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中國質量協會于近日公布了2003年度全國轎車用戶滿意度指數的測評結果,
上海大眾生產的
POLO轎車以78.2分榮登滿意指數之首。去年曾經由
廣州本田獲得此榮譽,而今年則由上海
大眾的POLO轎車一舉奪得。
全國轎車用戶滿意度指數測評是由中國質量協會和全國用戶委員會組織的,納入本年度測評對象的是我國12個轎車生產企業的20個品牌和車型。作為行業性的權威測評機構,中國質量協會的本次測評對象涵蓋了上海大眾、
一汽大眾、上海通用、
一汽轎車、廣州
本田等幾家我國最大的轎車生產企業。本次測評所選定的20個車型的市場銷售量占2002年國內轎車銷售總量的85.6%,已具有行業代表性。
測評結果顯示:總體而言,轎車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與用戶期望仍有一定差距;轎車產品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務仍待改進;用戶在駕駛穩定性、操縱方便性、動力性能、外觀造型等方面的滿意度較高,在維修質量、維修方便性、外觀尺寸、
漆面質量、燃油經濟性、座位舒適性、座艙美觀性等方面用戶滿意度一般,維修收費合理性滿意度最低。當然,近年來我國轎車市場出現了高速增長勢頭,市場競爭也在加劇。在新車型不斷推出,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企業能否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經營
理念,其售后服務體系能否同步發展,應引起各汽車生產企業以及各類維修服務機構的
高度重視。
在本次測評中取得的良好成績是用戶對企業一年來扎實工作的肯定。從長遠來看,抓住人心,贏得“人和”,不僅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也是國家汽車產業在國際汽車市場上獲得話語權的關鍵。
在這一層面上,上海大眾的POLO轎車在最近一段時間能表現出很強勁的市場反應,的確有其發軔的資本。一個在技術性能和裝備上已經具備了世界品質的汽車品牌必然決定了它在價格、售后服務、連帶產業等各方面也要逐步與世界接軌。在直面與國際車價接軌的壓力下,國內的轎車企業只有先于對手降低成本,消費者最終才會從中得到實惠。所以,此次POLO價格的調整初看像簡單的降價行為,但是仔細分析后則不難發現,調整之后的POLO售價接近甚至略低于國際價格,并且成為上海大眾繼
帕薩特出口菲律賓之后,同一年內“梅開二度”,第二個走向國際市場的產品。而600輛的批量出口更使得中國生產的轎車首次以國內同等價格立足發達國家汽車市場。
如此一來,上海大眾的POLO真正地具備了與國際汽車市場競爭的優勢,不僅受到了國內消費者的肯定,還作為開創了國產轎車與世界全方位接軌的先鋒。同國際接軌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POLO探索出的先驅之路,相信也能為更多的消費者帶來更多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