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成都車展】太平洋汽車專訪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王博
記者:這次成都車展,吉利展臺有哪些亮點?帶來了哪些新產品、新技術?多多跟我們分享一下。
王博: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吉利汽車的王博。今年成都車展,吉利汽車的展館在2號館,可以說參展陣容非常強大。本次展出的有銀河系列的E5、E8、L6、L7全系產品,尤其銀河E5是8月3號剛剛上市的一款純電SUV新品,這款車型從上市截至8月26號,經歷23天時間,交付量突破了12000輛。
同時,吉利還展出了中國星高端系列車型,比如:星越L和星瑞雙旗艦車型,目前星越L是中國品牌燃油SUV的銷量冠軍,星瑞是中國品牌燃油轎車的銷量冠軍;還有吉利的博越系列、帝豪系列,繽瑞系列,以及熊貓系列等,這些車型均有參展。當然,這次吉利展臺還帶來了“翼真L380”,這是一款純電豪華MPV,首次參加成都車展。除此之外,還有吉利的AI數字底盤、GEA架構、神盾短刀電芯等一系列智能生態與高性能三電技術,均出席參本屆成都國際車展。
記者:所以說吉利其實對成都市場是非常重視的,全陣容都來了。
王博:對,吉利全陣容參加成都車展。當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成都也是吉利的生產工廠所在地。我們在成都有工廠,在生產領克、極氪、吉利等等多個品牌車型,比如吉利豪越pro、領克06、極氪X等都在成都生產。所以說,成都這個城市既是吉利的工廠所在地,也是我們在西部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記者:今年上半年吉利整體業績表現很亮眼,銷量增勢明顯,是否達到預期?
王博:吉利汽車集團在7月份對外發布了上調全年銷量目標(要達到200萬輛),關注吉利的朋友們肯定都看到了這條信息。1-7月份,吉利銷量已經突破了110萬輛,同比增長36%,目標已達成了55%。那么隨著下半年還有一些新產品的上市,新能源、燃油車共同發力下,我覺得我們對于全年實現200萬輛的目標是堅定的,是有信心的。
記者:OK,那能不能透露一下下半年有什么新車型,能夠實現這個目標?
王博:談到新車型,這也是我們用戶朋友非常關心的一個方面。剛剛我們談到,吉利銀河E5是在8月3號發布的一款純電SUV,是基于吉利GEA架構打造的全新車型。那到四季度呢,我們還有一款純電版小型車要發布,就是吉利星愿,這款車也是基于全新純電平臺開發,造型非常時尚,擁有黃金車身比例,將會助力吉利在新能源領域的銷量。另外,銀河系列還有一款插電混動SUV車型。
除了這些新能源車型,吉利燃油系列也會有很多重磅的改款、新款車型,比如前面提到的中國品牌燃油車轎車和SUV雙冠軍旗艦車型——星瑞和星越L,在四季度都會有新款推出。同時,我們A0級銷量冠軍——繽越系列,也將會推出改款車型。有純電,有混合動力,有燃油的,可以說是全能源類型,從轎車到SUV上面都會有新款的推出。
記者:就是全品類下半年都有新的產品?
王博:對,為用戶提供全方位的、更多的選擇。當然,這里我再多講一句,實際上用戶在選擇購車的過程當中,我認為吉利是最優解,因為安全一直是吉利造車的基因,尤其最近幾年通過架構造車,像我們的CMA架構,包括今年新推出的GEA架構等,使得吉利的產品在品質、安全、技術、智能化、操控等方面都在同級別中處于領先優勢。
記者:除了這個,在動力總程方面,在智能電動化領域有哪些技術投入,取得哪些成果?
王博:吉利是一直注重科技研發的企業,過去十年,研發投入超過2000億,今年上半年也是持續加大了在研發和科技方面的投入。不僅僅是汽車本身,吉利在智能駕駛、衛星、智能車機、手機、AI大模型等領域,都是全方位、全鏈路的在投入。這也使得吉利在整個研發技術上,包括在智能化競爭領域都處于行業領先水平。除了剛剛我們談到的架構造車,吉利在目前大家非常關注的智能化方面也是在強化投入,比如說銀河E5上搭載了吉利自主研發的“龍鷹一號”芯片,整個車機運行的速度、與用戶交互的流暢程度等等,完全和手機做到了一致性的體驗。同時,整個智能座艙、智能安全等方面都是處于比較領先的水平,這也得益于吉利在研發和科技方面的持續投入。
記者:燃油車市場大家現在有目共睹在萎縮,那吉利是怎么看待燃油車這個領域的市場前景的?以及對于后續有沒有什么規劃?
王博:的確,在中國市場,電動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最近幾年在持續成長,剛剛過去的7月份,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占比突破了50%,達到了51%。新能源的快速發展為中國汽車市場電動化轉型帶來了一個非常大的機遇。同時,燃油車的體量仍然是有一定規模的,現在中國的乘用車中,每個月的銷量基本上維持在200萬輛左右,50%是電車和插混,還有50%是燃油車。這個50%就接近90-100萬輛的體量,那可以說這個市場規模仍然是巨大的,即使未來的發展,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再進一步提升,那么燃油車每個月80萬、90萬,或者說70-90萬體量也同樣巨大。所以說,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中國汽車市場呈現的是電動車和插電汽車在持續成長,而燃油車的規模仍然相當可觀的這樣一個格局。
那吉利的發展是多能源、多技術路徑全面布局,我們在燃油車上,仍然在加大燃油車的研發和新車型的推出;在電動車上,也在加快電動車型的研發和投入,包括核心車型的上市,還有混合動力車型、甲醇動力車型等,實現全領域的覆蓋。
那么談到未來的燃油車市場是一個什么樣的格局,我認為燃油車市場可以總結為一高一低,就是燃油車的未來一定是“高度智能化+更低的能耗”,這是燃油車未來的方向。像我們的中國星系列產品,要把它的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做到像電動車一樣的體驗,讓燃油車的智能化向高走,讓它擁有電動車的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同時燃油車要有更低的油耗,比如中國星智能雙擎系列,把油耗做到4升的區間,像星瑞L智擎百公里油耗4.22升,星越L智擎百公里油耗是4.79升,讓燃油車真正進入到了4升時代。所以,我覺得整個中國汽車市場在快速向智能化、電動化轉型過程當中,多領域的發展都會有機會,無論是純電,還是插電混,還是純燃油,未來都會有相當發展的機會和市場規模。
記者: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市場是越來越卷的,所以最后問一個比較尖銳一點的問題,您如何看待現在越來越激烈的價格戰,以及內卷這種情況?
王博:特別是今年,整個汽車市場,中國乘用車市場價格戰是非常激烈的,這個價格戰不僅僅在新能源領域,燃油車也一樣,也面臨著價格戰。當然,良性的市場競爭和健康的市場價格戰,我認為是一個正常的商業競爭。但如果說進入到惡性的價格戰,比如說不計成本,或者說沒有底線的價格戰,那對行業、對用戶都不是好的選擇。面對價格戰,吉利會繼續保持在各自細分市場的成本優勢+競爭優勢,但是我們不提倡打惡性的價格戰,我們覺得還是要“做好產品的品質,做好產品的智能化,做好產品的安全性,做好產品的操控性”,這才是給用戶帶來更高的價值。好的產品才能夠給用戶帶來高的價值,我們更提倡的打品質戰、技術戰、服務戰,而不是說無序的價格戰。我覺得要為用戶提供更高價值的產品+更好的服務,要始終以用戶的需求為中心,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為中心,來做好我們的品牌,做好我們的銷量,這遠比參與到一個無序的價格競爭當中會更重要。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