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發制人 勝算幾何?豪華品牌電氣化戰略
【太平洋汽車網 行業頻道】筆者之前在寫氫燃料電池技術的時候提到一個觀點:別看中美永遠在掐架,實際上聯合國五大善人都是明面在斗,內部一直都在維護團體利益一致對外的。
當年日本要用MD機替代CD機,中美一致走MP3路線甩開日本,現在我們已經見不到MD機了;當年日本鐘情等離子面板,中美一致走液晶路線,等離子迅速被淘汰;當年日本投重本弄氫燃料電池,中美一致走純電動發展路線,日產被迫宣布停止研發氫燃料電池技術。
鑒于美國與中國是全球第一大與第二大經濟體,汽車生產與消費能力都是頂級的,汽車領域下一場游戲的游戲規則只能由中美來制定,這也是為何豐田集團近年才終于投了幾百億去大力研發純電動,你現在才發現中美不帶你玩?是不是頓悟得太遲了呀。
回到今天話題,主角是豪華品牌。大家有沒有發覺,每次經濟危機都是富人越來越富,窮人紛紛破產睡大街?因為富人的抗風險能力實在太強了,資源擠兌根本傷不著他們,所以2020年初疫情以來,中國豪華車銷量逆勢上漲,BBA全是年銷70萬輛以上,凱迪拉克年銷已超20萬輛,林肯逆勢大漲27%,最離譜的是紅旗直接翻番,整個市場只有捷豹路虎和英菲尼迪是倒退的……
但大家是否發現,豪華品牌現在都不怎么發布全新的燃油車型了,這是因為電動車能夠帶來相對燃油車更加靜謐平順的駕乘體驗,更符合豪華特性,只是此前電池技術沒到位,豪華品牌無法大批量裝備。如今,電氣化已經成為汽車行業的必然趨勢,一大批豪華品牌進入電動領域。相比于率先攻堅電動車的特斯拉、蔚來等新勢力品牌,它們真的可以憑實力翻盤嗎?
1、品牌新能源戰略
最近,戴姆勒中國研發技術中心在北京亦莊落成,筆者在中心內部見到了EQS、EQE、EQB SUV等車型,整座大樓基本都只為電氣化、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服務。
在大樓啟用儀式中,梅賽德斯-奔馳宣布將在市場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于2030年前做好全面純電動的充分準備,如今公司正由“電動為先”戰略向“全面電動”戰略轉型。其中,EQ品牌布局全產品線,連大G都要電氣化,2022年至2030年在純電動車型方面的投資超400億歐元。
2、新能源技術路線與在華研發機構
當新勢力們嘲笑奔馳是跟不上潮流的老古董品牌時,那些軟文寫手估計沒有去斯圖加特奔馳博物館看過奔馳上世紀在氫燃料、氫燃料電池、強混、電動領域的深入研究。奔馳沒把這些投入量產是因為技術不夠成熟,夠不著奔馳量產車的標準,而不是寫手們說的食古不化。
全新的戴姆勒集團中國研發技術中心占地5.5萬平方米,可對整車和零部件進行電機、充電、動力總成、底盤、車內空氣質量、尾氣排放以及噪聲、振動和聲振粗糙度NVH等測試,這里將成為中國市場電氣化產品的前沿陣地。
3、現役與即將發布的車型
現役的車型是EQC,雖然是GLC的油改電,但行駛品質真的很強很強,只是價格定得也太高了吧……
接下來會有替代S級轎車/SUV的EQS/EQS SUV(MB.EA平臺)、替代E級轎車/SUV的EQE/EQE SUV,替代邁巴赫GLS的邁巴赫EQS SUV,AMG車型(AMG.EA平臺)、MPV車型(VAN.EA平臺)同樣會用到電動機,現役的A級、B級、C級同理推導就能知道電動版命名了。
1、品牌新能源戰略
最近在幾篇文章里面我都寫過寶馬新能源戰略。2020年寶馬集團賣掉了19.26萬電氣化車型(純電和插混),以后連M家族都要電氣化。寶馬將于2021-2025年之間完成加深電氣化的進程,到2025年寶馬集團將提供25款電動車型,其中12款為純電動車型。
2、新能源技術路線與在華研發機構
寶馬雖然也做過插混和氫燃料,但真愛一直都是純電動,從1972慕尼黑奧運會的馬拉松寶馬電動領航車開始,這個品牌花了半個世紀去癡迷電動,下面有一篇商業合作文章,我是秉著客觀公正態度寫的,希望大家喜歡:
寶馬造電動車的思路是車架一定要輕盈,所以自己建了一座碳纖維工廠,但i3與i8投放得太早了,有點像跑在路上的概念車。
寶馬在全球的研發網絡遍布5個國家13座城市,在北京、上海、沈陽均設立了研發中心,其中76%為中國本土人才,未來幾年的年度研發投資總額將達到70億歐元。對,一年研發的錢能造兩個造車新勢力。
3、現役與即將發布的車型
iX3是一臺挺優秀的油改電,價格也不高,就是賣不好。很快就會有iX和i4出爐,我個人非常看好i4,但非常不看好越來越大的鼻孔設計,為什么就這么固執地表達品牌元素呢?
