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歷史回顧
梅賽德斯奔馳S級W 126系列(1979-1991)
· 新型安全概念,全球率先達到不對稱前端碰撞(斜向碰撞)標準的量產轎車
· 全球率先為量產轎車使用駕駛員安全氣囊和安全帶收緊器(1981年起提供)
· 前排乘客安全氣囊(從1987年起提供)
· 后排座椅三點式安全帶
· 自動鎖止式差速器
· 加速防滑控制系統(ASR)(從1985年起提供)
1979年9月,戴姆勒-奔馳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及配件展上推出了新一代S級轎車。W 126系列最初由7個車型組成:有四款發動機(從2.8升115 kW/156馬力的6缸化油器發動機,到5.0升176 kW/240馬力的燃油直噴式V8輕結構合金發動機)以及另外兩款—普通版及加長版的車型。加長版車型的軸距增加了140毫米,使后排腿部空間及后門入口寬度得到明顯改善。
除了乘坐舒適度和安全性得到提升,此系列車型的研發重點是降低能源消耗。輕量化的車身材料以及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的輕質車身結構(cd= 0.36,而W 116系列cd= 0.41),使新S級轎車比其前身車型能節省10%的油耗。以前的兩個8缸發動機被兩個帶輕合金曲軸箱的大排量發動機替代。5.0升發動機取代了4.5升鑄鐵發動機,其動力單元來自于450 SLC 5.0。而3.8升輕合金發動機則由3.5升V8鑄鐵發動機開發而來,不僅動力輸出大幅提高,而且由于其輕質化的缸體材質,實現了更高的燃油經濟性。
該車系的車身設計融入了最先進的安全研究成果。得益于全新的設計理念,乘客車廂能夠抵御時速55公里下發生的正面撞擊,而W 126系列轎車也由此成為全球第一款達到正面撞擊抵御標準的轎車。在W 126系列推出兩年后,梅賽德斯-奔馳S級轎車率先應用駕駛員安全氣囊,并在1985年的車型改進組件中增加了前排乘客安全氣囊,成為汽車安全設計領域的又一開創。
安全氣囊的發明源于一次有驚無險的事故。1952 年,美國工程師赫特里克在一次駕車中,為了躲避一個障礙物,立即猛打方向盤并緊急制動。同時,他和妻子都本能地伸出手臂,來保護當時正在前排中央座位上的女兒。雖然有驚無險,這位自學成才工程師卻從中受到啟發。他想必須有一種保護裝置,在緊急制動或是碰撞時能代替手臂去保護前沖的駕乘人員。他利用兩個星期的時間設計出了一種汽車緩沖安全裝置,其原理是在發動機罩下裝一個盛滿壓縮空氣的儲氣筒,當汽車受到正面碰撞時,慣性沖擊力促使一個滑動重塊向前移動,從而推動儲氣筒向隱藏在方向盤中央以及儀表板旁的空氣袋快速充氣,從而可以使車中人員減少傷害。
1953年8月18日,赫特里克獲得了美國國家專利局辦法的“汽車緩沖安全裝置”的專利證書,這就是安全氣囊的雛形。在這個設計的基礎上,梅賽德斯-奔馳經過幾十年的不斷改進和完善,使其成功運用在S級轎車上。梅賽德斯-奔馳亦成為世界上第一家能夠提供安全氣囊和安全帶收緊裝置的汽車廠商。
此外,梅賽德斯-奔馳還在這一代S級轎車首次摒棄了傳統的保險杠,轉而采用了大型的塑料涂層的保險杠設計,從而實現了保險杠與車身前部及后部側圍完美融合。車身兩側的寬闊且橫向布置的塑料防護板被安放在輪拱之間、與保險杠同高的位置上,使車身前后及側圍在視覺上渾然一體。
車型系列中納入轎跑車
1981年秋季法蘭克福國際汽車及配件展上,W126家族系列產品中新添了一款優雅的8缸發動機轎跑車。其兩款全面改進的V8發動機均運用了最新的“梅賽德斯-奔馳能源理念”---旨在減少燃料消耗和有害氣體排放。除了改進了壓縮比,還改良了凸輪軸的氣門正時功能,空氣噴射閥和電子怠速控制。改良了氣門正時的凸輪軸使發動機在較低的轉速下即可實現最大扭矩。改進后的3.8升發動機,縮小了缸徑,增大了沖程,不僅更加節油,發動機性能也得到進一步提升。能源理念推出四年后,公司實施了全面的車型改進方案,1985年9月,再次在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推出了全新升級后的S級轎車。在視覺方面進行了適度調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保險杠和側面防護造型變化,輪轂也從14英寸調整至15英寸。此外,S級裝配更大的制動盤,以提升安全性能。
