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向歐委會提交反補貼初裁抗辯意見
7月22日,上汽集團發文稱,應上汽集團要求,7月19日,歐委會在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召開反補貼調查專題聽證會,上汽向歐委會提交反補貼初裁抗辯意見,積極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預計歐委會將于11月2日做出最終裁定,針對歐委會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法的初裁認定(加征37.6%的關稅),上汽集團將保留采取進一步法律措施的權利。
在7月19日的反補貼調查專題聽證會上,上汽明確提出:歐委會反補貼調查涉及商業敏感信息,例如調查要求配合提供與電池相關的化學配方等,超出正常調查范圍;歐委會對于補貼的認定存在錯誤,例如將外國合資方獨資的汽車金融公司混淆為上汽的關聯企業,納入補貼率計算范疇;在調查過程中上汽已提交了數以千計的書面資料,但歐委會忽略了上汽提交的部分關鍵信息和抗辯意見,虛增了多個項目的補貼率。
6月12日,歐委會發布初裁信息預披露,歐盟將對此前被抽樣調查的三家中國廠商比亞迪、吉利汽車和上汽集團三家企業分別加征17.4%、20%和38.1%的關稅,其他配合調查但未被抽樣的制造商征收21%的關稅,而被指未配合調查的上汽集團則將征收最高的38.1%。
針對初裁預披露中存在的計算錯誤,上汽迅速提交抗辯。7月4日,歐委會公布初裁結果,宣布稅率為37.6%,并計劃據此征收臨時反補貼稅。
上汽集團合作和法律事務部高級總監 郁駿
7月18日,在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組織下,上汽參加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初裁后聽證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代表明確指出,歐委會在本案初裁中違反WTO規則及歐盟反補貼條例的諸多做法;目前初裁中計算的補貼幅度無法反映中國抽樣企業的真實情況;歐委會決定采取臨時性征稅措施,遭到部分歐盟成員國、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和歐洲主要汽車生產商的強烈反對,嚴重損害中歐各方利益。
上汽集團合作和法律事務部高級總監郁駿表示,開放競爭才能帶來進步,保護主義只會導致落后,希望中歐通過合作共贏,加快凝聚創新力量,共創全球綠色發展。
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上汽集團終端交付量達到212.2萬輛。其中,新能源車終端交付量達52.2萬輛,位居中國車企第二;海外市場終端交付量達55.4萬輛,持續領跑行業。
據悉,2024年是上汽MG品牌的產品大年,僅歐洲市場就有8款新車型上市。隨著MG品牌在歐洲市場銷量日益增長,上汽計劃將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技術、綠色工廠引入歐洲。
(文:太平洋汽車 黃雨晴)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