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途銳尋蹤胡煥庸線之旅開啟下一段征程
2015-09-21 16:28:05
作者:周金雯
2015途銳尋蹤胡煥庸線之旅已接近尾聲,9月6日車隊由齊齊哈爾出發,一路沿中國地理百大發現之一的胡煥庸線,以45°斜切中國版圖,穿越大同、西安、雅安、大理,從林海莽原到丘陵險灘,一路征服跨越,即將抵達“文獻之邦”——云南騰沖。在路途中,除了有美食美景相伴,活動還邀請到各路名人——歷史人文專家張鳴、汽車媒體人孫里、美食專家董克平、知名作家秋微,及身為途銳車主的《家具廊》出版人薛曉慧參與其中,他們以親歷者、記錄者的角色,從深度、廣度、態度、角度與氣度幾個方面,探索、發現中華大地的秀美壯麗,以及孕育、誕生在這里的璀璨文化。
2015途銳尋蹤胡煥庸線之旅車隊一行人,在數天的旅程中,在亙古不變的山川河岳間,重歷著數千年來人類的遷徙與文明的演變,一幕幕深刻而鮮活。此次尋蹤活動,不僅是一段發現中國的探索之旅,更是每一位車隊成員發現自我的心靈歷練。
深度——歷史的發展與積淀
車隊從始發站齊齊哈爾一路南下,直至大同,沿途那些曾在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北方重鎮,在新時期或多或少、主動或被動的在轉型中尋求著發展。經過的每一座北方城市,都銘印著千百年來文化融合的痕跡,并用其積累下的文化深度,伴隨著今天經濟的發展,演繹出新的風采。“驅動途銳車輪壓過的,是永不停止的前進動力”——在歷史人文專家張鳴看來,每一個細微的發展與進步,都在為一座城市、一個國家、乃至一個文明積累著底蘊與深度。
廣度——文明的浩瀚與傳承
華夏文明的廣博浩瀚,隨著車隊深入黃河腹地漸漸顯現,震撼著每一位車隊成員的心靈,也讓人們對文明的探索,進行了一次從深度到廣度的躍升。自古人類逐水草而居,黃河兩岸曾以黍粟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千年來沙場上的兵戈鐵馬、道路上的商貿往來,早已將小麥磨制成的面粉變為這片區域百姓的主食。從食物的更替和逐步形成的飲食文化細節,我們同樣能夠品味到歷史。文明演變的歷程,不僅記載于史籍,從我們當今生活的點滴中,也能讀到歷史,文化無處不在——這或許是美食家董克平此行的最深刻感悟。
態度——重塑希望的家園
當車隊從西安進入雅安,所有車隊成員也共同見證了蜀中人民重興家園的勇氣和決心。崎嶇的路,更需要堅實品質與堅韌不拔的意志,隨著車隊進入災后山區,雅安人民重建家園的熱情從心底感動了每一個人。路,是空間與時間的延伸,通向未來,通向未知,孕育著希望。正如媒體人孫里的旅途感悟:“度是過去,路是未來。度是態度,路是空間。度是你的表現,路是你的承受。度是昨天的總結,路是明天的開始。”
角度——丈量世界的繽紛
旅途中,作家秋微駕駛著途銳,用車輪丈量著草場、湖泊、平原和山脈;丈量著現代文明與大自然的邊界;丈量著隨緯度而下降的氣溫;更丈量著文明傳承至今,對我們生活影響的深度。告別雅安后,車隊穿過大理,一路向西南方的騰沖行進,作為此次尋蹤胡煥庸線之旅的最后兩站,文化與民族的多樣化逐漸彰顯,而堅韌的民族氣度也體現的淋漓盡致,無論是鳳山滇西抗戰紀念館、和順古鎮、北海濕地,都無時無刻在提醒我們如何以廣度去看待這個世界。“大千世界、異彩紛呈,如果我們在此生無法全部探尋,不同的角度將成為我們衡量世界的最好工具”,秋微說。
氣度——源于自信的謙遜
真正的氣度,不是處處鋒芒畢露,而是無論在攀越云路繚繞的“天路”,還是穿過安靜祥和的市井小巷,都能保有一顆謙卑之心,懷匠心之志,腳踏實地走過每一個風景——這或許是媒體人薛曉慧對人生及途銳的雙重感悟。正如此次尋蹤之旅的座駕——途銳,擁有著強大卻不失平順的動力總成、強悍的4MOTION四驅系統。“開著途銳你會很安心,坐進車內你就有一種被保護的感覺,這一路我們遇到了多種路況,但在途銳的四驅系統面前都不是什么問題。”身為途銳車主的薛曉慧如此評價。
旅途上的艱難與精彩總會在出人意料中來襲,當這些足跡反饋到途銳“身上”,則從另一個層面昭示著產品永不止步的進化與發展,途銳用自己不變的品質與工藝、永不熄滅的征途精神做出完美的闡釋。在活動的最后一站——騰沖,新途銳也即將登場,它將用實際行動表明:最好的風景在路上。
隨著車隊將由大理到達騰沖,一段以深度、廣度、態度、角度、氣度穿越中國宏偉版圖即將畫上圓滿句號,但對于途銳,下一段征程才剛剛開始。不論車型將如何更新迭代,不論遇到何種艱難險阻,它總會是身邊最可靠的陪伴,這也正是途銳車型所傳達的精神所在。在9月21日,新途銳即將登場,敬請期待。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二手車推薦
相關閱讀
點擊加載更多
網友還關注的車系
換一批
大眾車型
途銳車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