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2023年汽車銷量預測2760萬輛,去庫存壓力較大
11月車市“氣候”反常。
近日,中汽協發布產銷數據,11月我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38.6萬輛和232.8萬輛,環比下降8.2%和7.1%,同比兩者下降幅度均為7.9%。不僅沒有往年年底翹尾現象,反而出現大幅下滑。
從今年市場整體來看,1-11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462.8萬輛和243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1%和3.3%,累計增速較1-10月分別收窄1.8和1.3個百分點。
“旺季”遇冷。業內分析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由于全國各地疫情散發,疫情封控對汽車門店端供給、消費購買兩端都造成一定沖擊,使得原本應該銷量火爆的秋冬季出現異常的零售持續下行走勢。另外一方面,受經濟形勢影響居民收入預期降低,中低收入首購群體消費信心不振,由此造成市場基數最大的經濟型燃油車市場塌陷,銷量大幅下滑。
中汽協預測,今年我國汽車將保持2%左右的增長,汽車總銷量2680萬輛,其中乘用車2350萬輛,商用車規模330萬,新能源汽車規模可達到670萬輛。
在今年基數較低的情況下,明年我國汽車或將保持小幅增長,但是市場壓力會進一步增大。受宏觀經濟、疫情、消費信心、汽車庫存壓力等因素影響,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明年各大細分市場增長速度會呈現不同程度放緩。
中汽協預測,2023年我國汽車將保持3%左右增長水平。全年總銷量預計2760萬輛左右,其中乘用車規模2380萬輛,商用車38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規模將達到900萬輛。
11月汽車銷量“爆冷”,主要因為經濟型燃油車銷量大幅下滑。
數據顯示,今年1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達到76.8萬輛和78.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5.6%和72.3%,再創歷史新高。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完成625.3萬輛和606.7萬輛,同比均保持1倍增長,市場滲透率達到25%。
高端車同樣保持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11月國內生產的高端品牌乘用車銷量完成38萬輛,同比增長18.2%,超出乘用車整體23.8個百分點。銷量方面,30-35萬與50萬以上區間大幅增長,25-30萬、35-50萬區間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市場大盤下滑,主要是基數最大的經濟車型“塌方”。中汽協數據顯示,11月份,15萬以下車型銷量全線下降。其中,8萬以下車型銷量減少27.6萬輛,8-10萬減少35.5萬輛,市場基數最大的10-15萬級車型減少32萬輛左右。
高端和新能源車型主要是改善型需求,入門級燃油車是民生類需求,后者以經濟基礎相對薄弱的年輕人、中低收入用戶首購為主。受疫情和經濟環境影響,這部分用戶收入預期降低,消費積極性被挫傷,由此導致消費信心不足,釋放不如市場預期。
經濟型燃油車是我國汽車市場支柱。中汽協認為,當前我國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關鍵窗口期,消費市場的平穩健康對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需要政策持續推動。中汽協建議,2023年繼續實施燃油車購置稅等政策優惠。
據了解,今年燃油車市場動力不足,減征購置稅政策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這一輪政策實施日期是6月1日至12月31日,對單車價格(不含增值稅)不超過30萬元的2.0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單價20萬的車購置稅可以優惠8849.5元。
近日,太平洋汽車走訪廣州市場了解到,進入12月以來,由于減征購置稅政策即將到期,為線下門店帶來了不少客流量。在一些品牌門店,減征購置稅的獲客效果甚至超過新能源補貼臨期影響。
隨著2022年進入倒數,今年汽車銷量成績即將揭曉。
對于今年市場,中汽協給出了總銷量2680萬輛的預測。鑒于11月銷量不理想,12月中汽協給出了不溫不火的250萬輛預期,這個數值甚至不如9月和10月銷量。
乘聯會分析認為,12月面臨新能源補貼退出以及燃油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到期兩個節點,對市場具有較大促進作用,再加上今年春節時間較早、外省農民工提早返鄉過年,車市理應火爆。但是本月工作日較少,各地疫情防控差異大,不利于車市增量,而且很多廠商因為疫情影響年末沖刺力度可能弱于預期,市場存在諸多變數。
對此太平洋汽車展開了線下調查。據了解,目前不少品牌針對雙十二和年末制定了優惠活動,燃油車優惠幅度整體高于新能源。部分門店反饋12月以來訪客量有所增加但“不明顯”,部分門店放映客流量顯著增加。例如同樣是長城旗下品牌,魏牌門店表示“客流增加了一些,不多”“坦克車型相對較多,咖啡系列不是很明顯”。而長城哈弗門店透露,12月疫情解封以來,減征購置稅及回家過年的購車需求明顯增多,客流量顯著增加。“較10月11月增加了三四倍”“平時2個人就可以接待,現在五六個人忙不過來。”
今年國內汽車市場呈現“低零售、建庫存、強出口”特征。據中汽協數據,1-11月,汽車企業出口278.5萬輛,同比增長55.3%。出口是今年中國汽車增長較快的板塊。但是業內分析,明年出口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對內銷和汽車整體帶來一定影響。
乘聯會分析,由于全球高通脹,世界經濟逐步進入衰退風險,部分地區可能會出現局部性經濟風險,給中國汽車出口帶來挑戰。此外,隨著芯片短缺問題得到解決,國外汽車價格和供給偏緊等問題得到緩解,近兩年拉動中國汽車出口持續超強增長的外部需求難以再現。因此明年汽車出口面臨不小挑戰,并且可能將這部分壓力轉移至國內,導致國內市場競爭激烈程度進一步加劇。
對于明年市場,中汽協認為,在疫情防控放開、芯片供應恢復,以及政策支持和汽車出口等有利因素影響下,2023年汽車市場整體向好。但是因為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大宗商品價格上漲、人口老齡化等因素影響,明年宏觀經濟恢復面臨較大阻力。雖然疫情管控放松,會給經濟帶來一定刺激作用,但是疫情要達到平衡、消費信心恢復都需要一定時間。而且因為減征購置稅等政策,部分消費已經在今年提前釋放,今年年底經銷商庫存較高,明年存在去庫存壓力。
據了解,由于芯片問題緩解,國家出臺了減征購置稅等一系列政策,車企對市場看強,產量大幅提升。但是今年“金九銀十銅十一”銷量不如預期,導致汽車庫存大幅增加。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11月汽車庫存累計增長45萬輛,廠商庫存被動建儲的壓力較大。
對于明年市場預期,中汽協預期2760萬輛,在今年基礎之上增長3%。乘聯會預測乘用車總體零售2,060萬輛,可能會出現零增長。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