兩款新設計的6缸發動機取代了使用多年的2.8升M 110發動機。化油器版本加入了2.6升燃油直噴發動機,而同步開發的3.0升發動機成為了M 110噴射版本的繼任者。新品中還包括4.2升的V8發動機,它增大了3.8升發動機的缸徑,并裝配于S級轎車、SEC轎跑車和SL車型上。 5.0升發動機新配備了電子點火系統和博世電控機械“KE Jetronic”噴射系統之后,輸出功率達到180千瓦(245馬力)。
5.6升排量
此車系的發動機中最引人注目的創新就是5.6升8缸發動機,該款發動機是通過增加了5.0升V8發動機的沖程而開發出來的,輸出功率可達200千瓦(272馬力)。如果需要,還有高壓縮發動機版本可供選用,雖然該款發動機未能整合閉環排放控制系統,但強大的動力輸出可達221千瓦(300馬力)。即使沒有催化轉換器,這款發動機也能滿足歐洲經濟委員會(ECE)規定的排放標準,由此它還被稱為ECE發動機。配備有這種發動機的車型 560 SEL和560 SEC 是梅賽德斯-奔馳當時生產的動力最強勁的量產車型。
1985年,三元催化轉換器首次面世,它有效地降低了廢氣中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及氮的氧化物的含量。而搭載了三元催化轉換器的S級轎車也因此成為有最先進的尾氣處理技術的豪華轎車。改進后的車型---除了ECE版本的560 SEL和560 SEC - - 均可根據客戶需求而配置帶三元催化轉換器的閉環排放控制系統,從而成為“催化轉換器改良版本”的車型。從1986年9月開始,閉環催化轉換器成了所有梅賽德斯-奔馳汽油發動機轎車的標準配置,其改良版也在三年后投入使用。
改進后的S級轎車在后軸的設計方面做了一些細節調整,從而降低了發動機噪音,提高乘坐舒適度。W126系列S級轎車在降噪方面的成果從德國著名汽車雜志AMS的評論中可見一斑:“即便是6缸發動機 ,幾乎都聽不到任何機械噪音。梅賽德斯工程師為降低風噪而做出的努力讓人震撼。”此外,W 126系列當時裝配的是15英寸的車輪及加強的的制動裝置。作為560 SEL和560 SEC的標準配置的輕合金車輪在設計上有所更新,并成為緊湊型轎車和中檔轎車系列的選配項目。
其他改進
W126系列升級版車型在其它造型方面的改進不僅在設計風格上更新穎,而且還進行了技術整合。通過降低側圍高度,進一步減少前軸舉升力,改進了后軸氣流狀況。這也有利于在高速運行中進一步強化方向穩定性和抓地力,對于新款頂級車型560 SEL的性能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
車身兩側的橫向防護板設計更為平滑,而不再采用溝槽設計。和保險杠系統一樣,側面橫向防護板的高度也隨之降低。由于5.6升車型將215/65 VR 15英寸寬輪胎作為標準配置,與其低功率的同系車型不同之處在于,該車型的前圍和擋泥板邊緣在外形上進行了改進,從而使前輪外側留出必要的間隙。
1987年9月,S級轎車推出了高性能的V8發動機。壓縮比均提高到了10:1,其它附加措施也使各車型性能提高6-10%。在帶有催化轉換器的車型中,其性能提高更為明顯:通過優化尾氣控制設備,設計師成功地使功率損耗大幅度降低。該5.6升的V8 ECE版本發動機停產后,沒有再推出更新版本。作為增加動力輸出的舉措,加裝催化器的改良版本,現在也能達到221千瓦(300馬力)的動力輸出能力。
在1988年9月巴黎車展上,該車型系列進一步拓展,引入了W 126系列中的560 SE車型,從而進一步拓展了5.6升車型發動機的配置。
與W 116系列一樣,8缸W 126車型也有防彈車車型。該車型的防護設計方面做了進一步完善,經過縝密研發的該車型共生產了1,465輛。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兩款500 SEL車型,軸距都加長了200毫米,車頂提高了30毫米。第一輛500SEL車型于1983年1月首次投放生產,成為了公司停車場的又一道亮麗風景線。第二輛受梵蒂岡教皇委托而單獨定制,并于1985年8月交付給教皇約翰·保羅二世。
在1991年3月日內瓦車展上, 8款 W 140系列轎車作為W 126系列的繼任者亮相車展。盡管新車型在車展后一個月就投入生產,但用于出口的W126系列還是繼續生產了一段時間。大多數車型于1991年8月至10月底停產,最后幾輛防彈車車型直到1992年4月才下線。在整個12年的生產期內,梅賽德斯-奔馳共交付了81,8036輛S級轎車,這使得W126成為梅賽德斯-奔馳歷史上最成功的豪華轎車之一。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