未來,寶馬全系都會有插混和電動車型,寶馬M家族的所有車型都將電氣化,我就不一一羅列了。
1、品牌新能源戰略
奧迪在電氣化領域非常積極,e-tron子品牌的產品做得不錯。奧迪計劃到2025年,在全球提供20多種全電動車型,全球銷量中有1/3是電動或插混。
奧迪這節所有圖我都用的e-tron,我很擔心大家沒看清楚電動車應該設計成這樣才是好看,設計成極狐阿爾法S那樣是真的好刺眼……
2、新能源技術路線與在華研發機構
大眾集團在新能源領域只鐘情于插混與純電,而奧迪有著強大的意愿去走純電路線,就連傳奇的quattro托森式機械四驅都愿意換成前后軸無機械連接的電quattro。
奧迪有一部分研發是大眾集團統一完成的,而奧迪2011年在亞洲設立了第一座研發中心(北京研發中心),此后繼續加碼,建設了電子電氣試驗中心、造型虛擬中心、零部件試驗試制中心、預批量中心、發動機及新能源中心。
3、現役與即將發布的車型
除了失敗的Q2L油改電、算不上成功但我個人非常喜歡的e-tron、即將發布的e-tron GT,奧迪還準備把旗下的A轎車、Q跨界SUV、RS性能車統統電氣化。
拋開電氣化不說,我就單說設計,奧迪現在已經完全碾壓奔馳寶馬了,奔馳的鰱魚臉和寶馬的大鼻孔真的不好看,他們自己不聯網看看風評的嗎?
1、品牌新能源戰略
作為凱迪拉克老車主,我個人很期待品牌加快電氣化進程,但通用實在是太謹慎了。我在以前文章里面寫過通用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造電動車(雪佛蘭Electrovair),1971年跟阿波羅15號登月的LRV月球車也是通用參與研發制造的,90年代還有EV1,現在2021年了,凱迪拉克終于推出了LYRIQ,算是百年品牌歷史上的第一臺純電動量產車。
上汽通用汽車旗下三個品牌的戰略是2025年之前共推出10款以上國產新能源車型,而通用汽車在2025年之前投入新能源智能車研發的資金將超過350億美元,也就是2200億元人民幣。
2、新能源技術路線與在華研發機構
背靠強大的研發實力,通用做過很多技術路線的探索工作,上天下地什么都折騰過,BEV/HEV/PHEV/REEV/FCV所有動力都有……
此外,上汽通用泛亞這個合資汽車技術與設計中心在業內也是如雷貫耳的(研發能力和權限最高的合資技研機構),最終確認大規模量產的是Ultium奧特能電動車平臺,大家可以點擊鏈接了解奧特能平臺,有7000多字。
簡單描述一下吧:
1、三品牌共用技術平臺,研發周期短、制造精度高、柔性生產易、維護成本低。
2、2種電芯、2種模組、3種電池包,可供靈活布局。
3、安裝不同動力等級的電機,3套電驅系統組成7種驅動組合。
4、無線電池管理系統(wBMS)與全新一代VIP智能電子架構。
5、智能監控系統、氣凝膠防火毯等7重安全保護。
3、現役與即將發布的車型
LYRIQ量產車將于11月17日發布,也會在廣州車展登臺。其實凱迪拉克選LYRIQ這個名字還是挺有意思的,可能因為Cadillac這個詞在3000多首歌里面出現過,所以從Lyric聯想到LYRIQ,很有詩意。
