其實一直沒有停歇過。2018年7月,有外國社交媒體爆料了一組照片,暗示特斯拉正在做手機。
2019年年初,在年度CES大會上,澳大利亞最大電信公司Telstra的CEO發表講話時透露,特斯拉公司已經與一些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零部件制造商簽訂協議,即將推出5G手機。
2020年年中,又有外媒發布了一組有關于特斯拉手機的渲染圖,采用6.4英寸屏幕,分辨率為2560*1440,搭載高通處理器。
盡管這些傳聞都沒有得到過官方證實,但坊間仍有許多人對特斯拉或者說馬斯克造手機這件事深信不疑,為何呢?因為大家都覺得,對方有這個剛需。
目前特斯拉采用的是卡片鑰匙,雖然很方便,但功能過于單一,指望靠軟件服務賺錢的特斯拉,一定會想法設法增加服務選項,往后發展,卡片鑰匙終將被淘汰,手機鑰匙將順勢成為主流。而隨著特斯拉車主數量的猛增,向來以野心著稱的馬斯克,定然肥水不流外人田,特斯拉手機遲早得排上日程。
更何況,馬斯克的商業版圖還在不斷擴張,就像上述假設一樣,很多業務都可以跟智能手機做一個結合,就好比現在的小米生態。
說了這么多,我想表達的是,如果按照上述劇本走,那么小米、蘋果以及特斯拉,一定程度上會是殊途同歸,而倘若當初樂視沒有倒在黎明曙光之前的話,那便可能是走在它們前面的開路者。
這些科技公司的生意經,用“生態化反”來形容難以理解,而用正常語言來講就是“智能物聯網生態”,這并非什么新鮮概念,早在上個世紀末,比爾蓋茨就公開提出來了。隨著半導體技術、通信技術和軟件技術的發展,這一概念如今雛形已現,布局入口成為這場商業世紀戰役的重中之重。
布局入口的背后邏輯又是什么呢?答案是消費者對數字內容和數字服務的付費,將是長達很多年的超級搖錢樹,掌握了入口,就是掌握了內容和服務的分發渠道。以蘋果為例,依靠著硬件入口的壟斷,可以肆無忌憚要求所有APP上繳收入的30%,相當于收“蘋果稅”,利潤率比硬件高得不是一點半點。
賈躍亭當初那套買服務送硬件,再用硬件入口反哺服務生態的模式,從邏輯上來講是行得通的,甚至極具顛覆性,前提條件是一直保持良性循環的資金流。
樂視如日中天的時候,國內主流媒體對其評價道:樂視作為中國互聯網公司中的創新型代表企業,特別是作為一家純內資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它的健康成長對國內互聯網、中國智能設備產業以及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等方面將作出突出貢獻,是“互聯網+”國家戰略的堅定執行者。
只可惜,賈躍亭空有常人難以企及的戰略眼光和執行魄力,卻終究倒于資金鏈斷裂。不然的話,我想現在美國制裁企業名單里,樂視肯定肯定是重要角色。為什么這樣說呢?
很簡單,既然科技巨頭們終將從“各耕各地”走向“智能物聯網生態”這一共同理想,那么中美企業之間的全球競爭終將避無可避、激烈展開,現在已經可以看到,有能力提供生態基礎設施的華為和小米先后都被美國重點制裁。
好了,說回賈躍亭,如今隨著拜登上臺,全球貿易與全球競爭重回軌道,他是否能卷土重來呢?
我個人認為,機會不大但卻存在。因為接下來正是需要中國企業家走向世界舞臺中心的時候,我們可以允許馬斯克借助中國力量崛起,但同時也需要有類似馬斯克這樣的“造夢者”角色,并且越多越好。所以,1月份的時候,吉利與格力相繼出手跟賈躍亭的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合作,就沒什么好奇怪了。事到如今,祝他好運吧!(文:太平洋汽車網 朱仕永)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