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引科技化未來 盤點上海車展創新先驅者
2015-05-04 17:00:31
作者:周金雯
近日,以“創新·升級”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上海國際工業展覽會成功舉辦。取消了車模的上海車展似乎又回歸正軌,力圖鼓勵參展方將產品和技術等創新成果作為比拼重點。在這屆汽車盛宴上,車企們對車展主旨的把握也并未辜負主辦方的良苦用心,紛紛派出了由明星產品組成的參展陣容。而縱觀眾車企參展矩陣,在新能源車等領域的“扎堆亮相“以及對智能汽車的追捧現象,也悄然揭示了國內市場正興起的三大創新趨勢:工業設計家族化趨勢明顯,新能源車炙手可熱,智能汽車勁風正盛。
工業設計家族化 盡顯歷史積淀
在視覺營銷越來越盛行的今天,優秀的外觀設計是產品贏得市場的前提。而高顏值的設計也容易引發業界內的互相借鑒與抄襲,讓汽車“撞臉”這一現象頻頻發生。然而外觀設計對于車企來說亦是一種造車歷史積淀的體現,同時對于品牌來說也是創新能力的凸顯。上海車展作為一個囊括豪車與普通車的大型展示舞臺,要論吸睛能力,概念車絕對當仁不讓。奔馳F015 Luxury in Motion 概念車、英菲尼迪 Q80Inspiration概念車等大大演繹浮夸的奢華風范。而仔細觀察回歸車展上量產的實用車型,則會發現知名品牌總是以獨有的“家族式”設計風格綻放光輝。
作為出身韓系車的將才,北京現代的產品身上也打上了一代代設計理念進化的烙印,從流體雕塑1.0到2.0理念的升級,讓現代全系產品被賦予更精致、內斂、和諧標簽的同時,骨骼中依舊流淌著尊貴的家族血液,這也造就了其多次在國際國內斬獲大獎的成績。本次車展,重磅亮相的全新途勝,在外觀設計上采用現代汽車流體雕塑2.0理念設計,家族式的六邊形進氣格柵、犀利的前臉、深具雕塑感的車身線條,勾勒出沉穩而富有張力的產品形象;而第九代索納塔作為北京現代的焦點展示車型,也再次體現了流體雕塑2.0設計理念的精華之處,以INNER FORCE(內斂)為鮮明特征,通過節制的線條和造型凸顯出大美無言的設計境界,而精致的流體美學也賦予這款車大氣典雅的氣質,視覺上的“雕塑感”讓其創造出了現代汽車家族式、獨有的時代感外形,從而充分演繹了基于家族歷史積淀上的精妙工藝。
節能技術多元化 新能源百家爭鳴
近些年來,“霧鎖迷城“問題及國家等利好政策的加碼扶持,讓新能源車成為業內備受關注的焦點。順應這股外部助力的”春風“,在此次上海車展全部展出的1343輛車中,新能源車也成為了大熱門,所占比例甚至已經達到了7.7%,相較于去年北京車展又有所升溫。誠然,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市場普及速度都正走在一條順暢的快車道上。
順勢而為乃是兵家應變馭勝之道。而本次車展,新能源領域也呈現競爭激烈的百家爭鳴之態,由低階到高階大致可劃分為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純電動汽車技術和氫燃料汽車技術三大技術流派。其中,大批出現的插電式混合動力風頭呈現出壓倒性趨勢。作為韓系車派的代表,北京現代此次展出的混合動力技術陣容也非常引人注目,不僅憑借強大的技術成果單獨開辟出新能源展區以供展覽,以全新途勝、全新勝達以及2輛第九代索納塔等新能源車型作為排頭兵,也再次印證了北京現代打造新能源強企的技術實力。而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現代此次也展出了氫社會模型,表現出在新能源技術方面的前瞻性探索精神。
科技智能化 再掀未來新風潮
自從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兩會中提出“互聯網+”概念,傳統行業轉型的矛頭便紛紛指向了這一新思路,汽車行業也隨之刮起了一股創新風潮。從本屆車展上井噴式呈現的“智能汽車”便可見一斑,無論是手機遠程操控還是無人駕駛的實現,似乎都預示著智能汽車還原科幻大片場景的未來即將到來。盡管上海車展吸睛十足的智能汽車,進入尋常百姓家還需時日,但是從實用的角度來看,目前市場上在智能技術方面有所成就的量產車仍不少見,諸如人機互動,物聯網等智能技術的運用,都為智能化汽車注入了先進基因。
本屆上海車展,跨國車企,合資企業,自主品牌等都紛紛在新技術、智能化方面展示了最新研發成果。以在參展品牌中較為出眾的北京現代汽車為例,此次單獨開辟了新技術展區作為重點展示對象,并分為Blue Drive和Blue Link兩大區域,既展示了科技感十足的未來型IT駕駛艙,以及在第九代索納塔上打在的多元化動力平臺,又能讓用戶體驗第三代Blue Link為車主帶來的各種智能人車交互應用。更安全、更便捷、更智能貼心的汽車生活畫卷似乎被這些科技成果生動展現在用戶面前。而對于北京現代來說,也充分彰顯出其自主創新能力和掌握智能技術方面的自信和實力。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創新的機遇與風險并行。當前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重要關口,通過上海車展各車企在創新方面的科技展示成果,我們似乎已經看到汽車+各種科技創新所帶來的美好汽車生活就近在眼前。但更深層面,在車展塵埃落定之后,汽車行業的科技探索之路依舊漫長,各個汽車品牌將如何施展拳腳?還需拭目以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