最近去經銷商洗車跟賣兩臺車給我的銷售聊天,想套預售價沒套到,不過5米長、2米寬的中大型車身價格怎么也不會太低,CLTC續航里程超過650公里,快充10分鐘增加續航96公里,33英寸環幕式超視網膜屏更是業內第一家,增強型Super Cruise超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也很好使。
不過我還是套到一點消息,就是LYRIQ要做品牌直營模式,凱迪拉克純電IQ空間之前已經在上海北外灘開了一家,廣州的也很快要來,品牌專屬的超級快充網絡也在建設。之前跟通用工程師溝通就知道,通用積累了數十年的電氣化技術終于要全面投放在一個百年豪牌上,他們自己還是很期待且很有信心的,歷經數代工程師的半世紀潛心研發即將開花結果。
1、品牌新能源戰略
老實說,若不是福特終于發布了Mustang Mach-E量產版,我都懷疑福特究竟有沒準備好好造車了,這都2021年了還在全力玩汽油車這幾個意思?
這里還有人記得福特和眾泰的新能源合資項目嗎?現在眾泰整個都倒閉了……
福特若不是聽了產品經理吹三缸機技術先進,要教中國市場消費者愛上三缸機,也不至于落魄成現在這鳥樣,想當年我心目中的福特比上天下地無所不能的通用還要硬核!亨利·福特的棺材板都快蓋不住了。
福特在2018年就投資約合460億人民幣研發新能源,并計劃到2022年一共投資700億人民幣,在
全球市場陸續推出40款新能源車,其中包括16款純電動產品。然而……
2、新能源技術路線與在華研發機構
本節的圖均是Zephyr Reflection概念車,先說明這一點,這不是MKZ油改電哈。
其實福特集團探索新能源也很早,在中國也投放了一些HEV車型,比如賣不好的蒙迪歐HEV和更加賣不好的MKZ HEV,問題是這兩臺車都是燃油經濟性極強的尖端產品!你說一手好牌打爛是什么感覺。
如今Mach-E給我一個啟示——福特的業務重心要重回中國,必須放棄HEV和PHEV,專攻BEV純電動,并且要像亨利·福特造車那樣,福特就必須是高配又便宜,堅實又耐用。
3、現役與即將發布的車型
林肯Zephyr Reflection暫時沒有太多核心信息發出來,我們就不多討論了。
大家幫忙想想,福特這些年在干什么?嘉年華ST和福克斯ST,這玩意易上癮,還有手動擋;福克斯RS,教主的座駕我就不多說了,在銳思刷爆圈速;F-150猛禽,之前公司高層買了臺,一個車位不夠放;美利堅國寶級跑車GT40,加價幅度比科爾維特車價都高;還有個硬到極致的Bronco……
福特太貪玩了,也不想一想行業大勢走哪個方向了,千萬不要做一個“只有車評人喜歡的福特”,信車評人的車企都陸續倒閉了。
1、品牌新能源戰略
極星Polar Star也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品牌,而車評人非常喜歡的品牌一般都賣不好,比如斯巴魯、薩博、福特(性能線)、捷豹……
