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車壇大事件:薩博又雙叒回來了
新大洋集團早在2012年推出了知豆,這款微型電動車被質疑為低速電動車,當時沒有乘用車“準生證”,只能小范圍銷售。于是在2014年,新大洋聯手眾泰,眾泰貼牌生產知豆,幫其解決了資質的問題。
好景不長,眾泰開始自造新能源汽車之后,在2015年初和新大洋分道揚鑣。然后新大洋找到了吉利,2015年1月,吉利、新大洋以及金沙江創投公司組建了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吉利持股45%為第一大股東。
誰知一年半后,知豆命運再起波瀾,吉利本月表示要出售知豆若干股權。按照吉利的說法,“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響應國家戰略,更好地發展電動汽車產業,保證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按時實現。”
吉利知豆當初為何走到了一起?簡單來說,吉利看到了市場對微型電動車的龐大需求,投資知豆是商業價值的考量。而又為何拋售知豆?知豆本身定位并不符合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升級發展方向,吉利此時賣出,無疑為價值判斷一次轉變,有消息稱,吉利這次轉手知豆獲利頗豐。而對于知豆來說,從低速電動車脫穎而出已屬不易,未來獨立運作補貼減少,競爭力幾何?
6月15日開始,青島出租車罷工,各條主干道上幾乎沒有出租車,青島市民原本以為罷工會導致堵車,誰知道“堵車問題終于解決了”。除了罷工,還有人阻撓出租車正常運營,有的出租車司機被強行拖下車,有的乘客被趕下車;還有的車上被砸雞蛋,輪胎被放氣。阻撓運營的,當天下午就被警方抓獲。
同樣在本月,湖南岳陽出租車進行了一次冷靜的罷工,他們聚集在當地的會展中心進行抗議,并拉起了橫幅,派發傳單,明確了自己的訴求——“請求減免份子錢(每月5700元)、嚴厲打擊非法營運的網約車……”
傳統出租車與網約車的齟齬去年便開始放大,出租車司機背負了高額的份子錢,卻面臨網約車挑戰,收益縮水。雖然傳統出租車行業已有的服務弊端被受詬病,但這個群體的正當訴求無法忽視。而網約車則沒有拿到明確合法的身份證,處于監管的模糊地帶,發展受到限制,用戶權益也無法得到有力保障。
平衡多方利益得靠監管,網約車監管政策何時出臺?從意見稿到現在,網約車管理辦法已經空懸8個月之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拿大多倫多網約車管理辦法在今年5月出臺,這個辦法明確了網約車的身份和責任,并釋放了出租車的活力,兩者可有序競爭。
首先,私家車可以提供客運服務,司機向私家車運輸公司(如滴滴)提交申請,后者承擔審查責任。
安全部分,網約車司機在年齡、犯罪背景調查、駕駛記錄要求等方面,符合出租車司機同樣的標準。網約車車輛每年進行一次安全檢測,執行出租車安全檢測標準。網約車也需要購買與出租車同樣的機動車責任險,網約車所屬的運輸公司也需要購買不低于500萬加元的商業綜合責任險。
價格部分,網約車價格不得低于出租車起步價,在這個前提下,平臺可自行定價,但報價需要預先征得乘客同意。網約車不得提供巡游服務,也不得進入出租車停靠站載客。
出租車方面,牌照使用費從390加元/年下調為130加元/年。在成本下降的同時,出租車司機還可以利用車身提供廣告服務以增加收入。
這樣一套兼顧公平與效益的監管體系值得借鑒,不過私家車從事客運,這在我國幾乎不可能,順風車等合乘業務或許還有發展余地。至于份子錢,要從改革經營權開始,短期內出租車司機的份子錢負擔或難以有效減輕。
路虎和陸風互掐,這事專利局護短了?雖然我們針對此事有詳實的解讀報道,但預計還是有不少同學沒有看到,以下摘錄核心要點,簡明扼要搞清來龍去脈。
先來捋捋事件經過:①陸風X7像極光;②路虎起訴了陸風;③陸風向專利局舉證極光專利不合法;③國家專利局同時宣布陸風X7與極光專利均無效。
陸風X7專利無效的原因在于它“像”路虎——專利局判定陸風X7與極光車身立體形狀與設計風格基本相同,因此陸風X7專利無效。問題出在極光的專利上,我國專利法規定,專利申請必須在產品公開發布之前——極光2010國內首秀,2011年11月才提交外觀設計專利,所以這份專利本身不合法。
需要注意的是,專利局取消極光專利,是因為它申請程序不合法,并非網上所說“三門型與五門型造型形似”的原因,因而,專利局的做法倒并沒有偏袒護短之說。這場官司下來,陸風方面表示陸風X7銷售沒有受到影響,路虎則表示不方便表態。
出臺二手車限遷政策的城市和地區已達約300家,今年3月,國務院明確發文要求各地在2016年5月底前取消二手車限遷。但是大限已過,6月初,明確取消限遷政策的城市和地區僅有3個。時至6月下旬,二手車限遷禁令在各地執行情況遠遠達不到預期。
據中汽協提供的最新數據表明,僅有貴州、四川、安徽、陜西、新疆、廣西、內蒙古等省及自治區,甘肅酒泉、遼寧大連、撫順、葫蘆島等城市取消限遷。
二手車限遷始于北京,當時北京籌備奧運會,以治理環境為由,對外地遷入二手車輛設置了嚴格環保門檻,最后引發其他地區效仿造成全國推行。二手車限遷抬高了流通成本,賣家車輛貶值,買家需要支付更高的購買成本,經銷商收車渠道縮減、無法形成全國市場跨區域流通,并直接影響到車主購買新車。
取消二手車限遷有何難?是因為環保壓力嗎?并非如此,不少城市執行的僅是國Ⅳ、甚至國Ⅲ標準,因而環保考核與限遷沒有直接關系。那么問題在哪?
中汽協副秘書長沈榮表示,推廣二手車對地方財政貢獻相對較小是重要根源之一。因二手車無車輛購置稅,整體稅費對地方經濟的貢獻顯得微乎其微,新車交易則是地方稅收的重要來源。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