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代雅閣US-NCAP獲5星 期待國內一碰原創
NCAP的歷史起源于1979年,那一年,美國正式成立了US-NCAP組織。隨后澳大利亞于1992年,日本于1995年,歐洲于1996年,韓國于1999年相繼成立了自己的NCAP組織并付諸實踐。
第八代雅閣 US-NCAP五星高懸
08年,美國的US-NCAP又進行了一次碰撞測試,而參加這次測試的車型就是08年1月6日在中國宣布上市的第八代雅閣。提起雅閣,也許會有許多的消費者還固執的認為日本車不夠安全,那么第八代雅閣究竟安全嗎?US-NCAP給出了我們以下的結論--第八代雅閣轎車在車身上采用先進技術和結構,達到同級別車中最佳的安全性能;第八代雅閣轎車在US-NCAP測試中五星高懸。
是什么讓第八代雅閣獲此殊榮?
當NCAP碰撞的結果被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汽車企業對與NCAP測試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增加,那么如何在NCAP的測試中獲得高分呢?以廣州本田為例,它旗下的車型取得良好的成績得益于對安全性的重視和G-CON車身技術。G-CON是沖擊力(G)和控制(CONTROL)的合成,是一種車身結構的設計。它能夠在碰撞時吸收撞擊的能量,大幅降低對乘員艙的沖擊負荷,同時乘員艙不會發生嚴重的變形,從而保證乘員的生存空間。G-CON技術通過控制車體的沖擊力,在氣囊打開時控制對乘員的沖擊力保護乘員,同時在引擎罩,保險杠上的設計上有效降低對行人的傷害。三方面整合在一起,成為G-CON技術的核心。
解讀G-CON:汽車安全何處體現?
有消費者曾親眼目睹過車禍現場,也曾經看到過事故車的慘狀。但是僅憑眼睛所看到的車輛損壞情況是否就能夠完全代表這款車的安全性能呢?什么樣的汽車才是真正安全的汽車呢?這種讓廣州本田在碰撞測試中得到如此好成績的G-CON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技術呢?筆者希望能夠用最通俗的語言讓大多數人都明白下面的這段文字。
汽車車身強度的高低以及碰撞性能的好壞,并不決定于車身表面鋼板的厚薄,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車身框架結構的強度及相關安全部件性能的好壞。
在第八代雅閣的下線現場,筆者拍到了第八代雅閣的車身。沒有裝備零件和車身鋼板的車架看起來非常有骨干,廣州本田汽車的工作人員向筆者解釋到:車身前側和后側標出的黃色區域,是車身的吸能區。而車身上紅色的部分則為堅硬的鋼架。汽車在發生碰撞時,車輛通過車身前部(發動機艙部位)吸收碰撞能量,減小車內乘員受到的沖擊(G);同時配以堅固的乘員艙,確保乘員的生存空間,最終達到保護乘員安全的目的。但是汽車在發生碰撞時,車輛通過車身前部(發動機艙部位)吸收碰撞能量,減小車內乘員受到的沖擊(G)G-CON通過對車身進行有技巧的設計,不但降低乘員受到的沖擊力(G),同時還能保持乘員艙的完整性,從而達到保護乘員安全的目的。
C-NCAP-第八代雅閣期待國內一碰
中國的C-NCAP活動在2006年底開始籌備,2007年4月底,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舉辦的C-NCAP碰撞結果發布,標志著我國在汽車碰撞安全監督領域跟上了世界潮流。
第八代雅閣在中國上市不久便受到了眾多消費者的追捧,雖然廣州本田曾穩居中高級轎車銷售榜首,但是能夠讓中國消費者更加放心的選擇廣州本田第八代雅閣轎車,仍然是廣州本田非常重視的課題之一。
雖然第八代雅閣在美國的NCAP碰撞測試中得到了5星級的好成績,但是廣本依然決定讓第八代雅閣轎車參加國內的C-NCAP碰撞測試,讓中國的測試給第八代雅閣的安全出一個評價。
那么第八代雅閣在C-NCAP中的表現將如何呢?雖然現在說毫無懸念還有些為時過早,但是筆者就國內的C-NCAP測試的標準與美國的US-NCAP的標準進行了如下比較(見下表),C-NCAP碰撞測試無論從正面、側面的碰撞標準來看,均比美國的標準要稍低一些。第八代雅閣經歷了美國的碰撞測試之后,再次參加國內的C-NCAP測試,看來似乎真的是沒有什么懸念了!
| 正面100%重疊剛性壁障碰撞測試 | 正面40%重疊可變形壁障碰撞測試 | 可變形壁障側面碰撞測試 | 假人布置 |
C-NCAP | 前排兩個+后排一個 | |||
US-NCAP | 前排兩個 |
第八代雅閣-期待C-NCAP的一碰。這一碰將是第八代雅閣轎車歷史性的一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