沃爾沃很早就有新能源戰略,2013年確立新能源技術路線,2016年發布了2025戰略,希望在2025年可以在全球范圍內銷售100萬輛新能源車。
2、新能源技術路線與在華研發機構
早在2013年,沃爾沃 就對外公布了一下無線充電技術,但這個項目并未持續下去。
一方面是因為無線充電太慢,動力電池容量太大,他們的測試車是一臺電動版的沃爾沃C30 ;另一方面則是沃爾沃的電動汽車項目太緩慢了,他們當時的注意力在Drive-E模塊化動力總成之上。
沃爾沃希望PHEV和BEV一起玩,在中國市場投放的性價比極高(終端優惠驚人)的T8插混車型一點都賣不好,BEV純電車型又延遲了很久才出來。現在吉利集團旗下有了兩個電氣化豪華品牌,沃爾沃的極星,吉利的極氪,都是走高性能純電路線。
3、現役與即將發布的車型
沃爾沃推出了XC40油改電,極星推出了Polestar 2,接下來要看Polestar Precept能演化出什么大作。
個人ye 看好極氪001,雖然最近風評突然就不好了,但那只是營銷口的某些人作妖,技術口的工程師團隊沒毛病。
1、品牌新能源戰略
捷豹路虎這幾年在中國過得并不怎么好,就算“七折虎 六折豹”這種順口溜在抖音這種低端平臺都唱不響了,但我們并不能否認捷豹路虎依然是一個體量龐大的汽車集團。
今年2月的“重塑未來”全球戰略發布會上,捷豹路虎宣布每年投入25億英鎊(約合215億人民幣)開發電氣化與智能化技術。2025年時,捷豹品牌將成為純電動豪華品牌,路虎品牌全系6成實現電氣化。
這決心也是沒誰了。
2、新能源技術路線與在華研發機構
捷豹路虎集團雖然在新能源領域投入很大,但一直沒有特別像樣的量產車出爐,PHEV插混是當前電氣化程度最高的產品了,I-Pace那玩意還是忘了吧。
捷豹路虎接下來的重心一定不是PHEV,而是中國市場最愛的BEV,問題是捷豹路虎的電動產品一直都不夠接中國市場的地氣。雖然捷豹路虎中國和奇瑞捷豹路虎各有一個研發中心,但工作人員都只有幾十一百的,而BBA泛亞那種隨便都一千多號人……
3、現役與即將發布的車型
下面這張圖是2019日內瓦車展前夕,我在前線拍的,歐洲人都老高的太難擠了。但即使歐洲車評人這么喜歡支持捷豹I-Pace(白左需要政治正確),也沒能扶起歐洲的電氣化產業。如果不是大眾柴油門搞了一鍋黑的,歐洲人還深信不疑小排量渦輪增壓柴油機能用到人類滅絕。
沒猜錯的話,下一款要發布的純電動車是來自捷豹的XJ旗艦車型,由于疫情影響,電動XJ量產已經延遲好幾次了,現在已經沒了后文……
1、品牌新能源戰略
2019年,雷克薩斯國際執行副總裁佐藤弘治(Koji Sato)在品牌30周年慶典上宣布:雷克薩斯將于2025年前完成電氣化轉型。
2、新能源技術路線與在華研發機構
雷克薩斯的電氣化戰略包括HEV非插混、PHEV混合動力、BEV電動、FCV燃料電池,所以雷克薩斯準備同時走四條技術賽道。
雷克薩斯暫未與中國車企合資,因此在華暫無研發機構。
3、現役與即將發布的車型
“先生,買雷克薩斯嗎?不加價的那種。”
“買買買,你有什么型號現貨?”
“雷克薩斯UX300e!”
