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品牌吸引力源于此 談車企合資由來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自主還是合資?如果兜里不是那么缺銀子的話,想必各位買車都會首選合資車。眼下國內的合資車企已經遍地開花轟轟烈烈,甚至近年來衍生出了合資自主這么一個特別品種。
但是如果把時間軸后移到80年代,中外合資經營車企還是件特別新鮮的事。作為第一撥吃上螃蟹的車企,上海大眾至今健康存活。時至今日,合資品牌已經占據了國內乘用車市場半壁江山。
我們為什么會更加信賴合資品牌?也許你會說,合資意味著更出色的品質保障。但歷史的厚重與跌宕遠遠遠非品質兩字可以概括。合資帶來了家轎的春天,更加速了我國汽車工業現代化的進程。
● 靈感來自通用
1978年10月,通用董事長率團來華,在與中方探討重型卡車技術引進項目時,建議中國最好采用“中外合資”的形式來經營。當時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接到關于合資的簡報后批復:合資經營可以辦。第二年,第一部外商投資法——《合資企業法》便出臺。
我國的合資事業始于80年代,同期的還有通用與豐田那次全球矚目的“握手”,通用董事長建議中國采用合資形式經營重卡項目的背景是,豐田與通用已開始有合資意向。
他們隨后在1984年合資建立了Nummi公司,其中通用汽車持股40%,豐田汽車持股60%。通用汽車希望通過與豐田汽車的合資,學習其精益管理方式。而豐田汽車,則希望通過與通用汽車的合資,了解美國的商業環境并深入挺進美國市場。
不幸的是,這一全球合資經典案例并沒有存活太久,25年之后Nummi宣布關閉工廠。然而故事還沒有繼續,Nummi隨后被賣給了Tesla特斯拉,眼下這家美國純電動汽車廠商已成為了業界新星,而此前主要生產龐蒂亞克Vibe SUV多功能車和卡羅拉的Nummi現在用于生產Tesla Model S。
● 中國現代轎車生產實現破題
中國汽車工業是從生產中型載貨車開始的,在成長之初,我國的汽車工業呈現著“只有卡車沒有轎車”、“只有公車沒有私車”、“只有計劃沒有市場”的困局。
在1987年之前,生產轎車在我國是不被允許的,那時候轎車被看做是“資本主義國家的生活方式”,當時數量極少的東風轎車、紅旗轎車等國產轎車被當做政治任務,只為國家領導人生產制作。
紅旗CA770
雖然轎車的研發和生產只比載貨車晚了幾年,但發展速度和水平卻不可同日而語。即便到了改革開放初期,我國乘用車汽車總產量中的比例仍然為2.69%,且當時混雜的國產轎車生廠商資質不齊,技術落后質量差。
廣州標致505
在國家確定建立中國轎車工業之前,1984年1月到1985年7月,由地方政府發起,帶著很強嘗試性目的的中國第一代轎車合資企業北京吉普、上海大眾、廣州標致相繼成立。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