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教”風生 李書福與瑞典國王話教育
2010年11月10日下午,正在中國進行科考訪問的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到達杭州會見了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雙方就吉利企業發展、沃爾沃交割后百日運營情況、汽車產業未來技術和發展趨勢、教育和人才培養等話題展開了深入地交流。
汽車之外的主題
雖然本次國王的會見圍繞沃爾沃展開,但從雙方所帶的團隊陣容可以看出,“教育”和“人才”也是國王本次西湖之行的主題之一。
與國王同行的瑞典皇家科技代表團,由瑞典的頂尖學者組成。而李書福也帶來了北京吉利大學、三亞學院、浙江汽車工程學院的幾十位院長、教授。據現場人士介紹:“對于雙方合作培養人才,瑞典國王很有興趣。”會面中,李書福把自己帶來的大學院長一一向國王介紹。他多次重復說到,希望與瑞典方面合作辦學,為吉利、也為沃爾沃培養更多人才,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排除建一所沃爾沃大學。
陪同國王訪問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和瑞典企業領袖們,與吉利控股集團的管理團隊及吉利集團旗下4所大學的校長和學生,分別就感興趣的話題分享了觀點和看法。
少為人知的身份
在普通人眼中,李書福曾是一個汽車行業成功的企業家,及至收購沃爾沃,更是名聲大振,成為中國汽車行業的領袖級人物。但是卻很少有人知道,李書福在另外一個領域也相當成功:那就是教育事業。
事實上,李書,F在是國內五所大學的董事長,他所創辦的大學在校生超過4萬5千人,他對教育的關注并不比汽車少多少。
一個月之前,李書福到達瑞典哥德堡沃爾沃總部參加沃爾沃第一次董事會,就在當天晚上,還特意與哥德堡大學、查爾姆斯大學的兩位校長共進晚餐。李書福后來透露了與兩位大學校長會面的意圖,因為他內心中一直埋藏著一個心愿:借助兩所著名大學的力量,在國內成立查爾姆斯大學沃爾沃工程技術學院、哥德堡大學沃爾沃商學院,培養研發、制造、營銷、企業管理高級人才。李書福也多次強調,吉利招聘人才和招收學生的標準也是要“安全、低調、高品位”,只要把人搞對了,事情也就搞對了。
李書福為什么會對教育如此關注?也許他在今年兩會期間的講話可以解釋:“我們的產業要成功實現轉型升級,當前必須要重視教育改革與產業的協調發展。沒有教育提供人才保障,產業轉型升級就缺乏足夠的底氣。”看來,李書福是站在足夠長遠的角度看待教育,在這一點上,發展教育和企業發展便融合到了一個原點。
在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汽車之外的李書福,一個對教育傾注滿腔熱情的李書福,一個求才若渴的李書福。他不僅能夠在行業內廣納賢才,找來像沃爾沃現任CEO雅各布那樣的國際汽車行業資深管理者,也能聚攏熟悉國際并購和投資等其他領域的專家。又能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通過創辦大學來解決企業發展中的人才儲備問題,不僅解決了吉利發展與轉型的人才困境,同時也為整個汽車行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專業人才。
一筆最寶貴的財富
說起李書福的教育情結,不可不提吉利大學。
十多年前,吉利涉足汽車行業之初,每年都有不少名牌大學畢業生進入吉利工作,但在實際工作崗位上,李書福發現,這些畢業生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并不適應企業生產需要。而那時候恰逢中國汽車工業起飛時期,與汽車相關的人才又非常緊俏。由于痛感汽車人才的缺乏和外來人才的難留,李書福下決心創辦自己的人才培養基地,于是,便有了現在的吉利大學。
吉利大學的建成,不僅讓吉利擺脫了當時的人才困境,也體現了李書福的遠見和戰略眼光。吉利大學校長江樹人所說的話便是這種戰略考慮的最好解讀:“2020年,吉利要年產200萬輛車,在全世界至少需要20萬名員工,這些人哪里去找?”這個一開始就想到20年后人才問題的企業家,在十年后成功收購了沃爾沃,只能說上帝更加眷顧有準備的頭腦。
吉利大學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民辦大學中的佼佼者。今年五月,第48屆首都高等院校學生田徑運動會在北京吉利大學召開,這是北京大學生運動會首次在民辦大學舉辦,也標志著官方和全社會對吉利大學的認可。
由于李書福對教育的情有獨鐘,后來又投資建設了海南大學三亞學院、三亞理工職業學院、浙江汽車工程學院、湖南大學湘江學院等高等院校。李書福后來親自編寫了教材《做人之道》,并且提出了一種與眾不同的辦學理念:“走進校園是為了更好地走向社會。”
在此理念之下,李書福創造了一種名為“311”的實用型人才培養模式。這種模式中的3,就是三門基礎性的學科,包括語文、英語和計算機三門課程。第一個1,就是做人之道。李書福認為,一個人如果做人都沒有學會,就無法開展工作。另外一個“1”叫一技之長。學生進入校園總要學真功夫、真本領,一技之長由學生自己選。借助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吉利培養了大量實用性人才。
關注教育,就是關注未來。多年的苦心經營,吉利對教育的投資不僅為自己帶來豐厚的人才資源,也為整個行業、整個社會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也許幾十年后,我們更能體會到李書福在今年兩會期間講到的一句話的價值:吉利留給后人的,除了汽車,還有教育。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