“丟你咯……”
1、品牌新能源戰略
最近看了一本書就叫《紅旗》,感慨當時在破廠房里拿著錘子敲一臺整車出來的紅旗工人,簡直就是工程學奇才,然而因為油耗問題被迫停產之后,紅旗湮滅了好一段時間,直至后來拿奧迪、豐田的底子來魔改成民用車,怎么看怎么別扭。
這兩年紅旗提升得非常快,不是因為大家愛國了,而是紅旗的確有技術上的進步,2018年初宣布旗下四大產品系列(L/S/H/Q)將在2025年前推出17款全新產品,其中包括一系列電動車型,甚至有下圖這臺V8混動超跑,傳說中要做到1.9秒破百。
2、新能源技術路線與在華研發機構
紅旗造PHEV插混、BEV電動、FCV氫燃料電池三種路線的車型。
曾經扶不起的共和國長子,現在終于扶起來了,正兒八經做正向研發,用技術來推動銷量,而不是情懷。
不過,紅旗現在賣的高端車,做工依然不怎么樣,包括民用轎車旗艦H9,內飾松松垮垮觸目驚心。這事不能說太細,又被憤青罵。
3、現役與即將發布的車型
紅旗現有E-HS3和E-HS9兩款車,前者行駛品質一般,主要用來跑出租跑滴滴,價格還一點都不便宜;后者最高要價73萬,這個價位我寧愿選擇長得像鼠標的高合HiPhi X。錯,咱買個奧迪Q7不好嗎?
無可否認的是,紅旗已經實現了銷量大躍進,但電氣化技術還沒有對其他品牌筑起技術門檻。這時候贊蔚來會不會被沒駕照的網絡噴子們罵呢?還是別了。
1、品牌新能源戰略
保時捷的目標是,到2025年,純電或插電混動車型占保時捷整體銷量的50%。
2、新能源技術路線與在華研發機構
保時捷當前的技術路線就兩條,PHEV插混是過度,BEV純電是最終目的,其他方案只是試試,不投大資源。
早在2015年,保時捷就準備在上海設立一家研發中心,注冊名稱為“保時捷工程技術研發(上海)有限公司”,由保時捷股份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保時捷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全面負責。只不過,跳票了。
2021成都車展,保時捷再次宣布在中國設立研發分支機構,2022年落地。這一次項目完工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因為保時捷一年有1/3的車子賣到了中國,中國市場毫無疑問是最大單一市場,中國客戶的聲音比任何市場的都更加重要。從魏斯阿赫到上海,保時捷的未來在這條線之上。
3、現役與即將發布的車型
作為唯一有折扣的保時捷,Taycan在華銷量還不錯,但并不火爆。
保時捷對911家族電氣化進程非常謹慎,718/ Panamera/ Macan/Cayenne這些的電氣化進程會快很多。費迪南德·保時捷博士本來就是造電動車與混動車出身的,天生電動,不會有燃油車企歷史包袱。
市場消費者對電動汽車有著與生俱來的抗拒,因為電動汽車推廣的初始階段,各種廉價油改電車型讓車主和乘客都受盡了苦,車價高、保值差、充電難、易自燃、易暈車……
現如今,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呈現了兩極分化的“杠鈴型”結構,低端車型(沒安全配置的通勤微型車)與高端車型(豪華車)都占了較高比重,以大眾ID.為代表的合資中端車才剛剛崛起,而且發展速度會逐步增快,符合消費群體正態分布的比例肯定是“紡錘型”的。本文提到的豪華品牌電動車崛起勢頭,肯定會進一步提升高端電動車的總產量,前提是盡量杜絕EQC、iX3這類油改電車型,多產凱迪拉克LYRIQ和奧迪e-tron GT這類從0開始設計的純電動車。前一陣子奧特能電池工廠開放,但我沒趕上參觀,不過既然工廠都到位了,LYRIQ應該很快能產出量,個人認為40-45萬這樣子,趁著2022還是免稅年,請加快速度吧。至于帥炸天的e-tron GT,我覺得趕不上免稅了。
未來,豪華品牌的動力性能優勢不再明顯,而在質感上的積淀和追求或許能成為其突破口,但影響豪華體驗的如今不止是配置內飾的用料做工,還有座艙智能化程度,后發制人不代表就勝算滿滿,豪華品牌需要在智能安全、自動駕駛方面投入更多研發力量,才能對消費級品牌進行越級壓制。
換句更容易理解的話來表達:電氣化是豪華品牌接下來的必經之路,然而決勝負的絕不是電氣化技術,而是智能化程度。
(文:太平洋汽車網 黃恒樂)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