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
現代汽車老板鄭夢九政治獻金案丑聞正處調查中,“五一”長假期間
現代汽車中國公司的員工們同樣過得惴惴不安。
上班后的第一感覺是:“還好到現在為止,還看不出我們受到了多大影響。”
現代(中國)代表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自己的個人前途暫時表示樂觀,但已有跡象表明,現代(中國)布局正由此出現變故。
中國攻略“鄭氏造”
4月18日,現代汽車董事長鄭夢九現身
北京現代二期工廠的開工奠基儀式,似乎有意向公眾表明中國的投資戰略并未受到影響。而此次鄭夢九匆匆趕赴中國,據說也是得到了韓國政府的“特批”。
這一舉動,除了表明現代汽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外,事實上也體現了鄭氏在現代(中國)戰略中的重要程度。
按照規劃,到2006年,
北京現代將實現年產20萬輛規模;2008年
北京奧運會時,達到年產30萬輛;而到2010年,北京現代將實現年產55萬輛的目標,最終占領中國20%的市場份額。
但相對北京現代一馬當先,現代(中國)謀局布陣卻仍顯得不十分清晰。
華泰的欲罷還休,
江淮的若即若離,以及
商用車花落誰家……現代一直置身產品資源爭奪的漩渦中。直到去年6月
廣汽現代
商用車項目的落地,現代的中國布局才基本敲定。
在
乘用車領域,現代(中國)實施“雙品牌”策略,即由北京現代和
東風悅達起亞在一南一北生產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生產差異化車型;在商用車領域,現代(中國)則專注與
廣汽集團“聯姻”,在未來生產1噸至60噸不等的輕、中、重型卡車。在
SUV和
MPV領域,它將繼續保持原有的技術轉讓模式。
現代中國再變局
“(受‘黑金事件’影響)現代要保全自己,謀求東山再起,北京現代是其重要砝碼。”中國汽車工業咨詢公司首席分析師賈新光認為,由于北京現代在現代全球戰略中地位舉足輕重,可能將不會受到很大影響,但“
廣州現代和東風躍達
起亞就不好說了。”
日前接受記者采訪的華泰現代高層向記者表示,之前簽訂的協議進展順利,最新引進的圣塔菲將按原計劃在今年6月出車。
然而,自去年6月雙方簽署基礎性合作協議后,廣州現代項目進展一直不順利,時至今日仍未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準。這其中固然與國家汽車產業政策調整,筑高合資企業門檻有直接關系,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卻是,現代(中國)沒有處理好
東風悅達起亞錯綜復雜的四角關系。
發生在去年夏天的“悅達逼宮”事件其實是為上述傳聞做了很好的注腳。“風波”過后,東風在東風悅達
起亞中的持股比例由25%減持至20%,“現代‘利用’東風悅達
起亞董事長胡友林逼退東風,顯示了現代對加大資本控制力的追求。”有業內人士如是表示。
少了東風這個“強手”,將悅達起亞納入廣州現代的大盤似乎對現代(中國)來說已經掃除了障礙。但東風方面卻并沒有這么認為。東風悅達起亞董事會在改變三方股比關系后,一直對決議內容秘而不宣。“實際上,東風一直對此事不服氣,他們在等待機會‘反戈一擊’。”有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如今,現代“黑金”事件東窗事發,東風是否已經等到了最佳時機?相關各方對此均三緘其口。但據接近東風的人士透露,倘若現代(中國)出現真空狀態,東風的確有回購股權的打算,“至少恢復最初25%的狀態。”
無論如何,已經被拖入司法程序的現代汽車,其海外的投資勢頭將被全面遏制。總投資12.4億美元的廣州現代項目受到牽連無疑首當其沖,但東風悅達起亞的未來走勢更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