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于2005年3月3日在北京召開。在會議上,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委員提出的關于本土汽車品牌建設和發展的提案得到了與會代表的廣泛關注。一個關于民族汽車產業的話題在此次會議中熱烈展開,而在會場外的廣大人民群眾,也展開了一場對于民族汽車工業與本土汽車品牌的討論。
本土汽車品牌這個概念,誕生的時間并不長。近幾年汽車迅速進入百姓生活,成為百姓生活中的重要角色,同時國內汽車消費市場中品牌的地域劃分比較清晰,外來品牌借助的強大品牌優勢和行業經驗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而我國自有的民族汽車工業在困境中成長,使得本土汽車品牌這一概念得以流行,也使政府和社會對汽車工業和汽車品牌的民族意識日漸強烈起來。
中華民族自古就有著很強烈的民族榮譽感和保護思想,這一點在現今社會的經濟領域也有很明顯的體現。曾經家電行業的崛起、現如今手機企業的發展等成功案例都在證明著中華民族對自有品牌的愛護和扶持,也表現了人民強大的民族凝聚力。而現在的汽車工業卻面臨著品牌用戶流失,用戶忠誠度下降的態勢。
我國的本土汽車工業發展起步較晚,在世界級汽車品牌集體涌入中國市場的時候,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無法經歷完整的由小至大的常規積累過程,所以在品牌用戶的維護上,很難形成忠實的“品牌世家”局面。但任何一個品牌的成功,除了自身的成長之外,政府的支持和消費者的信賴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國外成功的品牌發展歷史中,都存在著民族支撐的環節,同為亞洲國家的韓國汽車品牌在發展階段不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也得到了消費者的強烈擁護,韓國自有品牌的汽車一度成為“百姓車”的代名詞。
本土汽車品牌自身品質在客觀的發展,可以看到的是近年來國產汽車整車工藝、設計水準等硬性指標不斷提高,市場反應也體現出上升的趨勢,在這樣一個關鍵的時刻,本土汽車品牌正需要政府的積極扶持,與社會輿論的客觀評價。正如吉利汽車的品牌狀態,經過近6年的奮斗與發展,吉利品牌目前涵蓋了汽車、教育、旅游等多種產業,在政府與社會的關注之下,吉利集團的發展歷史正好是本土品牌的成長軌跡。吉利這一中國味道十足的品牌,已經成為民族工業的核心品牌之一。
現今的吉利以及其它本土汽車品牌正如處在啟蒙教育階段的孩子,只有給予他更多的關心和鼓勵,才能促使其健康、迅速的成長。良性的發展需要積極的推動,推動的力量正是來自于整個社會對民族工業的愛護。鼓勵和支持民族工業的發展,才會使本土品牌更快的成長,民族的汽車工業才能早一天與世界級品牌平衡,國內汽車消費市場才能真正與國際接軌。
華潤現代5.21相約有禮兩小時廠家直銷
參與品牌:現代
微信/瀏覽器掃描二維碼用手機報名更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