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朗逸/新寶來看大眾在中國的戰略反置原創
說到中國汽車市場,就不得不提到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在不久前剛結束的北京車展上,兩家汽車廠商分別推出了新車LAVIDA朗逸和新寶來。兩款A級車不管是從外觀還是內飾看都有著較大的區別:朗逸時尚動感,而新寶來經典雅致,這就讓不少關注大眾品牌的人有點困惑,為何兩款重量級新車的整體風格與其本身的定位恰好相反呢?
新車風格與原有定位大相徑庭
想必了解汽車的人都清楚,大眾集團在中國有一南一北兩家合作伙伴,分別是上汽和一汽,上海大眾原來的定位主要是A0級車和B級車的開發,而一汽大眾則立足于A級車市場的拓展。之后因為競爭對手和市場格局的變化,大眾方面又重新劃分了兩家合資品牌的側重范圍,上海大眾的品牌基本上走穩重、典雅和經典的路線,帕薩特領馭和明銳就是典型的代表;而它的同門兄弟一汽大眾品牌則被定位于時尚、活力和動感,這從速騰和邁騰不難看出。
回過頭來看新寶來,大氣經典的造型按理說應該來自上海大眾的陣營,如今卻收歸一汽大眾旗下。反觀朗逸,靈動個性的外表彌漫著時尚的活力,本來應該交給一汽大眾去重點開發,現在卻由上海大眾推出。對于如此“反串”,與其理解是大眾集團的兩個合作伙在市場開發方面進行的新嘗試,不如說是大眾集團出于全盤考慮而采取的重大舉措。
這里不妨把這種新的舉措稱為大眾在中國的“戰略反置”。和新寶來相比,全新的LAVIDA朗逸似乎有著更好的市場預期,在德國大眾的整體戰略中也占據著更重要的地位,這款將來的A級車標桿能落戶上海大眾其實是有些原因的。
多種因素造成“戰略反置”
首先要提到的是品牌塑造力。不管是德國大眾本身的品牌號召力,還是由于上海優越的地理條件和上汽強大的營銷實力,總之上海大眾將旗下的眾多品牌都打造得風聲水起,從A0級車POLO到A級車明銳再到B級車領馭,這幾款車無論從消費者認可程度上還是從產品銷量上都是非常的成功;反觀一汽大眾,除了老三樣之一的捷達一直寶刀不老,苦苦支撐著局面外,其他車型基本上都乏善可陳,寶來和速騰目前在市場競爭中呈膠著狀態,前景還不明朗;邁騰的不成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更不要說享譽歐洲的高爾夫被一汽大眾整成如今這般境遇。
其次是在利潤上。無須贅言,資本總是朝向利潤最高的地方沖鋒,這是全球資本運作都遵循的鐵定原則。大眾集團也不例外,通過汽車品牌實際銷量和利潤對比,(當然這里面不包括明銳和奧迪)大眾方面覺得兩個貿易伙伴中雖然一汽更為聽話,但上海方面的賺錢能力要強一點,所以在新戰略A級車這步棋子的定奪上,大眾方面開始傾向上海。
最后就是雙方的研發能力。上海大眾對POLO、領馭,尤其是LAVIDA朗逸的自主設計和研發給德國方面交出了滿意的答卷,這也可以解釋大眾在中國的研發傾向越來越向上海靠攏的一個原因;而一汽方面的研發能力則讓德方有點失望,據說就是此次新寶來,原本是交由一汽大眾自主設計的,結果拿到德國進行評定,因為設計不過關而被德方收回了設計權。如此看來,一汽大眾目前還不能讓德方徹底放心。
大眾集團重心或將轉向上海
盡管一汽善于獻媚,可表面上言聽計從,背地也卻跟別人(福特)曖昧不清,這讓德方很生氣,后果自然也很嚴重。聯想到09年德國大眾即將推出的兩款車Tiguan和PassatCC,盡管分別入住南北大眾,不過從產品上來說,大眾在中國的首款SUV-Tiguan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款重要的SUV市場戰略級車型已經確定在上海大眾生產;而征戰轎跑市場的PassatCC顯然不可同日而語,考慮到邁騰的產品延伸以及高昂的定價必定使得PassatCC成為小眾車型,因此讓一汽大眾生產也理所應當。至于說坊間所盛傳的六代高爾夫的生產權,從目前的形勢分析,是否真的落戶一汽還有待商榷。
綜合來看,大眾集團的LAVIDA朗逸和新寶來在品牌分配上出現的“戰略反置”,表明大眾已經完全將上汽視為穩健可靠的合作伙伴。同時也預示著大眾的天平已經開始向上海方面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