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品牌是否能夠決勝千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者中立于不敗之地,既取決于產品質量,更取決于其對于成本的控制程度。只有降低成本,才有可能降低產品的價格,讓利于民。
成本控制
理念應該在生產、物流、終端、人力方面節節深入,從實踐中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另一方面在價格上有具體的表現——每年都會有部分產品的價格和前一年相比有大幅度的下調,使之達到量化的概念。
我們國內的很多企業卻總是停留在口頭上,說降價卻不能真的降下來。拿汽車行業來說,目前平均的行業利潤率都不低,卻只有少數車型真刀真槍的把價格降下來,其中
富康就是一例。它的價格原來基礎上最多竟然下調了1.4萬,為車價的10%之多。有人說這是
東風雪鐵龍對于
富康是否能夠應對市場上新款沖擊的反擊。然而在筆者看來,這種想法太過幼稚。也許你看到的僅僅是價格降下來的表象,但在表象的背后,是東風
雪鐵龍對于成本控制從理念到行動的具體實施。
富康之所以敢降價,而且一降到底,依筆者看,其一是因為富康在國內擁有近50萬用戶。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富康良好的口碑,富康背后的支撐“厚度”是一般同類產品不可匹敵的。在這樣的背景下,
東風雪鐵龍才敢將富康的價格降到行業“零”界線以下。其二,東風
雪鐵龍在富康的技術方面已經相當成熟,而且經過11年的引進和改進,富康已經達到了近乎于100%的國產化;并且,經過長達11年的生產技術磨合,東風
雪鐵龍對富康已經實踐出一套成熟的技術思路和生產流水線。這和那些還在試驗中摸索的其他車型相比具有明顯的成本控制實力。其三,不斷的創新。富康走進中國11年來,一直都在追求不斷的創新。當然,對于一款家庭車,它的創新是務實的,是建立在用戶實際需要的基礎上的。這就是成本控制中對于創新的理想境界。
成本控制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在產品的每個環節深入下去。富康是值得國內其他品牌學習的一個好例子。然而,筆者又不禁反問,對于目前中國的其他汽車企業和產品,誰又有富康一樣的實力和背景?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這樣的實力與背景,那么從時間上,從企業到產品,從成本控制理念到實施,又有哪一個企業能有如此的深度、廣度和速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