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的秋天,中國的車市在平淡之中又蘊含著一股充滿力量的躁動,這股躁動隨著
東風悅達起亞遠艦的推出達到了頂點。當別的汽車廠家都選擇觀望的同時,遠艦卻揚帆起航、破冰而出,面對東風悅達
起亞的做法,有人鼓掌,有人疑惑。然而無論如何,遠艦憑借自身實力,已經在
中級車市場中激起了千層波浪,成為這一領域的中堅力量!如今回首看看,原來一切早有答案——好的產品總是會受到消費者的追捧,而產品本身蘊涵的韓國汽車文化更是讓人著迷。
遠艦的原型車歐迪瑪(Optima),源自
起亞歐洲設計中心,是在
現代-
起亞第五代MSC
中型車平臺上研發出的佼佼者。第五代MSC中型車平臺集中代表了韓國汽車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相對先前四代而言,其技術含量有了相當大的提高,系統設計有了長足的改進。
除了遠艦(Optima),這一平臺上還推出了
索納塔(Sonata)、
圣達菲(Santa Fe)和
君爵(XG)。四款車由于良好的品質和可靠性,被業界稱為“虎門四將”,已經遍布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創下累計銷售280多萬臺的驚人業績。
作為一款中高級轎車,遠艦相對于其他車型造型更為穩重、大氣、古樸,豐富完備的配置和性價比極高的優勢細分更廣闊的市場,逐步贏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同。
很多人對遠艦的評價:中規中矩,也就是這款車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壞也壞到哪里去。其實這就是韓國車的設計思想,也與以東方“中庸”儒文化為基準的韓國“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內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脈”的民族文化一脈相承。貫穿韓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整個歷程,是韓國人汽車工業發展的根本原動力,韓國人勇于向自己昔日的敵人學習,合作,同時韓國車完全獨立開發生產屬于自己的汽車。并且在向世界第五的位置沖擊。
1962年,韓國汽車工業蹣跚起步,主要是從國外進口半成品和零部件進行整車組裝。
上
世紀70年代,韓國汽車工業以模仿和抄襲為主,并1976年開始了進入國際市場。
80年代中期,以“用國產車光榮”和“出口導向”的戰略,積極開發新車種、車型。1986年,韓國迅速成為全球第9位的汽車出口國。
90年代的韓國汽車工業完全進入
優勝劣汰階段以便促進汽車工業向更高水平發展。政府提供了大量資金用做科研開發項目,并且逐漸開發科技含量高的新車型,致力于中、大型轎車及休閑轎車的出口。從北美,到歐洲,再到日本,韓國汽車已經遍布全世界, 1995年,韓國已經成為世界第6大汽車出口國。
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四大汽車企業瓦解并購,但是韓國汽車工業在全民總動員的鼓勵和支持下迅速復蘇。如今,韓國汽車企業已經基本實現了生產的全球化和技術先進化,并建立了較完整的海外生產體系和全球化營銷體系,給全球汽車市場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力。
韓國汽車從組裝、模仿、抄襲到自主創新成為國際品牌,一路走來,韓國汽車正逐漸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韓國人深深懂得拿來主義,三十多年來,韓國各汽車公司派出了大量設計人員到國外學習。他們思維、
理念超前,許多設計在國際比賽上獲得大獎。韓國各汽車公司還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同時大量解剖、研究競爭車型,因而近年來韓國車的時尚感覺和賞心悅目的感覺有顯著提高。韓國汽車在技術、產品品質和品牌上都有了質的飛躍。
冰凍三日非一日之寒,韓國地理和歷史原因使得韓國民族對立人、立國和立族有著自己獨到一面,他們非常注重合理利用和分配資源。他們簡樸、環保、實用、中庸的汽車文化通過韓國汽車在全球的
輪胎痕跡漸漸得到世界消費者得深深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